APP下载

如何在深入采访中抓角度

2016-03-02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通讯录沧州稿件

尹 超

(沧州日报社,河北 沧州 061001)

如何在深入采访中抓角度

尹超

(沧州日报社,河北 沧州061001)

新的角度存在于深入细致的采访之中。深入细致的采访,是选择好新闻角度的必要前提。能否选择到新鲜脱俗的新闻角度,也是衡量新闻采访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要让老生常谈的新闻报道换新颜,除了过硬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在采访中做到仔细观察、闲唠家常、随机应变。本文就这三方面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阐述。

让旧题材换新颜

笔者2008年步入记者行业,不知不觉已过8年。虽然大学时学的是新闻专业,理论方面还算扎实,却因毫无实践经验而屡屡碰壁。先是找不着新闻线索,有了线索又不会寻找闪光点、好角度,另外就是文笔的练习,总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恶补”,幸好有主任和大哥大姐们的指导,自己也算小有收获,尤其是采写了几篇受到领导表扬的新闻稿后,笔者在选择角度这方面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这几篇稿件,从题材上来说不算新鲜,如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救助孤寡老人或者乡村教师等,都是闲聊时获得的线索。当时心里也嘀咕,这样的事常见又普通,怎样才能写出新意?

一、仔细观察,从小角度切入

和采访对象接触时不仅要了解这个人,还要注意其生活的环境,有时一件小物品就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

记得采写那位孤寡老人时,是社区的工作人员跟笔者一同去的。老人家有点耳背,笔者问她什么,总是答非所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好心人。在社区人员的帮助下,笔者对事情经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再问就没什么进展了,这时有些慌了。正在这时,笔者看到她桌上有一本日历,拿起一看,每页都记录了近十个人的手机号,一问才知,原来是帮助过她的人主动留下的,为的是方便以后联系。顿时,笔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就从这本通讯录入手,于是就拿着通讯录挨个的问,素材越问越多。当说起居委会将公房腾出来给老人居住时,笔者忽然想起了进门时看到的那个“房檐”,那是用木板搭起来的,老人说,那是邻居们帮忙弄的,这样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顺着它流到别处,不会漏雨了。素材足够多了,也想好了角度,回到单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写完了一篇小通讯《写满温情的通讯录》,本来挺常见的事情,却另辟蹊径写出了独特的味道,特别有成就感。

在不长不短的记者生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帮笔者解决了不少问题。不管是人物、事件还是现场报道,眼观六路总不会错。

二、闲唠家常,惊喜意外收获

采访的次数多了会发现,有时按照自己事先列好的提纲去提问,往往效果不明显,不是每个采访对象都能滔滔不绝、按部就班的受访,大部分采访对象通常说不出什么,这时不妨和他们聊聊家长里短。

有一次,笔者去采访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儿媳,当时社区人员告诉我说,她几年来照顾患小脑萎缩的婆婆,晚上跟婆婆一块儿睡。听后决定去看看,可到了才发现,她除了说怎么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外,如喂饭、洗衣服等没有其他。这些孝顺儿女几乎都会这样做,要是按套路写下去,必定是“换汤不换药”,没什么新意。于是静下心和她闲聊起来,说起了家里的几口人,她说起她丈夫的兄弟姐妹们,当说到大哥每天早上大老远从道东来给母亲送早餐时,笔者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随后又说起了老人的两个女儿,原来几个儿女是分时间段照顾老人,早、中、晚有不同的人守候。回到单位,笔者跟主任把这个情况一说,主任当即说出了一个题目《冯留长家的孝心“接力棒”》,于是按照这个思路,分三个小标题写了这一家人:儿子的“孝心早餐”、女儿的“白天守候”、儿媳的“夜晚陪聊”,这篇稿件不仅得到领导的表扬,还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新闻奖。

唠家常的方式不仅能让采访对象放松,也能让他们在轻松中道出他们觉得“没什么”的闪光点。

三、随机应变,另寻报道角度

就思考本身而言,它既是新闻采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新闻采访的继续和深入。思考,它不仅要求我们具有踏实细致的采访作风,而且要有较高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将采访得来的大量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研究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正确、全面、深刻地认识新闻事物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从各种各样的新闻角度中去选择最新、最佳的选题角度、选材角度和写作角度。一般来说,除突发新闻外,其他的采访笔者都会事先想好采访思路或报道角度,到现场后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操作,但千万不要被限制在里面,那样不容易发现新的视角。

几年前,笔者曾采访过一个人,去之前,打听到她年过八旬,可仍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所以就想简单地写一篇老人乐此不疲地帮助生活困难者的稿件。可到了之后一聊天才发现,老人耳背相当严重,面对面地交流根本行不通,整个采访都是凑在她耳边讲话,非常困难。笔者当时就想,别人平时说话聊天她根本听不到,那她是怎么帮助人的呢?老人的女儿告诉我,老人喜欢读报,而且专看寻求帮助的信息。原来如此,这让我的稿子有了新的视角,回去后迅速写了一篇消息,同样得到了表扬。

四、巧妙写作,让新闻更有看头

当然,找到新角度后写作上也要花点心思,采写双双随机应变,才能让新闻更有看头!

在新闻采写的实践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从采访、构思进入写作阶段以后,不时会出现写作实际与原有构思之间的错位,有时会全盘推翻原来的构思,重新变换一个新的报道角度和新的篇章结构,有时又会进行必要的补充采访。

因而,我们所说的精心写作、巧妙写作,不仅指按照采访得来的材料和原来的思考,认真负责地写好一般意义上的各类新闻作品,也指写作过程中的反复琢磨、反复推敲、反复思考。其中,包括角度和思路的调整、更替、变换以及新闻素材的补充。

笔者在写作新闻人物、事件时一直注重讲故事,因为,有看头的新闻必定有个好故事,所以,好记者一定要讲好故事。以上是笔者的几次采访经历,稿件内容并不算新颖,但动了脑筋,也算找到了新视角。对于采访笔者有几点感想:一是在采访时用心观察,去采访对象家里,不仅要看人,还要观察她生活的环境;二是采访时,虽然做好了采访计划,如果到现场发现价值不大,就必须改变原有提纲,另找角度,但绝对不能偏离主题。

G212.1

A

1674-8883(2016)17-0256-01

尹超(1983—),女,沧州日报社城市导刊部记者。

猜你喜欢

通讯录沧州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本期石友通讯录
通讯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本期石友通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