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新闻报道的人本理念

2016-03-02刘晓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人本慈善事业新闻报道

刘晓阳

(烟台日报社,山东 烟台 264000)

慈善新闻报道的人本理念

刘晓阳

(烟台日报社,山东 烟台264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慈善事业也在深厚的经济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进行慈善新闻报道的时候,新闻传媒一定要体现人本理念,才能增强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关注,提高新闻传媒在大众心目中的影响力,促进新闻传播实践的客观性和深刻性。本文主要分析慈善新闻的特点和新闻报道人本化的发展趋势,探讨慈善文化怎样适应时代环境,旨在为我国慈善事业和新闻传媒的发展提供参考。

慈善事业;新闻报道;人本理念

我国慈善事业起步较晚,慈善新闻报道中体现了较高的政治性质和市场性质,这些特性主导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构架,也使得慈善新闻传播具有现实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我国目前对慈善新闻还没有完整性的定义,一般民众对慈善报道的直接感知就是与慈善事业相关的任务或事件的报道。因此,慈善新闻报道要体现人本的理念,让民众了解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多方面的社会公益,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利益。

一、我国慈善新闻报道的人本化发展趋势

慈善事业是一种社会性的救助活动,也是社会成员在自愿的基础上从事的一种无偿救助行为。其主要是通过合法的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合法要求和途径,汇集更多的财富,用于救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补充措施。我国媒体虽然注重对慈善活动的关注和报道,但是报道的方式存在很大的偏差。例如,有的慈善报道集中在某一政府官员的作秀展示,其实其并没有真正加入到慈善活动中,只是利用媒体渲染自己。现在,网络通讯非常发达,人们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大,这种官员在慈善活动上的作秀行为,民众能够直接看穿,导致慈善新闻报道失去公信力,也违背了慈善事业的人文精神。媒体对慈善报道的主旨是调动广大社会成员参与慈善的行为,倡导社会中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人文精神。媒体选择一些普通民众的慈善行为进行报道,才能引发社会大众对慈善的共鸣,引导人们自觉参与到公益慈善活动中。例如,笔者于2015年5月期间,在《烟台晚报》报道过藏族女孩丹增曲珍患了白血病,引起社会各界爱心行动的新闻,很多同龄的小学生身着整齐的校服,手捧鲜花、报纸,戴着红领巾,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了“奉献爱心,支援白血病女孩丹增曲珍”义卖活动。这次报道活动可以在潜意识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当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时,孩子们就会自主奉献爱心。这也激发了大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二、倡导适应时代精神的慈善文化

慈善事业发展水平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从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慈善组织规模较小,没有完善的制度来约束组织内部的行为,大众的慈善意识较弱。新闻传媒关注和报道慈善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慈善意识和慈善文化走进公众的视野,激发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的意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慈善理念,采取正确的慈善行为。

(一)慈善文化的现状

现在,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广,在慈善报道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报道理念有偏差的现象。很多企业利用媒体渲染自己的表面化慈善行为,误导大众将媒体认知为慈善组织,严重扭曲了媒体的功能。很多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过于渲染捐款的行为,让大众误认为捐款是慈善的唯一行为,并且以捐款的数额来衡量慈善价值的多少。现在媒体不科学地介入慈善活动中,在公众网络平台渲染情绪,对很多知名人士进行道德绑架,扭曲了慈善活动的性质。这些公众人士在网络舆论的压力下,被动地进行捐助行为,违背了媒体慈善报道的人本理念。

(二)慈善文化顺应时代精神的路径

社会要树立正确的慈善价值观,才能促进慈善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公众在正确、健康的慈善理念引导下,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慈善事业当中来,最终推动我国慈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现代社会在各种事业的运行 中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并且风险的类型繁多,在大部分情况下很难面面俱到。传统的自然风险逐渐向人为风险和区域风险转变,甚至会发展成全球化的风险。在充满风险的社会环境中,互惠互助是社会发展和慈善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社会中的“富人”是社会改革的受益者,拥有广泛的社会文化资源,并且在社会实践中享有特定的权利。因此,参与慈善救助是他们的义务,毕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共产国家,很多“穷人”是体制改革的牺牲者。还有很多的天灾人祸,对于弱势群体,政府固然有不可推卸的救助责任,但是每一个公民也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对这部分弱势群体进行扶持,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关系的和谐,才能在社会慈善事业中体现人文精神。

新闻传媒是社会主义慈善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必须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传播具有时代价值的慈善行为和慈善意识。运用自身在社会中地位的特殊性,在慈善传播中传达符合社会价值观的示范功能。新闻传媒必须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周边的人参与到慈善活动中来,弘扬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本思想和慈善理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慈善事业在深厚的经济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进行慈善新闻报道的时候,新闻传媒一定要体现人本理念,增强社会各界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传播具有时代价值的慈善行为和慈善意识,运用自身特殊的社会地位,在慈善传播中传达符合社会价值观的示范功能,提高新闻传媒在大众心目中的影响力。

[1] 罗彬.慈善新闻报道的人本理念[J].新闻爱好者(下),2012(01):87-88.

[2] 吴栋梁.媒体慈善新闻报道的转型路径——以温州日报社慈善分会为例[J].传媒,2015(04):219-220.

[3] 郭晨曦.浅谈慈善新闻报道的创新[J].青年记者,2012(26):179-180.

[4] 查本恩.对慈善报道发展趋势的观察与思考[J] .中国记者,2012(03):54.

G212

A

1674-8883(2016)17-0194-01

刘晓阳(1975—),女,山东烟台人,本科,中级职称,从事记者工作,研究方向:新闻采写。

猜你喜欢

人本慈善事业新闻报道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人本计算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