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教学误区,提高探究实效
2016-03-02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陈小燕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陈小燕
正视教学误区,提高探究实效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陈小燕
任何走极端的教学行为都是有违教育规律的表现,不利于教育价值的真正发挥。本文从精心设计、自主参与、拓展延伸三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探究教学中存在的具体教学误区,以期能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趋完善、合理与科学。
小学语文课堂探究教学误区
新课改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屡见不鲜的常见学习方式。欣喜的是,大部分教师都能够以课标理念为指导开展探究教学,然而也有部分教师因为对合作探究的理解不到位,使得合作探究渐入误区,影响学生探究的效果。因此,正视合作探究中存在的种种误区,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趋完善,还语文课堂真正的精彩与活力。
一、“精心设计”误区:没有质疑就没有思考
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而言,千篇一律的都是由教师根据课前的“精心设计”,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讨论。虽然,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探究问题的设计可谓是环环相扣、甚是完美,但是学生也因为这样的精心设计而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在探究教师设计的问题的过程中看似热烈的讨论,却缺乏思维的参与,能够真正凭借自己的思维去发现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使得探究活动收效甚微。
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的教学,有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了如下一组探究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1.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呢?2.听了外国人的话,徐悲鸿的表现是什么?3.徐悲鸿下定了什么决心?4.他励志学画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按照教师所给的问题逐一完成探究活动。看似很热闹的讨论,但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些探究题都是以教师的思路为中心的,在这样精心的安排下,学生的探究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因为所有学生最终得出的答案如出一辙,且依然是教学用书上的浅显内容而已。
没有质疑就没有思考。探究教学时,教师要走出“精心设计”的误区,给学生自由解读的空间,让学生对文本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才会启发学生主动质疑,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参与”误区:没有主导就没有方向
自主探究俨然是新课改中的一大亮点,有益于学生学习、成长。但在部分语文教师看来,自主探究就是要大胆“放手”,一味地让学生对文本自由解读、讨论问题自由设置、学习小组自由组合,使得自主探究似乎成了“自由市场”,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思这样的现象,正是缺乏教师主导所致,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权威”退到“边缘化”的行为,使得自主探究出现了不可避免的低效现象。
以《泉城》一课为例,这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描写了济南名泉的美丽与神奇,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但四年级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有限,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只能停留在扫除生词障碍、简单概括课文内容的层面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仍然欠缺。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课堂会有效果吗?笔者认为,教师不妨设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开放性问题,如: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泉水有哪些?2.你感觉文中对哪个泉水的描写最美,为什么?3.文章开篇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同样的写法吗?由浅入深的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指导,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更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题,使探究收到实效。
“放手”不是“放任”,自主探究依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任何课堂,教师都不能把自身的课堂管理者的作用淡化。在自主探究的课堂上,教师要随时引导探究的方向,给遇到思维障碍的学生以适时、必要的引导,帮助每位学生都能由浅入深的自主解读文本,发挥探究教学的应有价值。
三、“拓展延伸”误区:没有文本就没有基础
大语文观念下,小学语文教师都开始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积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但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中,部分教师对“大语文”课堂的理解产生了歧义,使得教学重点主次不分,语文课堂变成了天文地理的“大杂烩”,不仅失去了原有的语文味,也让学生的心中失去了探究学习的方向。
例如《虎门销烟》一课,虎门销烟的相关背景资料、文中主人公林则徐的相关资料,这些往往会成为教师拓展的内容,但如果不注意控制,脱离了文本内容,语文课就会失控成为历史课,课堂探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实际上,“虎门销烟”事件本身的内容并不是学习的重点,增加课外阅读了解这些相关背景资料,是为学生真正领会林则徐的形象和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而埋下伏笔。因此,拓展延伸也离不开文本内容,在适度拓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细细体会,从而更具震撼效果。
教材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载体。教师应以教材为平台进行适度拓展,在对拓展内容进行探究活动中,依然需要紧扣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
总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以课标理念把握“自主”与“引导”的关系,在课改的“前沿阵地”不断探索、反思和总结,才能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趋完善、合理与科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苏锦彬.对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6:68-69
[2]刘佳.“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