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综合实践活动观下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2016-03-02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钟 华
基于大综合实践活动观下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福建省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钟 华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对学生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将来的学习,甚至未来的为人处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观点,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就如何更好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出了建议。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要性现状建议
自语文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语文教育从传统的课本教学逐渐过渡到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方面上来。语文教学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还包括对其自身文化素养的培养及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增强学科趣味性。
许多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印象就是枯燥,尤其是对于文言文文章,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有限,另一方面,文言文文章相对于记叙文等文章而言,其内容亦较为枯燥,部分景物描写的文章更被学生视为“大敌”。教师在对文言文文章进行讲解时,往往也是先针对其中的重点语句、字词进行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对全文进行翻译,使得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感到枯燥。
而实践活动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即使针对枯燥的文言文,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如情景扮演、角色模拟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同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其积极性。
2.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转变。
而实践活动则使得语文教学方式有了灵活转变的可能,语文教材中为教师提供了许多的实践活动,使得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式,让原本单一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3.赋予教师更多的评价渠道。
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渠道较窄,往往是通过最后的试卷分数直接对学生的一个学期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着许多的弊端。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赋予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更为丰富的评价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领悟能力等,对学生真正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更为综合的了解,最终对学生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
1.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诚然,语文教材中已设置了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但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这是由于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
一方面,语文课程教学的压力较大,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许多教师都倾向于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课时分配给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设计课程活动、观察学生表现等,在一次或几次的综合实验活动中难以发现学生的成长,必须通过多次的、长期的观察,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使得课程压力较大的语文教师难以同时兼顾。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教师选择放弃综合实践活动,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骆都督胆子其实不大,但是他也不蠢,今日司礼监为阁老出面,是犯了锦衣卫的大忌——锦衣卫绝不会放任内阁与司礼监联手的。”方从云苦笑一声,“而且锦衣卫监视朝臣这种事……也算是驾轻就熟了,我敢保证,他们派出的监视人手,绝对让你抓不到任何把柄!所以阁老,千万要暂且忍耐,不能轻举妄动!”
2.学生的配合程度有待提高。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综合实践活动充满热情的。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如演讲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仍然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认为这种活动对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作用不大,选择采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配合程度是影响教师教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兴趣与主动性,教师也会相应地减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仍然采取讲述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
三、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结合教学课程,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枯燥无味的,而应该是趣味盎然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有趣的部分,对着部分进行着重讲述,并将其引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首先,加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如对于一个单元中涉及到的故事,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利用一到两个课时的时间,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中的情节,既能增强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能使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又如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的景物描述性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寻找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学习,并自行感悟文字描写的景象,提出自己有创造性的新的描写方式。
其次,加强课堂氛围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五分钟或十分钟,让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与课文有关的事情进行分享,并邀请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热情。
2.注重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的是学生通过活动所获得的感悟,为了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的提高。
我国有着许多传统节日,也有着许多的优良传统。首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涉及到传统知识的文章放在传统节日的前后进行讲解,并向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在课程讲解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演讲比赛、阅读沙龙、作文比赛等,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也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烈士陵园、博物馆等的参观,通过组织春游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当地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抄报评比,通过分组进行手抄报的绘画,让学生进行不同的知识分享,使得学生在巩固自身已了解的知识的前提下,对其他小组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针对课程作业,实现开放式作业的布置。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抄写课文、背诵课文、写读后感等内容,千篇一律的课程作业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出现草草了事的现象。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进行课程作业的布置中,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如在对学生进行了与植物有关的课文教学后,可布置学生自行进行对一株或一类植物的观察,发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特点,最后通过课堂汇报或写作的方式来完成。又如对于传统的读后感写作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报纸、文章,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评述,甚至鼓励学生提出相反的观点,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开放式的作业布置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完成作业,而不是进行任务完成般的写作,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4.关注学校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学校往往会开展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学校活动的参与。
许多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活动缺乏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指导。如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语文教师往往只是对学生的演讲内容进行简单的指导,而对于学生在台上的发挥、表现则需要其自身进行摸索,导致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兴致不高。
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活动的参与,并主动提供相关的指导。对于演讲比赛,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演讲视频、优秀演讲稿让学生进行参考,并对学生的演讲表现进行指导;对于话剧比赛,教师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指导,还可以对学生的整体表现,对话剧的演绎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其在对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也无形中提高了本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实验活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1]蒋丽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2]陈惠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