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16-03-02河南省濮阳县教育局卓建林
河南省濮阳县教育局 卓建林
浅谈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河南省濮阳县教育局 卓建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增强理解;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朗读是分不开的。
朗读语感理解审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阅读教学要求共15条,笔者认为,关键是在于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说出自己的体验。由上述课程目标不难看出,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一、朗读培养语感,还阅读教学之真谛
朗读能强化语感,还在于吟、咏、唱、诵等朗读形式本身就涵盖语感的一切内容。只要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真正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占有、体验语文材料。如诵读朱自清的《春》中“春草图”时,“偷偷地”要轻读,这样才能表现出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美文,如《与朱元思书》《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等名篇佳作,这些佳作,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美读,直至背诵,烂熟于心,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才能更好地奔涌而来。
二、朗读增强理解,扩阅读教学之内核
言为心声,朗读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阅读教学的内容是否厚重,程度如何,直接取决于学生与作品、作者的心灵的理解程度。
文章的风格各不相同,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揣摩每一篇的“个中滋味”:有的要读的深沉凝重,有的凄婉悲凉,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周密严谨,等等。如读《最后一次演讲》时,就应该激情喷涌,“拍案而起”,坚定高昂地再现闻一多先生怒斥敌人,视死如归的战士形象。这样用自己的心灵去接近优秀的心灵,让自己的情感与伟大的情感发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融合交汇,灵魂对灵魂的告白,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
三、朗读提高审美情趣,添阅读教学之神韵
课标特别强调,古代诗词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古代诗词中的声韵和谐、色彩斑斓、语言凝练、理趣奥妙全靠朗读来挖掘。
古诗词中许多描写极富绘画的美感,我们只有细细品读,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补充或描绘画面的内容或色彩,才能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熏陶。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一位女子独坐楼上,盼望所爱的人归来,望眼欲穿,而太阳落山,思念的人儿不见踪影,水脉脉,思悠悠,面对江水斜阳,更是愁断心肠。多么凄美的一幅画,在画中,我们能体会到女子对亲人思念的款款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