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的情与美

2016-03-02安徽省全椒县城东中学

学苑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句式意境诗歌

安徽省全椒县城东中学 谢 云

诗歌的情与美

安徽省全椒县城东中学 谢 云

诗歌情美

荷尔德林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所以,从本质上讲,诗心、诗意、诗情潜藏在每个人的心中。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若一直生活在这个星球,诗就会一直存在人们的心中。

众所周知,真正的文学作品关注的应该是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也应该体现这两点。所以,诗歌教学应往他的本质回归,让诗歌教学内容变成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情感与美学结合的系统。

诗歌往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于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感悟诗歌的美。

一、朗读中感受美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水青山的美丽,鸡犬相闻的安祥,朋友友情的温暖,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境。朗读使我们在想象中不知不觉感受到美好的意境。如《岳阳楼记》,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听者在聆听中感受江南洞庭湖的雄浑阔大、岳阳楼的气势非凡、作者范仲淹的豪迈情怀以及整个作品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语言中领略美

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错落美。有的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中用了叠字来达到语言上的音韵美,错落参差的句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建筑的美。

三、意境中品味美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它用直来写孤烟,写出了大漠辽阔孤烟直上的景象,用圆来写落日,使夕阳也显得格外鲜明,整个景象奇丽壮阔,意境苍茫雄伟。苏轼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如《天净沙·秋思》中用九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再现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然后用“夕阳西下”一句为背景,把前三句联结起来,强化了游子的愁情。最后一句点题,画龙点睛,突出了主人公难以言喻的沉重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出一个深远的意境来,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营造的画面美不胜收。

中国古典诗词除了让人领略到无穷的美外,它所表达的情感也非常丰富。有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执着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温馨的骨肉情,这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种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情感美,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若能深入挖掘,则能发现人类精神的闪光,起到感染、净化心灵的作用。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的天高地厚的恩德进行了讴歌。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兄弟之间这种浓厚的关爱之情。如汉乐府诗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就表达了男女之间最执着的爱情。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弥补了我们情感经验的不足,让我们体验到某些无法言说的情绪,正因如此,诗歌才比其他文体更能超越时代,甚至阶级观念,而获得一种永恒的价值。

诗歌是我们灿烂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从《诗经》开始,在我们的文化母体中,形成了一种深厚的诗歌传统。然而,随着中小学标准化考试制度的确立,为了适应标准化考试的需要,我们的诗歌教学却越来越背离了我们的传统。所以,为了让诗歌能继续走下去,诗歌内容必须回归本质:情与美的结合。

猜你喜欢

句式意境诗歌
诗歌不除外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诗歌岛·八面来风
基本句式走秀场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