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科研一体化与教师发展的尝试

2016-03-02■陈

现代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科研课题教研

■陈 杰



教科研一体化与教师发展的尝试

■陈 杰

当下教科研已成为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研一体化有利于教师迅速成为能文能武的多面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受益匪浅。我所界定的“教科研一体化”不是教研与科研两个部门的一体化组合,而是指以一线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平台,由专家和一线老师共同参与,依托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科学的研究予以解决,并努力形成有价值的规律性的结论。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通过积极参与,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也会得到很大提高,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发展双赢。

我深深得益于教育科研并一直在教科研一体化的探索实践中成长。我和我们团队在教科研一体化道路上的探索与成长经历让我们坚信,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教研,而教研的突破离不开科研,教科研的一体化相铺相成对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的教科研一体化四个阶段的探讨之路及获得收获与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

一、反思逐渐成为我的习惯

我是1990年踏上工作岗位的,五年内先后取得区、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次在区、市举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1996年当我获得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之后,教导主任看到我教学很有风格,成绩又比较突出,学生普遍喜欢我的课的情况,建议我撰写教学研究论文,提升自己专业化发展水平。在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寻找到了突破点,把解决地理教学难点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加工整理,撰写形成了第一篇论文《初中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以地球运动为例》,由于论文选材来自教学中的真实案例,突破方法又有很好的借鉴性,获得了市一等奖。论文的获奖激发了我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不断反思的热情。教学反思是理性的,它让我的教学行为、教育理念得到升华,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自此以后,反思逐渐成为我的习惯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并发展成为我的一种思维品质。尤其是优秀教学法的申报,让我对赞可夫、杜威、布鲁纳、皮亚杰、上海青浦目标教学法等教育理论性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全面学习的过程打开了我的视野。我得到了一次跨越性的提升。我明白了什么叫经验,什么叫规律,明白了前人已有好多先进的教育经验可取可学,教师应该学习并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二、尝试解决真问题

真正走近教育科研,是2001年到2006年期间。这期间,我被选拔担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学校因双语班学生的入学而迎来了挑战,作为项目实验学校接过了子课题实验的任务。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双语教学,确立什么课题名称、怎样操作比较科学,师资队伍如何培养,孩子的发展变化如何测量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在市教科所课题专家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反复论证,结合初中学校特点和教师队伍现状,确立了《初中学段双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授课模式的研究》。两年后,边学习、边调研、边实践、边总结,最终形成了从初一到初三螺旋上升的“基于网络的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专题研究性学习”三种模式,学术成果与实践成果得到充分认可。此后我还参与了“初中学段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形成了“关注情感——体验驱动、关注高质——任务驱动、关注发展——探究驱动”的有效策略。三个课题,都圆满结题。

这个阶段,是奠定坚实教科研基础阶段,使得我对教科研、对课题研究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最后走上教科研之路。从课题的选题、开题,到课题的研究过程,到最后结题,我都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也让我明白,教科研可以解决大问题,解决真问题;进行教育科研教科研不能脱离学校的校情,设立的课题、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应是学校的真实需求。

三、走进教学研究

2007年到2012年,针对当时教育界普遍存在的对教育科研认识上的误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和现实中“科研教研两张皮”的现象,我结合对教育科研价值的认识和教育科研在基层学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开始了我的教科研一体化实践阶段。这期间,我根据自己还兼做初中地理教研员的优势,针对教学调研中发现的“学生反映地理难学”的共性问题,和我们团队老师确立了“以课题带动难点突破”的策略,申报了“学科课程资源建设与初中地理学习难点的突破研究”课题,围绕着难点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突破,对初中地理教学中难点的定位、难度的确立、突破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老师们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通过学生问卷、试题得分数据的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初中地理四册书的难点进行了逐步排查,并通过组织师生座谈等形式对不同的难点进行了成因归类分析,梳理出了湘教版全册地理教材中比较集中的十个难点。之后,我们改进了区、校两级教研的运行机制,在校本教研方面,优化集备的内容,聚焦“难点的突破”进行集备,在区级层面,将公开课、研究课的选拔也聚焦于此,以课例展示、教学实录整理、课程资源完善等方式进行突破。三年下来,经过全区老师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有效的突破策略,如通过生活化案例的引入突破“世界气候”的学习;通过自制教具突破等高线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活动的引入突破地图内容的学习;通过改编教材的方式突破湘教版教材中因文字内容的缺乏造成的等高线知识自主学习障碍等。地理难学的问题在学生和老师层面得到有效缓解。这个课题让老师们学会了站在课程的角度去改进教学、建设资源,提高了对课程的建设能力。有两位老师被选拔参与了地理国家课程教科书的编写,五位老师参与编写了青岛市教育局的地方课程《环境教育》、《蓝色家园》等。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市教育科研优秀课题成果三等奖。

此课题的研究,让我们找到了一线老师依托科研改进教学的切入点。此后,区教体局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推开了“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小课题研究”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五届,有60多个课题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有的已经在区、市级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评选中获奖,120余名教师在解决自己教育教学问题的一体化实施中得到发展。在交流观察中,我也深刻反思了当前传统教研大一统、主题单一、参与主体数量少、分层发展兼顾面不足的弊端。怎样建立一种有效的教研机制,把他们引领到自主自觉研究的路上来,走向对话和合作,走向深度学习,成了我关注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在市教研室、市教科所专家的引领帮助下,我们申报了“‘茶馆式’教研模式的构建——以初中地理学科为例”的课题,并被推荐为省级规划课题。之所以起名“茶馆式”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借鉴“茶馆”内融洽的氛围,实现充分的交流与分享。为此,我们面向全体地理教师下发了调查问卷,进行了发展需求评估,梳理了关注的话题,组建了不同五个话题引领的学习共同体,按照“话题引领——三段推进——轮值主持”的实践操作模式推进实施。“三段交流”是课例观摩——组内交流——组间(或专家引领的)学术分享。茶馆式教研融洽了活动的气氛,提升了有效教案活动时间内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话题组内部的交流逐步走向深入,话题组间的学术分享更让大家得以智慧共享。目前,该模式基本完成了构建和初步运转,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区地理学科教师队伍悄然发生着变化,地理学科的校本研究品质也有了提升,从零散的谈论到系统的分析、从单纯的研课到开展有主题的教研,研、学、做紧密地结合为一体。有更多的老师有了自己的研究主题和成果,他们的课堂愈加自信和灵动;有的老师还走上了科研的讲台。今年,我们团队建设的经验发表在学科的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上。教研让老师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科研的引领又让他们从教学能手向更高层次发生转变。

四、参与区域教育改革项目

2012年至今,我担任区教科室主任。面对当时全区教育发展活力不足、课程建设还有些亟待破解的问题,我积极参与了局长主持的市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多彩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拉动下的“多彩教育”实验项目。与专家、领导、校长一起探讨“多彩教育”的系统构建,和同伴们一起致力于多彩课程的开发、多样课堂的打造、多能教师的培养、多元评价的实施。在此过程中,我把我们在教科研一体化实践中的有效机制应用到项目的实施中,围绕“基于育人目标建设学校课程方案”,实施了对校长、学校领导班子、教师三个层面纵向上的“一校三引”式培训指导,横向上“多维互动”(行政推动、专家助动、强兵带动、典型拉动、活动促动、评价制动)的“纵横联合”的有效推进机制,学习、调研、分析、培训、座谈成为工作常态,有效促进了项目实施的效果。而今,多彩教育的成果遍地开花,区域学生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发展新局面,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多彩教育的实施价值也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多彩教育”的做法先后在中央教科院的国家级会议上推广,教育部《未来教育家》杂志、省教育厅《现代教育》杂志进行了专版报道。课题成果获得青岛市教育科研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2015年12月“区域整体推进多彩教育的实践研究”被全国教育规划办批准立项为教育部国家规划课题。“十二五”期间,这个课题的探索为已经到来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在我区深度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升了我个人以教科研一体化带动项目实施的能力。

五、感悟与思考

反思我自身及我们团队的成长和自己教育科研工作经历,我深切感悟到:

(一)积极参与教科研是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是个人成长和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

上级教育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方向引领和专家技术支持、区域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校长和老师的积极参与、团队无私帮助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区教体局对教育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在基于项目实施的教科研一体化思路下,为提升工作的品质,组建了区级教科研专家团队;设立课题资助、成果奖励、著作出版资助专项经费;出台了教育科研成果标准,引领学校高水平推进;面向基层学校,实施“服务于需求”的“滴灌式”服务等有效机制。正是这种重视,促使我们将岗位责任转化为学习、研究、工作的动力,也促进了全区教师的良性发展。

(二)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教育科研的价值愈发凸显,和校长、老师一起做课题过程,让我知道了任何改革项目最终都需要通过老师去落实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的当下,学科素养如何落实、课程如何优化、单一素养如何合成综合素养,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应对和解决,把教师带到自主自觉研究与实践的教科研之路上是关键。一名教师教学中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也就开启了教科研的大门,抓住了教科研的切入点。我们应该努力把老师从“舒适区”引领到“学习区”、“发展区”。

(三)做过科研也做过教研的我,深刻感受到二者取长补短、有机融合后的明显效益

科研引领、教研实践,实为一体。面对教育改革,基于项目、科研引领下的一体化实施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我们区及全区教师的不断成长,近些年全区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实效就是很好的例证。

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

(责任编辑:徐素花)

①项目来源:本文是山东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12SY78。

猜你喜欢

教科研课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