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6-03-02魏建泉
■魏建泉
小学“人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魏建泉
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小学部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余名,教职工96人。学校始终把课程的发展作为实现学校内涵提升的重要手段,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缘起
由于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比例较大,总体人口素质相对于中心城区来看有待提升。自2010年学校建校以来,经历了三次大的合班并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融合程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均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难题。基于此,学校结合省市课程专家指导和名校调研,多方论证,确立了“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通过实施基于学校实际的课程整合、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人和”课程体系,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顶层设计,凸显育人目标
(一)“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是课程整合设计的行动基点
2014年,教育部下发的《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其指向就是育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各个独立的学科所立足的只是培养学生完整人的某一部分。想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有机整合和系统实施。
(二)“人和”课程内涵
1.“人和”内涵特征是:尊重与民主,合作与宽容,博爱与友善,健美与睿智。“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天时、地利”是学校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和”是学校实现持续发展、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
2.“人和”课程框架。学校依托“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围绕“以德为先,塑造美好心灵;以和为魂,凝聚团队力量;以人为本,奠基幸福人生”的育人目标,从“和德、和智、和健、和美、和融”五方面,构建明德课程、启智课程、笃行课程和健美课程四大课程体系。为保证课程有效实施,每个体系下的课程再划分为国家必修、校本必修、校本选修三个层级。国家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校本必修课程面向学生的兴趣、特长;校本选修课程面向少数学生,完全由学生自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明德课程为德育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和影响。“和德”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国家必修);《传统文化》、《环境教育》中整合出的德育主题内容(校本必修);《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小记者站等(校本选修)。
启智课程以学科课程为主体,为学生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智”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国家必修);晨诵、趣味数学、快乐英语等(校本必修);课本剧、绘本阅读、文学社等(校本选修)。
健美课程涵盖艺术、体育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重要的身心健康支撑。“和健”包括:体育与健康(国家必修);心理健康(校本必修);健美操、街舞、花样篮球等多彩系列课程(校本选修)。“和美”包括:音乐、美术(国家必修);泥塑、手工等(校本必修);合唱团等多彩课程(校本选修)。
笃行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提供行动指导。“和融”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必修);体育节等(校本必修);种植养殖、志愿者等(校本选修)。
3.依据学校实际,确定了五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和德”培养目标:
低年级:保持童真童趣,热爱自然和生活;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学习与他人相处,友好待人;在教师和同伴的互助下明辨是非,敢说真话,明礼诚信,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中年级:保持童真童趣,热爱自然和生活;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能明辨是非,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积极参与公益和志愿服务,提升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高年级:保持童真童趣,热爱自然和生活;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能明辨是非,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主动参与公益和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发挥合作、互助精神;有国家意识,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和智”培养目标:
低年级:学会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和同伴的互助下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年级:学会学习,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牢固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效学习。
“和健”培养目标:
低年级:在教师和同伴的互助下,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9%以上;树立良好的健身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至少有一项体育爱好;养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的心理品质。
中年级: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9%以上;有良好的健身意识,掌握科学的健身办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有一项或多项体育爱好;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的心理品质和较好的自我调控的能力。
高年级:能运用掌握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科学的健身办法,指导自身及他人正确开展体育锻炼;有良好的健身意识和终身锻炼的体育观念,至少有一项长久相伴的体育爱好;提升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和美”培养目标:
低年级:在教师和同伴互助下学习各门类艺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多样化的艺术社团活动实践中,培养阳光、健康的生活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中年级:掌握各门类艺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多样化的艺术社团活动实践中,掌握主动探究、合作分享、交流评价等多种学习方法;形成阳光、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品质。
高年级:掌握和运用各门类艺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多样化的艺术社团活动实践中,提升主动探究、合作分享、交流评价学习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发展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品质。
1.2.1.3 日常活动指导 告知患者平时的卫生要求,沐浴与穿衣、游泳及活动时注意保护造口袋;肠造口3个月后可适当行房事;也可以参加一些外出旅行,但要带足够的造口护理器材及防止腹泻的药物等。
“和融”培养目标:
低年级: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热爱观察,敢于质疑,富于想象,勤于实践,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年级: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学会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高年级: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长期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于实践,能运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解决自身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强。
三、系统推进,促进全面发展
(一)开展项目管理,保障课程整合实施
课程整合后,原先一对一的部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课程的实施,更需要一个统一的策划、实施主体,单凭一两名任课教师是不能够很好地达成课程目标的。学校通过开展项目管理,把一个个主题式课程作为一个项目,由任课教师(或责任人)全权负责,统一调配全校资源,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二)统整切入,提高教学效率
从中小学课程建设的实施现状看,由于三级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的高重复率,导致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均存在重复、交叉,造成教学低效。因此,学校结合“人和”课程设计,在课程实施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
1.实施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学校领导重视对三级课程的整合工作,积极构建课程开发网络体系,形成了“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学科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课程开发实施网络,通力合作。学科骨干教师、业务科室负责人主要负责三级课程的开发和具体落实。
2.统整现行教学时间,灵活开展大、小课时教学探索。依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时间。
3.立足课标,整合教学内容。把部分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实施,提高效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从“课程标准―教材-课程标准―教材(校本化)”的路子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讨。
(三)研究课堂教学,促进课程深入建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基于小组合作的自主开放式”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自主探究、构建新知——汇报交流、体验成功——分层练习、拓展提高”四个环节。让“教室”变“学室”,“师长”变“学长”。在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同时坚持有“模”而不唯“模”,使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走向生本化,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育人质量。
(四)开展积分活动,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制作了与四大课程体系相配套的11种学生积分评价卡。修德课程包括爱国卡、勤劳卡、读书卡、礼仪卡、环保卡。健美课程包括健康卡、艺术卡。启智课程包括乐于探究卡、优秀作业卡、智慧创新卡。实践课程包括合作卡。
积分卡上有具体分值,统计后,直接由小组长记录在小组合作记录本上,进行积分奖励。卡片上有与评价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儿歌等知识,不同的颜色又拥有不同的含义。通过给学生发放积分卡,进行学习评价活动。学生既可以获得单项积分,也能够获得多项积分。
四、成效
(一)课程整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能力
课程整合实现了活动课程化、生活课程化,让学生学得更灵活、更高效。从清晨排着整齐的路队进入校园,伴随着教室内朗朗的晨诵诗,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到大课间张扬个性的啦啦操、太极扇、竹竿舞、花样跳绳等;从操场上活力绽放,到课堂上童心飞扬;从琴棋书画、剪纸泥塑的传统文化,到绘本演讲、电脑绘画的现代科技……课程正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态。
(二)课程整合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提升
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特长,开发多彩课程,形成系列。鼓励有特长的教师参与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来,结合年级实际进行校本必修、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在学校统筹下,每学期教师均进行选修课程发布,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教师的课程设计、实施能力不断提高。
(三)课程整合丰富了学校发展的内涵,“人和”文化为学校发展提供新动力
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一名教师心中。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多次承担了省、市各级现场观摩会,连续三年被评为“滨州市课程实施优秀学校”,2014年获得“全国零犯罪学校”称号。
滨州市滨城区梁才中心学校,山东滨州 256600)
(责任编辑:高 原 丁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