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2016-03-02丘天田睿王艳玲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高中语文教学

丘天,田睿,王艳玲(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丘天,田睿,王艳玲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高中生的语文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教学来逐渐培养形成的,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依靠阅读教学的力量来完成的。在对2005年—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 (二)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新课程标准改革前后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在选材、题型设置、赋分比重等方面产生了变化,但是高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做出及时调整,以致出现了许多教学的误区以及盲点。本文整理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的变化情况,并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当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下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高考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4.019

阅读是交际的前提,是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高中阶段是学生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一是各种体裁的现代文阅读文本,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前后的语文教材中都占有一半左右的比重;二是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始终作为必考项目,其分值很大的比重,仅次于写作,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为了解当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本文从分析高考试卷入手,分析近十年来现代文阅读题目的变化趋势,以期提出破解当前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困境的办法和措施来。

一、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布

分析近十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以发现试题命制中减少了阅读客观题的题量,加大了主观题对语文能力运用的考查,命题凸显了试题的语文个性,其中现代文阅读题变化最为明显。具体表现在: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前,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分为两类:一是对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二是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前者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比重较小;后者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所占分值比重较大。2011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后,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 (二)的现代文阅读类别在原有的两大类别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起构成选考类答题模式,而且形成了客观题与主观题并存的题型设置方式,增加了考生在选择文本类别时的自主性。这三类题型的具体分布如下: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大体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个主要类别。在2005年和2007年这两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 (二)中,主要采用了自然科学论述类文本阅读题;从2007至2011年,所选题材均是社会科学论述类文本。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与新高考大纲的颁布,现代语文阅读理念发生了变化,论述类阅读的方向延伸到人文科学领域。从近十年的试卷看,一般论述类文本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一直都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9分,占整体的6%。这类题型在《考试大纲》中被划定出了明确的能力考查范围,包括:(1)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文学类文本在2012年新课标颁布以前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必考部分,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前,散文的题目设置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主体思想的把握,以及对于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变成选考题。从赋分情况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始终为22分,设置四至六道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篇章结构的把握和对文中句子和词语的理解。2012年新课改之后,文学类文本的体裁变为小说。与散文文本的选择一样,小说文本的选取也是以名家名作为主,中外文选各占一定比例,并且将客观题和主观题论述相结合,新增了开放性论述题,总分数增加到25分。《考试大纲》将此类文本所划分的能力考查范围做了如下规定:(1)分析综合,主要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其目的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3)探究,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后在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卷中新增的选考题。2012年至2015年的高考题中,此类阅读的文本均以人物传记为主,并以近现代有名望、有成就的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大多数文本节选自名家传记,试题命制是由一道客观题和三道主观论述题构成。客观题考查对全文的整体感知,主观题突出探究性。《考试大纲》针对对此类考题,对文本提出了以下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考试大纲》还将阅读能力划分为三个层级:(1)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在高考试卷中的变化趋向

总体看,三类阅读文本在高考中的整体变化趋势与新课程标准改革方案规定的教学观念是相契合的,即在考查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情况。具体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般论述类文本由自然科学论述类逐步发展到社会科学论述类,并且有向人文科学领域扩展的趋向。2012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后,阅读文本选材更加关注科学前沿动态,选取的文本多以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自然科学论述类文章为主,并且在之后的三年里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类文本的选择具有更加重视传统、重视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论述类文本交错出现,使得阅读文本的类别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要求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时要注重开阔视野,尊重和理解当代文化生活。对此,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涉猎的领域进行广泛的了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也会获得对此类文本阅读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话题、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理解。而对全文信息的整合、对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概括归纳,以及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与合理推断,与掌握更多的答题技巧相比更加重要,更应该让学生在平时的积累中有意识去发展和培养,强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锻炼,形成学习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文本的能力。

第二,文学类文本由散文发展到小说,选文注重经典,兼顾时代,在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从体裁上看,散文多数为游记、随笔,它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刻画来展现各地风物、人情以及作者的生活哲思,体现的是文本的抒情性、主观性倾向。小说则围绕中心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展开故事情节,以虚构性的描写来捕捉人物、生活的细节。从散文到小说,体现了文学类文本选裁重视文学学科的专业性和人文性趋势。《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在讲述文学类文本时,应该强调对作品主题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另一方面也须引导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的意义。

第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同构成试卷的选考部分。实用类文本包括人物传记、新闻、报告类文学和演讲辞等。从近三年的试卷看,实用类文本均选取了杰出人物的传记,试题命制也是紧紧围绕杰出人物的贡献、人生经历、人格魅力等几个方面来展开。作为新增的文本类型,它与高中语文选修课设计的五个系列中的“新闻与传记”相吻合。不仅如此,传记文学更是成为了引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风向标,即所谓“知人论世”。它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后,对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品评。对此, 《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在日常学习、教学中要注重了解传记及新闻类作品独特的文体写作特征,广泛阅读类似文本的优秀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能够理清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理解作者宏观的情感方向和理性评价。

三、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通过高考语文试卷现代阅读文考题变化趋势的分析,对照新《考试大纲》的要求,可以发现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表现在:

(一)阅读内容单一化,忽视教学文本的多样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选文本体裁形式、题材内容都过于单一。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材料一般在高考阅读文本所涉猎的范围内选择,材料的来源和覆盖面受到限制,导致日常教学的重心更多的放在了中国名家散文、小说、传记作品上,忽略了对其他体裁如戏剧、诗歌、新闻材料的阅读,文化生活的差异和深奥的思想内涵更是抑制了学生阅读外国文学的兴趣。这种阅读文本类型选取的失衡,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和眼界的开阔。

(二)阅读教学模式套路化,忽视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目前,教师在课堂精读精讲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一般会按照先对字、词、句进行梳理,再对篇章进行细致解读的顺序进行讲授,学生要按照原有的问题模板做出规范性的回答;教师以套路化的分析讲解干预了学生的主体体验,过于遵循过去已有的评价方向,对情节、人物不能够加入新的认识和思考,不能够更清楚客观地把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模式会被固定在一个狭隘的“精神空间”,缺乏个人创新思维的参与,束缚了师生的交流,“见仁见智”的多元意识并没有凸显出来,学生的“话语权”被压制,思维受到约束,答卷时显得过于死板和教条。

(三)阅读教学活动题型化,忽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面对高考的挑战和压力,许多教师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并不关心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和阅读数量扩大,而把重心完全放在了训练高考阅读题型和总结答题技巧、答题模板上。学生缺少阅读后对文本整体自主反思和感悟的过程,更缺少对文本整体解读的能力和意识。这种方式导致了学生思路僵化,在面对新的阅读材料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回忆对应的答题技巧,而不是在阅读中获取信息,生成具有个体特征的文本意义。个人对文章主旨及思想内涵的理解过程被忽略,审美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无从谈起。语文教师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者,更是参与者与引领者,在阅读教学的进程中,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到位,那么必然会导致阅读教学的低效率和目标的盲目。

四、对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两点建议

(一)创新理念,变革模式

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师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有节奏的进行阅读文本教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流行理念与传统思维相融合,精选适合时代发展、适应高考复习进度而又不老套僵化的方式进行讲授。”对此,教师应该顺应新课标改革后现代文阅读的变化趋势,创新课堂教学流程,针对不同的阅读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讲授教材文本时能够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多开展启发式教学,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环节多下功夫,注重培养学生整体解读文本的能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性地位以及基于此的文本意义的生成。同时也要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精读和细读,准确把握体会文本语言之精妙,避免强调整体阅读可能出现的对文本大而化之的处理弊端。教师要多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归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作答,互相交流展示阅读心得,并始终能够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要注重学生阅读心理和阅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在自身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阅读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二)激发兴趣,锻炼能力

教师要有效利用必修课程中的“阅读与鉴赏”环节,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各类中外现代文 (包括选读篇目)开展认真细致的赏析活动。因高中各科目作业任务繁重,留给语文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传统的阅读教学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学生仅从教材和课堂上获取的阅读知识和经验十分有限,根本达不到新课标对高中生语文阅读要求的标准。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阅读活动延展至课堂之外,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设创意写作交流会、读书报告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将阅读体验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同时,根据课业情况适当推荐相关的名家著作,开设类似“中外名家经典选读”、“文化论著专书精读”的选修课。在此基础上,还要对选修课程设计中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予以重视,为学生推荐优秀篇目,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在完全领悟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进行不同角度和层面的审美阐发、评价质疑。审美是情感层面的,不包含任何功利。这就要求在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中,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及理性思考,而教师要有驾驭文本的智慧和能力,不做零碎地分析和理解,而是整体把控文本,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经验与文本中的情感体验相融合,使审美具有个性化的标志,实现在阅读中提高审美鉴赏力和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娟.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研究——以近五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程云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应对[D].延边大学,2010.

(责任编辑:袁海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4-0083-04

[收稿日期]2016-01-15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中学汉语母语素质的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15120038)。

[作者简介]丘天(1995-),女,吉林松原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田睿(199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王艳玲(1966-),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The Thinking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pers

QIU Tian,TIAN Rui,WANG Yanling
(College of the Humaniti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12,China)

Abstract:Students’Chinese quality in high school is gradually formed through read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and the language teaching purpose’s achieving in high school also rely on the reading teaching.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pers(national volume2)from 2005 to 2015,we can find that parts of modern article reading such as the material,topics and assign specific gravity has changed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But many teaching misunderstanding and blind spots appears becaus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middle school did not make an adjustmen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nging of modern literary reading questions in the Chinese paper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recent years,analyses the retaliated situation,puts forward some questions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from the high school languag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examination syllabus to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ability training in high school.

Key words:contemporary literature reading;Chines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eaching

猜你喜欢

现代文阅读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策略
巧解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
谈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解答策略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