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2016-03-02鲁林红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诗行意蕴言语

鲁林红

《小桥流水人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是谢冰莹的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教学本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意的语言中解读出作者的思念根源,并感知到其间的盎然诗意,进而内化诗意的语言形式呢?且看以下教学片断:

一、捕捉初感,鉴赏诗意语言的秘妙

片断一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碰到特别喜欢的地方就多读几遍,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喜欢吧!(学生自由朗读、交流)

生:我最喜欢这一段:“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我感觉很有趣,因为我以前也到溪水里抓过鱼,弄得一身的水,但是特别开心。(师板书:趣)

师:在小溪里尽情捉鱼,多有意思呀!同学们,你们也有过类似有趣的经历吗?

生:有!(生交流有趣的经历,课堂气氛活跃。)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面一句,也很有趣呢!读读看。(生读: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哪里有趣?

生:把流泉写得很有意思,像在跟石头捉迷藏。

生:那个“穿”字有趣,本来形容流水应该用“淌”,而这里却用了“穿”,很调皮的感觉。

师:是呀!原来不光是作者儿时的经历有趣,连那文字也很有趣呢!

生:“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我很喜欢这段话,因为很“美”,我知道“婀娜”是指女子的体态美,这里的垂柳就像一个柔美的女子在小溪边梳妆。(师板书:美)

师:哟!你的想象力真丰富,通过你的解说,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这种美感!我们一起读这句话。(生读)这里有一个字,老师觉得是不是写错了,柳枝垂在水面上,应该是“划”着粼粼的波纹,这里怎么是“画”呢?

生:没有错。“画”字有一种美感,如果是“划”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划破,会破坏这种安静、谐和的美。

生:书上的“画”是有深意的,好像柳枝就是一支画笔,在水面上画出了粼粼的波纹,很有意境。

师:了不起!一个“画”字竟内藏着这么多深意。这才是读散文,好的文字,好的句子,就要这样品。

(接着品味“乐”“甜”二字)

师:同学们,你们看,冰莹的童年多么快乐啊!有美丽的小溪、垂柳,有快乐的捉小鱼、小虾的经历,还有让她觉得生活如此甜美的老家。可她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生:因为她非常怀念儿时在家乡的情景。

师: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故乡的一点一滴,让冰莹非常怀念。我们一起读——

生(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阅读认知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展开。思乡的情愫是抽象的,对于缺乏先前经验的学生来说,很难体验到那份淡淡的乡愁。片断一中,巧妙地创设以“捕捉初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初次接触,自由体验自己“中意”的语料。深入文本,涵泳、玩味文字秘妙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的思维在读进去、说出来的历练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在体会到“趣”的时候,恰当地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问问学生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范式引路,感悟诗意语言的表达

片断二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的朗读和交流,我们发现冰莹的《小桥流水人家》就像一首诗。有人真的将课文改成了诗的形式,(课件出示)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个片段,自己读读看。

村庄,

有大有小。

大的,

五六十户;

小的,

三四人家。

人们,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过着,

守望相助的

太平生活。

师:跟课文相比,你读着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这样读起来像首诗,很有味道。

师:以诗行的形式呈现,更有诗的味道了。

生:读起来不知不觉就放慢了语速,像品味一处美丽的风景。

生:有的地方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动,如课文上是“小的只有三四家”的“三四家”,这里改成了“三四人家”。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呢?

生:因为上面是“五六十户”,要跟上面并列、对应起来。

师:为了更好地呈现,有时候可以做小小的改动。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改一改,你喜欢哪个部分,就改哪个部分,好吗?(生自由改写、交流)

散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整体把握其中的意味,即说了什么,同时也要“据意知言”,从语言文字的角度体验散文这一文体特有的意蕴。但认知规律决定了学生在阅读中会主动地关注言语内容,而对言语形式缺乏自主发现、体验的意识。冰莹的文字如诗如画,给人美的想象和体味。有专家曾指出:“言语一分行,读的人知道是诗,就会立刻引起一种场效应,这种场效应甚至能使散文的语言产生诗的效果。”所以说,散文中的诗意、妙曼的文字很难通过讲述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其间的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变化形式,以陌生化的形式拉长、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教学中以诗行的形式呈现文中片段,学生在这种“变形”的言语激励下,跃跃欲试,体验创编的乐趣。

三、以写促悟,内化诗意语言的形式

片断三

师:同学们,以诗行的形式呈现散文,我们自然而然就发现了冰莹的散文诗意盎然。那你们想不想写一写自己的生活呢?现在是秋天,你可以从“趣”“乐”“美”“甜”中选一个角度,写一写周围的风景或者生活的场景。(生练笔交流)

生:当清晨的第一束阳光抚摸大地,校园里的桂花树就开始梳妆了。密密的头发,隐隐几朵小黄花,清润的香气,引来几只白蝴蝶。翠绿的枝叶,淡黄的小花,白色的蝴蝶。秋天在翩翩起舞。

师:多美的花蝶图,多有诗意的文字。

生:屋后的老树,尽管很老很老了,但它,却是我们的乐园。我们最喜欢在树下荡秋千、捉迷藏。有时,会在树杈上美美地睡一觉。老树总是慈爱地给予我们想要的快乐。

师:你们看,生活中处处充满诗意,如果把你们写的片段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篇好散文呀!

前面的改写是以诗行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体验散文的意蕴,但这种体验仅仅停留在感知层面。知识理论要求我们不光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通过实践这一手段,深蕴程序性知识。学生只是体验到散文中盎然的诗意,但这种诗意的言语形式并未在学生的言语图式里固化。因此,教学中创设言语实践的情境,让学生试着用诗意的文字从自己归纳出来的“趣”“乐”“美”“甜”的初感中选取角度自由创写。而用散文的笔法抒发生活、触摸生活,学生的文字虽然稚嫩、纯朴,但外化的是他们真切的生活体验,是他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诗意。

特殊的情感体验加上个性化的意象,促成了散文这一文体的真率、诗意。学生在“捕捉初感”“改写片段”中入乎其内地遨游,体验了散文的意味、意蕴,自由抒写自己诗意的生活。

猜你喜欢

诗行意蕴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大河诗歌 诗行天下
爱的诗行
彩色的诗行——阅读《蝴蝶·豌豆花》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在红色诗行里重回长征
意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