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平台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
2016-03-02金忠臣
金忠臣
教学《丰碑》(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时,我首先导入:“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我接着问:“读后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环境恶劣”“天气太差”“十分寒冷”……接着,我播放红军过雪山的视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直观的视频,不知不觉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中,切身理解了军需处长高尚的品质。我接着引读:“就是这样的环境,等待这支队伍的是——”学生读:“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我接着叙述:“可能出现的情况军长都想过了,可是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部分学生找到了第七自然段,纷纷说出:“一个老战士冻死了。”由于运用了兴趣导入和视频播放,课的开始很顺畅,接着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是重点段,写的是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情状。为了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去读书,去感悟,去交流,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学习第七自然段。(自学提示:默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的词语。从中你想到了什么?在作者眼里,老战士好像一尊塑像,借助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我本来以为,这样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可是在交流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画出“镇定”“安详”这两个描写老战士神态的词语,但在交流“从中你想到了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时,却理解得不够深入,而这种情况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时,我一边听学生发言,一边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指向性不明确呀。于是我及时为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搭建平台。我让学生把“作者怎样具体写老战士的镇定和安详的?”标出来,并找几个学生来读。然后再交流“从中你想到了什么?”并提示学生:“可以围绕在那样的环境里,这位老战士穿的……可以围绕在那样的环境里,有条件穿上棉衣的军需处长却……还可以围绕在那样的环境里,老战士想到的是……”提示完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这一下子,组内的讨论热烈起来。全班交流时,有的学生说:“‘从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我想到了在那样的环境里,这位老战士穿的是又薄又破又湿的单衣。”有的学生说:“在那样的环境里,有条件穿上棉衣的军需处长却把棉衣让给了战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此时此刻,学生已经完全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自读、品味、体验、感悟、想象、表达,思维的火花被激起,个性的火焰被点燃。学生们发言积极,体会深刻,表达准确,做到了有层次、有目的地读书,并把读与思、议、练相结合。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体会到:教师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时,才会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提问,多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生成,学生的习惯,才会得到重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静静地读书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边读边动笔的习惯,倾听的习惯等,真正做到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