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作文存在的虚假问题

2016-03-02李勤

新课程(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学生母亲作文

李勤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六中学)

浅谈中学生作文存在的虚假问题

李勤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六中学)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想套用他的这句名言,可以说:成功的作文都是相似的,但失败的作文各不相同。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当前学生的作文中存在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无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较多,作文水平较低。大多数中学生把写作文看作是一种负担,从心理上就有排斥。每次布置作文,教室里多是一片唉声叹气。

中学作文;虚假现象;真情实感

什么是作文?《辞海》中释义为:撰写文章;指学生的写作练习。《新华字典》解释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因此,作文应当是学生生活经历、情感心迹的真实流露。即使虚构、发挥想象,其目的仍在于表达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虚构不应等同于说假话。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作文违背生活真实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存在:一些学生在日常言谈、书信、日记中,可以自由、率真地抒发,但在交给老师的作文、在试卷上的文字,却并非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反思学生的写作现状,感情不真挚的最突出表现有以下几种

1.情节虚假

有些学生喜欢借助虚假的情节,来引起所谓的感动。如一位学生作文,为了突出母爱,设计了如此情节:“在星期天的深夜里。刮着大风,下着暴雨,我得了病,瘦弱的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就往医院跑,一路上跋山涉水,我终于好了,可母亲却病了。”而事实是,在星期天的深夜里,月朗星稀。在我们这个平原城市里,是没有山的。这样的情节不合情理,缺乏真实性,为作文而作文,编造出缺乏情感的文章。

2.空泛的政治口号式作文

写空泛的政治口号式作文也是我们中学生的拿手好戏。如某生在题为《中华魂》的作文中写道:“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要努力奋斗。我们要爱祖国甚于一切,随时准备牺牲自己。”过于注重抒发情感,似乎在学生的眼中,爱国就是要为国牺牲。而在现实中,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起时,学生依然说说笑笑,“红”旗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面染了色彩的旗子,而不是用鲜血染成的“国旗”。所以,“润物细无声”,在教学中,从点点滴滴小事传递下去,比如认识国旗等。

3.宏大高远的志向式作文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曾经布置过类似“我的理想”“我长大了想做什么”一类的作文,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做一个普通人,平平凡凡过一生的。科学家、大商人、航天员、工程师等都是他们的首选。并且也一定会在文中坚定地表示:要为之而奋斗。但在实际中,上课姗姗来迟,身体稍微不舒服时就要请假。轮到自己值日时,以各种借口推脱,不愿意打扫卫生,不愿意吃苦。

4.薄情寡义式作文

在学生中,有一篇题为《我的母亲》的作文,学生这样写道:“我之所以忘不掉我的母亲是因为我的母亲有一大喜好——贪吃。而事实情况她也确实如此。每一次做饭,菜出锅之前她总要偷吃一口。所以,在我们家,我看到的第一位吃饭的人总是她。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位妈妈,我感到羞愧。”对于孩子而言,母亲的“试吃咸淡”被冷酷地称为“偷吃”。无一丝理解,反而感到羞愧,这无论如何让人觉得薄情寡义。不难看出,学生在作文时真情实感的眼中缺乏!

5.骈俪之风式作文

在以写景为主的作文中,学生喜欢堆砌词语,大量使用成语来描写景物,似乎只有如此,景物才能优美,而忽略了自己有一双眼睛,不愿意去写自己看到的自然实景。如,学生在《岳西游记》中写到:走过用大大小小的奇形怪状的石头铺的路,还有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的悦耳的声音,潺潺流水,一泻千里,急流险滩,波澜壮阔。泉水的声音波澜壮阔,不符合实际,为了突出声音的悦耳,不惜大量堆砌词语,无真实感受,只为作文而作文。

6.矫情造作

一个学生在《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的母亲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但她很爱他的孩子。虽然我的家庭不富裕,但每周我回家,母亲总要炖一只鸡给我吃,我每次问她,她总是温和地说:‘孩子你在学校学习,呕心沥血。妈妈想给你补补身体。但你要记住妈妈给你炖的是鸡,你吃下去的可是妈妈无私的爱啊!’”前面已经交代了妈妈没有上过学,那么她能说出“呕心沥血”“你吃下去的可是妈妈无私的爱”这样的话吗?为了突出母爱,造作矫情,无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措施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失真作文对学生的危害,它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作文变成了中学生反感头疼的事,同时也压制了学生自由学习的精神,强化了学生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反思作文中存在的“失真”问题,指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1.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

(1)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时下出版物众多,鱼龙混杂,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图书非常重要。

(2)《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我们也要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在阅读中摄取更多的营养。

(3)诵读经典诗文,充实文化底蕴。“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恰当的方法指导促进时效。朱熹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绝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读书一定要用心去读。

2.学会积累

张庆先生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拥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积累手段,我们要养成这种好习惯。

3.让学生真正活起来,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更应该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解放学生的思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其中一个就是“解放儿童的嘴巴”。让学生想说就说,能发表独立见解,允许有问题就问,使大家可以享受言论自由。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

4.让学生融入生活,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学者高志华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说:“如今中学的写作存在的倾向是‘生活贫瘠,思想贫瘠’。”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留心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来才能信手拈来。所以,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家庭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享受丰富的学校生活。还要善于观察。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观察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观察。

作文,固然是“作”出来的,但关键要解决是为情而造文还是为文而造情的问题。源于生活,文中有真情实感,这是为情而造文;脱离实际,骈俪之风,虚情假意,这是为文造情。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教育就是要开发人本身所具有的美好东西。”写作就是要把人内在潜藏的美好情感唤醒,在写中发现美。真挚的情感来源于生活,我们要热爱生活,保持生活的激情,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陈亚丽.基础写作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7.

·编辑谢尾合

猜你喜欢

中学生母亲作文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给母亲的信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