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3-02沈锋
沈锋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西校〉)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沈锋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西校〉)
在中学数学课堂上常看到教师不断提问,学生不断回答的场景,教学过程机械。诚然,课堂教学中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是提问,每个教师几乎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但知晓答案不是课堂提问仅有的目的,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作用促进思维、引发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问题,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创新。那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数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状,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一、让学生敢于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应有“问题意识”的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中,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总是先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再去“启发”学生思考,似乎学生只要圆满回答出这些问题,就是成功运用启发式教学。但学生只是被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对为什么这样“走”,“走”向哪里,学生却很茫然。因为这些问题本该学生思考,教师却替学生问完了!因此,这实质上仍然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
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这就是问题的种子。然而,这棵种子能否萌芽,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升华,取决于环境和氛围是否适宜。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存在无疑可问、有疑不敢问或根本没机会问等情况。这是我们的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教师必须排除功利主义陋习的影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促使师生关系尊重、平等、民主。其次,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认真聆听他们的见解并挖掘其可贵之处,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问、求新立异。如:有学生提问时,应称赞其“问得好!”;当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后,可以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独特的想法?”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学生充分发表后,教师再做适当评价,但需考虑学生的思想观念、认知特点、个体特征和生活经历,宽容他们的各种想法,不因其答案或思考问题的方式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而轻易否决,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次,适当增设开放性教学,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和求异。
二、让学生迫切想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使他们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应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最近发展区”。运用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营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其问题意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好的教学应是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方向是学生的明天。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准确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努力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教育处于发展之前,使发展有度、适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一是利用数学知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导入,可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探索者、研究者的本能。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通过用恰当的导语实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
三、让学生能提出问题
很多教师都面临过无论怎样鼓励,学生就是提不出问题的情况。他们不是不敢或不愿提,而是不会、不善提问。这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问题,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学新知识可引导学生问“为什么要学”“如何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对实际问题应充分挖掘隐含的数学问题,“与哪些数学知识相关?”“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什么?”等;而复习课中可引导学生问“这部分知识的体系是什么?”“可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等。不同情境、不同知识内容,提问方法和内容也各不相同,教师要教给学生采用科学方法考虑问题,面对情境时会思考、联想、总结,逐渐掌握提问诀窍。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激活他们质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通过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类比联想法、知识迁移法、对比异同法等。再次是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在思维时运用上述方法,使其问题意识强化,提出的问题质量提高。
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金钥匙,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释放学生的潜能和才干。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质疑问难的良好氛围,提醒学生时时处处存在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他们由不敢质疑到勇于质疑。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研究者。
教师可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模式不固定。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念,喜欢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实际上是未把学习看作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改变这种观念。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切断“尾巴”,既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时,有学生提出:“边边角”能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于下课铃已经敲响。我就对他们说:“同学们,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别还有几种方法,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判断呢?下课后我们再继续研究,好吗?”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出课堂,这样课内的兴趣就延伸到课外,他们自己想探索更多未知的问题,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养成“问题意识”。
总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我们要从每一节课做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
·编辑张珍珍
沈锋(1968—),男,汉族,上海市青浦区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现供职于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