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大放异彩
——“写得充实”创新探微
2016-03-02刘兵权
刘兵权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让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大放异彩
——“写得充实”创新探微
刘兵权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表达交流”要求“学习《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高考语文作文《考纲》也要求:“基础等级: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符合文体要求”;“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从这些要求中看出作文必须要写得充实。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素材的收集、技巧的运用、主题的挖掘,使学生在写记叙文时有话想说,有情可抒,有泪可流,情真意长,大放异彩。
一、多维联想,见微知著,充实素材
1.平凡人多元化
罗·勃朗宁曾说过:“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我们所遇到的故事可能早已存在,因为类似的情节一定在这个世界上演着,如果我们把这些能够印证我们故事的故事放在一起,那么我们的故事也便具有更多的内涵。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对任何事都可以从相关、相近、相反、相似的角度,还可以从纵、横角度,对写作的人物从生活、学习、思想、身体等角度展开多维联想,选取素材,做出详略安排,达到“众星捧月”的效果。
2.简单事细节化
高中生所写的人物都是一些身边的亲人、社会底层甚至被边缘化了的小角色,他们身上只有“单调乏味”的琐事。因此要着眼于小事、局部,进行放大描摹,把事件细化成几个片段,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设置泪点,写出真情实感,描写得有血有肉,从而打动人心。
二、设置跌宕,巧变心理,充实结构
1.巧变复杂心理,充实结构
如丰子恺在《山中避雨》中巧设“一条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应—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和“两条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得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乐—欣然惜别以及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三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使全文结构紧密,内容丰富,情感贯通,使人物前后对比,形成强力的心理冲突,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2.巧用多元技巧,充实结构
一篇记叙文有了人物跌宕的情节和变化的情感后,还要通过运用对比、误会、巧合、抑扬、悬念、伏笔、插叙、倒叙、虚实、“抖包袱”等技巧,把事件颠倒,情感错乱,设置线索,写出波澜,充实结构。巧合法,如《林冲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一路巧合,巧遇李小二,巧遇风雪……但又在情理之中。误会法,《枪》中司机误会我是劫匪,我误会司机图谋不轨,引导读者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最后真相大白“迷途知返”,感慨顿生。在大开大阖中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使结构跌宕多姿、魅力无穷。还有鲁迅《祝福》的倒叙,莫泊桑《项链》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笔法等,无不让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激荡人心。
三、以描代叙,画其神韵,充实形象
1.以描代叙,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关键处的一肌一容足以展示人物性格的全部,因此,这样的关键处总是有着无限的包蕴性,它需要作者细细地分解,放慢镜头,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2.以描代叙,巧设景物,烘其心境
记叙文写作时,常常也要写景写情。王夫之曰:“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他道出了情景关系,即情景交融。这样就能创设情境,虚实结合,营造意境,充实韵味。
四、情理结合,感悟升华,充实情感
1.变换人称,增加情感角度
如《第一千个球》片段:然后他伸手从口袋中取出了钱夹子。这夹子又旧,又薄得可怜。他打开夹子,我看到里面有几张皱皱巴巴的票子。他接着说下去:“‘但是,如果你还想抽烟,最好还是抽你自己的烟。老是讨人家的烟很丢人。你自己买烟需要多少钱?’我简直羞得无地自容。我抽的烟不是自己买来的,这还无关紧要,这时我倒联想起许多事情——我似乎见到父亲每星期一拐一拐地走上足球场,膝盖肿得像西瓜那么大;我似乎看见他为了养活一家人,在毫无怨言地清理便盆、打扫地板。我两眼盯着地板,真希望地上开个洞把我吞下去,埋葬我的羞惭。父亲一声不响地看了我很久。”作者在写父亲动作语言后,加入了自我联想回忆,转换人称,交替叠加,丰富了父亲的形象,也流露出自己感动的真情。
2.叠加意象,增强情感厚度
如林莉《小巷深处》结尾倒数第二段:“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采用了对比手法,即通过把盲母的外在“黝黑、粗糙、黯淡”形象与内在的挺拔、坚定品质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
总之,我们在写作时只要做到眼中有素材、心中有情、脑中有法,多角度、多技巧地去塑造人,塑造的人或作者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懂得亲情的人,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有良知的人!
叶俊.如何在高考作文中突围[J].文学教育:下,2015(4).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