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2016-03-02张翼
张翼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张翼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地理教学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与生活相联系,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
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资源
现今的地理教学过程已经趋向于书本化,与生活距离越来越远,使得地理教学缺乏现实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缺失。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我们的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世界,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有用的地理”,而且希望学生从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一、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意义
1.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矛盾增多。资源、环境、人口等,这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解决矛盾的措施。地理教材中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根本上强调了地理教学是要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并且要推动学生去不断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因此,地理教学回归生活就成为研究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
2.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为了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培养富有生长性的地理知识,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中学地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自身经验,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学科价值的显现需要
在地理教学中也需要理论和实践相联系。教师可以从知识、技能等领域增加学生的研究性,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渠道,提升学生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策略
1.创建生活情境
创建生活情境需要立足于生活,将教学内容和生活情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创建生活情境之前,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能力进行了解,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这就为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方式奠定了基础。
2.参与课前准备,了解课程内容
课前准备一般都是由老师来完成的,但通过教学过程后发现,老师的准备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学生参与准备,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宇宙中的地球》,太阳系、地月系等天体系统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报刊、网络等渠道了解,列出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课堂更有活力。
3.进行生活化的导入
生活化的导入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人口迁移的内容,可以这样导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收入的要求也提升,就带来了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同学都可以感觉到,城市的人多了,车多了,高楼多了,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结果。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平时上学、放学时城市都会出现堵车现象,但是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少了,为什么呢?因为很多的外来人口回家过年,这就带来了每年的“春运”。通过这段导入,学生很容易产生共鸣,对于人口迁移的内容也就有了了解。
4.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质疑、对老师提问的解答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化的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
5.课后设计生活化问题,让学生得有所用
在课后可以安排学生去解决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来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城市化的内容,在教学中强调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但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在课后可以设计让学生调查所住小区外来人口数量、房屋建筑年代、价格以及周围配套设施,深入了解城市化之后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三、构建资源联系,选择合适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多种资源的综合,建立资源的联系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又会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1.构建资源联系
在教学资源中,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识别,课堂过程进行设计等。学生本身具备非常大的潜力。这两种资源能够有效地组合,配合非常重要。我们要将书本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挖掘,当然现在生活中离不开网络,尤其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不太清楚的内容,提升自身的内涵。
2.合适的方法选择
在协调各种资源之后,合适的方法对资源使用有较大的影响。好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例如,开展地理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写地理实践论文、演讲等活动推动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回归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是很多地理教师所追求的方向,为了使课堂更具备操作性和实践性,需要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要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性和主观能动性。
[1]陈丽娟.中学回归生活地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2]唐宜宝.中学地理的教学反思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编辑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