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6-03-02阿依古力木明
阿依古力·木明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广播影视学校)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阿依古力·木明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广播影视学校)
以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为出发点,从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发挥微课教学优势;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微课视频设计;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分析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希望可以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提供借鉴。
中职计算机教学;微课;应用措施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中职计算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而微课以其时间短、内容精炼及教学目标明确等特点,使计算机教学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已经成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新模式。因此,分析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一、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1.重点突出
在中职计算机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以视频形式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作练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2.趣味性强
微课教学可以将图像、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枯燥和沉闷,并且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3.内容丰富
在传统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有时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和拓展,而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知识点制作成视频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就大大丰富了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发挥微课教学优势
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计算机微课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实现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对同一知识点制作不同难度的教学视频,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并且利用插图功能,对图片的色彩和大小等进行编辑,使课程设计更具趣味化和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办公软件的应用教学中,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将Office办公软件运用方式以电子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实践操作。这样的微课教学方式既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微课视频设计
在中职计算机微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具多为PPT,而为了将其转换为可以在移动端学习的公开视频,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用CamtasiaStudio等专业录屏软件,强化微课视频设计的效果。例如,在交换机工作原理的微课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按照PPT的内容开始微课制作,点击录制工具框的“rec”按钮,在出现倒计时后开始录屏工作,将需要讲解的PPT切换至放映模式后进行视频录制,并在此过程中利用鼠标移动以明确讲解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在视频文件的画面中添加标题或者批注,帮助学生理解,从而使微课内容与逻辑更完整、更清晰。在录屏过程中,教师需要关闭或者隐藏屏幕下方的任务栏,避免其影响学生的思维,美化视频录制的画面。同时,如果教师在微课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可以修改其PPT部分,然后重新录制视频,在CamtasiaStudio中对原始camrec文件进行分割,置换重新录制视频即可,这样可以降低微课修改与更新的难度,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3.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因为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操作性要求较高,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在课堂上演示,学生很容易忘记,而进行重复演示又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将微课教学视频资源发布到教学平台上,这样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又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围绕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分析和讨论,为学生及时提供帮助,让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已经不可避免,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及,并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从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发挥微课教学优势;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微课视频设计;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合理应用微课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1]于跃.微课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职教通讯,2015(27):55-57.
[2]张爱国.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8):109-110.
[3]冯敬益.探讨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3):66-67.
·编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