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实践中对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新授课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的优化
2016-03-02汤应宇
汤应宇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
新课改实践中对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新授课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的优化
汤应宇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入发展阶段,现阶段课改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其经历过程,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质疑和创新,最终促进人的发展。这些要求显然无论是对学生的学,还是对教师的教,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当今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广泛性,作为教师的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从而在教与学上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尝试,也取得很多突破,促使教育领域走向了多元视角,也使课堂教学从单一方式进入多元化。但不管教学方式怎样改变,有效地组织物理课堂教学,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任何学科教学的主阵地。怎样才能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真正掌握学科的知识、方法,形成自己的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本文试图从新课程的视角出发,从方法和手段上通过实践,做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师教的主阵地。学生的学应积极参与到教学课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则要综合调动各资源,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的科学全面发展。二者有机配合,形成合力,使教与学的活动达到一个最佳状态。然而,历时多次课改之后课堂怎么样呢?毋庸置疑,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应该予以肯定,不过还存在一些问题。多年实践中,在新授课方面,我认为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不重视对传统课堂的传承和发展
如,传统的“三备”,上课前的准备。不熟悉教材,不了解课程标准,不了解学情。全盘否定传统讲授的高效,过分限制教师的讲授时间等。
2.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得不透彻,导致一知半解,生搬硬套
如,所有的课型都应用某种模式固化,过分依赖所谓的新模式,不管什么课题都是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滥用导学案等,导致高耗低效课堂的产生。
3.不尊重学科特点,导致学生不能长足发展
如,不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不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对学生理论上的推理,不注重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使物理学习成为空中楼阁,缺乏事实及实验依据。
4.不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技术,信息平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学物理新授课出现或低效或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反而会降低效率,教与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5.仅关注学科的教与学,没有融合教学的其他综合资源
如,情感培养,师生关系的建构,没有改进评价机制,有时要么过分强调应试能力,要么完全忽略学科成绩等。
二、目前影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矛盾
首先,本文所指的新授课主要是针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及方法等新课的教与学,不包括习题课及复习课。
其次,新授课的有效性意在希望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形成兼顾课堂教与学的效果、效率及效益的最大化,尽量接近理想的高效课堂。
最后,物理教学实践中影响有效性的主要矛盾是时间上的矛盾。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物理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就造成了物理教与学与其他学科学习时间以及学生总时间有限的矛盾。正是这个矛盾的存在,迫使我们不得不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并使之最大化。
三、针对问题对教与学具体的方法及手段的思考及尝试
鉴于以上分析,本人试图综合相关资源,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以新授课为突破口,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具体方法和手段上做一些思考,希望能够对提高新授课的有效性有所帮助。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新授课的教与学要关注对传统课堂的传承和扬弃
改革并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全盘否定,对之前积累的成功经验要注意继承和发展。如传统课堂中十分重视的课前准备——“三备”。通过“三备”,理解教材、理解课程标准,抓住标准中的重点和关键,并通过了解学生认知疑难点以及学习品质,再结合教师的自身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多元合一,从而形成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做到重点有的放矢,难点层层突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最优化,使课堂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值。这一点对于经验不足的新教师可能更加重要。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在个人思考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讨论,优化资源,达到最佳效果。如我校最近加入的长郡网校的远程集体备课就感觉效果明显,受益匪浅。又如,通过巧设导学案,让例题形成问题环、逻辑环,层层推进,也能极大地提高某些应用型新授课的有效性,不要全盘否定。
2.要优化教学流程并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模式)
教学方法(模式)作为一种贯彻教学思想、体现课改精神的形式,提供给广大师生一种借鉴的模板,应该功不可没,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但教师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究最适合的教学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固化教学模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的就已经注定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何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模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达到师生默契配合的良好状态,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这也正是教学成为“艺术”的原因。
比如,探究性学习,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不一定要探究所有的探究环节,实验探究也许只是探究的一种方式。比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时,我们更多的是遵循历史的足迹,在前人发现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思维上的探究,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样,探究课,初中教学可能更加注重对探究方法及探究环节的掌握,而高中探究课可能要更重视对规律及结果等实质性东西的探究,而对于探究流程及环节可能就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又如,自主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方法,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我认为(如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一般不适应高中学习中难以突破的重难点知识的新授课,仅限于一些较容易的内容,如习题或复习课等,否则会降低我们的教学有效性。同样,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的使用对于习题及复习课来说,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但是对大部分概念及规律的新授课效果并不佳,往往由于时间上的矛盾冲突导致达不到应有的探究高度,使学生停留在简单地对知识的掌握上,而对物理核心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却无益。
就教学流程而言,个人认为创设教与学的情景十分重要,所谓不贲不发。刚进入课堂,一定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或视频、图片,或实验、游戏,或提问、设疑,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进课堂。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一节为例,我是通过设疑、提问的方法进行突破的。通过对行星运动的图片、动画展示,古代人们对圆的崇拜,顺势设疑:是什么力量使行星做如此和谐而完美的圆周运动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通过介绍古人的研究历史进行猜想。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是牛顿会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圆周运动来探究太阳给行星的引力。通过环环相扣的高效设问,使问题得以解决。
3.要抓住物理学科特点,高度重视实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作用
物理课的特点就在于“物”和“理”。“物”即事实证据,因此新授课堂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观察表象,通过理性思维抽象出具体的理论。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很重视实验,但有时由于受实验条件、实验时间、实验效果等多方面的影响,教师进行的实验比率还不够高,还有待改进。
实践中,我提倡把一些实验简单化,低成本化(时间上和实物上),即“低成本实验”,而不是一定要搞得让学生感觉总那么高大上,教师也觉得准备太难,自身也心生畏惧,最终导致开设的实验数量过少。如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的理解,信手拿张纸、绳子及粉笔或水做个简单的“水流星”模型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充分“从生活走向物理”,把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原理、物理规律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震撼、体验与感悟。如,在讲电磁感应现象中实际场景中呈现“千人震”现象,或通过变压器,把低压升高,了解警棒原理,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辅之以物理实验,学生可以通过逻辑的推导,获得物理学本身的内在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可以“从物理走向生活”。如如何在不打破前提下把生鸡蛋竖起来?结合天体运动介绍我国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知识,如何确定发射窗口?……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恢复物理学习的魅力。就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王沛清先生介绍他自己的从教经历时说过:“我的每一堂物理课都有物理实验。”真正做到这一点对于提高物理新授课的有效性必然有极大的意义。
4.要优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新授课的使用
在互联网+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了足够多的技术支撑。但在实践中,物理学科与其融合总感觉还没有达到理想境界。要么老教师把之当作一个电子板书,仅用PPT,课件就是一个电影短片,放过了啥也没留下印象,甚至还反过来束缚了思维,有效性自然大打折扣;要么是年轻教师过分依赖技术,把课件搞得丰富多彩,花花绿绿,课堂教学热闹却由于信息量太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找不到内在的规律。实践中,我认为适当、精炼的课件对课堂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素材课件千万别太多、太繁。这一点还值得研究。
5.要学会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综合提高中学物理新授课课堂的有效性
物理教学可以综合文科的一些方法。如渗透文科学科中的人才培养观,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反馈、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培养等,也是十分有效的,需要特别关注。
总之,提高中学物理新授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物理教师需要终身追求的课题,本人仅仅是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很不成熟,也还不深入,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我将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的有效性,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理想状态。
[1]何蓁.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2(4).
[2]史汉军.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探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11).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