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时代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6-03-02李海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李海丽

(新疆职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乌鲁木齐 830013)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已悄然发生。无论我们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否认可这些新兴教育理念,大规模在线教育的慕课革命已经到来。慕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对于慕课的起源众说风云,其真正的突破是在2011年的斯坦福大学。由于“人工智能导论”这门课在线吸引了16万人的报名,让塞巴斯蒂安·史朗教授和另外两名专家创办了Udacity教育平台公司,其后Coursera,edX相继出现形成当前美国慕课三大巨头。除此之外,世界各地也纷纷涌现出一些新的慕课平台:Standford Online,NovoED,FutureLearn,Open2Study,Iversity,Ewant,FUN,Spanishmooc等32个慕课平台。我国的慕课运动也于2013年开始发力,出现了学堂在线、果壳网、慕课网以及一些商业网站推出的慕课平台。

毫无疑问,慕课时代的兴起已经引发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高职院校本就走在教育大变革的前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如何充分利用慕课的优势提高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优化高职英语教学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慕课的优势

慕课的理想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能学到任何知识”。[1]那么慕课最大的优势就是解决了千百年来都无法解决的教育公平问题。慕课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免费享受名校名师教育,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新疆作为我国西北部相对落后的地区,教学资源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与内地沿海城市相比,教育的不公平尤为突出。慕课的出现能够让大西北偏远地区的孩子和北京、上海甚至是伦敦、纽约的孩子享受到同等的教学资源,我们不得不承认慕课在实现教育公平上的巨大作用。

其次,慕课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学习成为真正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的方式。学生可以不用在特定的学校去完成三年或是四年的指定大学课程学习,而是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选取适合自己的课程,也可以根据就业方向选取有用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分层次学习,逐个理解掌握。[2]

再者,近几年职业教育在全国发生重大改变,尤其是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3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教育分会中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大转型,2009年扩招以后的600所地方大学要转成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校。这必然会彻底改变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将会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然而,在大学大转变的同时会加大职业教师的缺口。“据有关部门统计,现有的1 000多家高等职业院校中,至少还缺40万职业教育教师”。慕课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职业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校硬件设施不过硬

高职教育近几年一直在发生变化,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多媒体教学也被成功应用到各个专业教学当中。但并非每所高职院校都有绝对配套的硬件设施来满足各科课程教学。就拿新疆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外语专业而言,除去在外实习的班级之外,每学期同时上课的班级至少有10个,但配套的多媒体教室仅有1个,教师不得不采用和50年前一样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公共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听力部分也受到硬件设施的限制,教师依旧采用提录音机去教室的传统教学方式,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在我校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有很多的优质教学资源能够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很多高职院校也都有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但是受限于学校自身的条件,我们无法共享这些优质资源。在新疆的22所高职院校中,仅有7所院校有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而资源中心的学习内容普遍存在更新慢、内容相对单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二)师资力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

无论是专业英语教师还是大学公共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毫无职业特色而言。就我校英语专业来说,共分为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及英语教育三个专业,但所有的专业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和商务、旅游及教育专业脱钩。尽管近几年学院通过各种途径要求教师接受相关专业培训,也吸纳了一些企业人士走上讲台,数据显示双师型教师比例已经达到90%,但就目前的师资队伍的教学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英语教师虽然英语基础很好但自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认识不够,教学过程无针对性,既无专业特色也无高职教育特色,无法满足高职院校的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理念。其次,从企业聘请人士虽有实践经验但无任何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无法理解和消化所讲授内容。

(三)课程设置及教材限制有碍于学生专业发展

其一,教材的选用和课程设置方面都无法体现专业特点。例如,我校所使用的旅游英语教程均是全国通用教材,这些教材所涵盖的新疆区域内的景点文化及新疆的特有文化极少,根本不能满足新疆旅游英语的教学需要。所以在培养方案上就会出现各种课程的组装。旅游英语教材仍然延用并未涉及任何新疆特色旅游内容的课本。对于其他课程则借鉴了其他院校旅游酒店管理方向的课程设置,开设了诸如前厅接待,酒店服务等无法具体体现旅游英语特色的课程。旅游英语写作教程又借用了本科院校所用教材,其难度让学生无法适应和接受,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自然就会涉及很多词汇、语句解释的问题,对英语文化和新疆旅游文化的讲解并不系统,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仍是一知半解,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其二,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无论是什么专业,机电、化工、电子、旅游,还是烹饪、航空服务所用教材一致毫无专业特色而言,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应试为主,授课班级人数都在40人以上,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再者非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认为对自己日后的工作用处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班级两极分化严重。相对而言,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又以基础英语的教学为主,基础英语课程结束才开始专业英语的学习,而受课程设置的限制,学生到大三开始实习就停止了课堂教学,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相当匮乏,无法真正了解将来所从事行业对英语方面的要求。[3]再者,学生到企业实习是现在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学生人数往往大于愿意接纳实习的企业,而多数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从事的都是简单劳动,和自己的专业脱钩,无法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慕课进行优化的策略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让新疆的职业教育跟上全国职教发展的步伐,让新疆职业院校的学生享受到网络平台的优势资源是我们需要加快研究的问题。慕课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场大变革中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对策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针对上述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应从学校、师资及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利用慕课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一)学校重视

慕课这一新型网络开放课程有着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而且绝大多数的课程都是免费的,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学习。学生所学专业是否与实际专业脱轨,是否能适应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作为校方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通过自建或引进的形式搭建慕课共享平台,建立或引进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课程内涵的课程。从硬件设施来说,学校应当保证校园wifi全覆盖,教室里有配套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其次,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网络教学相关技术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够轻松驾驭信息化教学。再者,校方应在政策上鼓励引导教师将慕课教学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教师参与

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慕课的出现可以从两方面对教师水平进行优化。首先,慕课的课程都是顶级大学的优秀教师在授课,而且课程主要以英语授课为主,教师在学习慕课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学习相应的职业英语词汇、用法。其次,慕课中的优势资源完全可以作为师资培训内容。目前针对新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师资培训主要集中在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外出赴内地高校进行学习,对考核手段和培训效果都难以保证。慕课的出现可以免除教师外出培训所花的时间和金钱,并且慕课有各种的考核手段可以检测教师的培训效果。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所有教师都能够迅速学到所需知识。

(三)课程设置变革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基础英语的学习,可以选择相应的商务、旅游及教育专业英语视频课程进行学习,将教师的讲解与视频学习内容相结合,真正满足该专业需要。对公共大学英语的学生而言,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分别选择不同的英语慕课课程进行学习,教师讲解作为补充性教学。例如航空服务专业完全可以选择航空服务领域的英语内容进行学习,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专业英语的最新内容,摆脱英语教学与专业脱钩的问题。考核方式也避免了教师对期末试卷结果一锤定音的现象。避免出现所有专业大学英语同套试卷的问题。考试内容根据专业不同而不同,每门慕课课程都会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数次相应的测试和作业,最终结果更加客观公平。

参考文献:

[1]汤敏.慕课革命 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周振芳.慕课时代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思考[J].语文学刊,2015(5):114-115.

[3]吴彬宇.MOOC在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60-62.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