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策略探究

2016-03-02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江苏省园区职业院校

赵 月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 451191)

江苏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职业教育紧贴经济发展需求,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取得辉煌的成绩,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迄今,江苏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82所,中等职业学校260所,基本上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并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江苏省职业教育之所以能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主要得益于成功的改革策略。

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

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1]近几年来,江苏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同时又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职业院校,实施了职业教育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智入校等多种投入方式,职业教育呈现投资多元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管理模式多样化的态势。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悦达集团在2011年合作成立“悦达学院”,实行双主体办学。学院成立了董事会,成员由校企双方组成,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还设立院务工作协调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均由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相关子公司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开展管理、协调、咨询和指导工作,实现了校企管理融合;学院和企业共同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教育与考核等教学工作,实现产教融合;学院还与企业合作成立了江苏悦达纺织研究所、江苏悦达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共同搭建科研平台,实现校企科技融合;学院每月举办企业家与杰出校友讲坛,传播企业核心文化,实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悦达学院的双主体办学地位,有效地保障了校企“管理融合、产教融合、科技融合、文化融合”,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二、创建校企联盟,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

校企联盟是由职业院校、相关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自愿组建的职业教育联合共同体,以协作交流、共享资源、共赢发展为宗旨,努力实现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的最优化。江苏省多所职业院校创建了校企联盟,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联合146个农业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建“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制定了联盟章程、制度体系和发展规划。学校依托合作联盟,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链”,提升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新兴专业;学校选派老师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提供生产经营咨询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校企合作开展科技项目研究。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合作联盟”,整合政、校、行、企多方力量,实现院校之间、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集团化办学的优势,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三、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实施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

2002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决定,江苏省省政府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各市、县政府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教育发展情况,认真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整合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和办学效益”。[2]江苏省多个市县开始对职业院校进行布局调整,在新建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周边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实现校际之间、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区校一体”不仅是一种城市建设理念,也成为一种办学与教育理念。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政府共建的常州高职教育园区,是国家首批“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园区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现有5所高职院校和1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政府统筹建设有公共实训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园区院校可以共享公共平台资源;园区院校协同建设,制定统一人才培养标准,允许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师资互聘,质量共管,共组团队,开发课程,营造了跨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优良育人环境。园区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积极参与,2012年底,园区共集聚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635家、研发机构101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校企合作共建1 3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国内外6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3]除了常州高职教育园区,还有苏州、盐城、无锡、扬州等职教园区,在政府统筹、规划引领及政策支持下,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共赢。

四、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快,职业教育对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不仅培养了贴近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还突出发挥了社会服务的功能。江苏建筑职业学院组建跨学科科技团队,派往合作企业,建立科技服务工作站,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服务,直接促成成果转化。江苏省职业院校积极主动服务三农、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强社会服务,也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创新招生和培养模式,建设现代职教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一个较大的弊端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对口单招考试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大部分学生没有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即使对口单招考试也因为过分重视文化考试,忽视技能考试,导致以技能为优势的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达到录取院校的要求,学生不热衷于报考,高校也不愿意招录。为了破解这一困局,江苏省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尝试。

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2008年率先对本省对口单招考试进行改革。规定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科目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综合理论和文化基础课考试,三者的权重比例为3:3:4,最先将技能考试改为全省统考并计入总分。对口单招考试改革带来的改变是越来越多的优秀中职生争相报考,更多的高校愿意打开招生的大门。

2011年,江苏省印发了《2011年江苏省高职(专科)院校注册入学试点方案》,率先实施注册入学,中职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可以利用在校学习成绩、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论等直接申请注册入学,为中职学生和未被高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开通了另一条升学渠道。通过几年的改革试点工作,注册入学平稳有序地推进,2015年参加注册入学的高职院校所达70所。

2012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实行联合招生、分段培养,主要包括4 种模式:即中、高职‘3+2’‘3+3’分段培养,学生在中职学习3年,转段进入高职院校学习2年或3年;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中职学习3年,转段进入应用型本科学习4年;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5+2’分段培养,学生在三年制高职与五年制高职学习后,转段进入应用型本科学习2年;以及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据了解,2012年首批71个试点项目涉及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5个实验区内13所本科高校、32所高职院校和47所中等职业院校,实际招生4 885人。[4]

江苏省在招生和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让中高职毕业生有机会进入高一级院校继续学习,在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方面做出积极的尝试,引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

六、实施精品战略,提升职教内涵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江苏省开始加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主要以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校、示范园区、实训基地、建设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举办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发挥示范校的示范辐射功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近几年来,江苏省职业教育取得了诸多成绩,至2013年,江苏省共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5所,省级示范性院校20所,省级示范性高职园区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98个,省级实训基地153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02个,品牌特色专业8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9门,省级精品课程352门,获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位居全国第一;连续5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一。[5]

七、开展国际合作,培养国际人才

和经验,对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江苏省职业教育在坚持本土化的同时,也放眼国际,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30多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高标准选择境外合作院校,目前已经与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20多所院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国家化人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引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确立了“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理念,并创新形成了“高新技术培训、模块化教学、董事会管理”为特色的新型职教模式,由此成为中国高职教育最具特色的示范性学校之一。

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只有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2016-02-1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EB/OL].(2002-09-28)[2016-02-14].http://www.jsvler.net/Html/Article/117/.

[3]丁晓昌.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案例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陈瑞昌.在主动服务中直道快跑—江苏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纪实[N].江苏教育报,2013-11-29(1).

[5]许海东.国际合作:职业教育推动之轴[J].教育与职业,2008(28):31-33.

猜你喜欢

江苏省园区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