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

2016-03-02高长江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需求学生发展

高长江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试论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

高长江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07)

[摘要]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单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重维度相互作用、合力所致,即个体、组织、职业与学生四维合一、良性运行的综合表征。教师个体自主性的发挥是其专业发展的核心之维;组织赋权及内部合作是其专业发展保证与促进之维;职业需求是其专业发展的依据与现实之维;学生发展是其专业发展的缘起与归宿之维。

[关键词]个体自主;职业需求;学生发展

一、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之维:个体自主性的发挥

从专业角度看,“自主是专业的特性,是专业工作的核心,任何专业工作若缺乏自主的特性,便称不上专业。”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确认教师的专业性以来,教师这一行业便确定了它的专业性地位。自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与相关研究,其“经历了由被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教师专业群体专业化转到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由关注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对社会专业地位的认可转到关注‘内部’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教师个体自主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布洛明确指出“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发展的本质,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发展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美国教育学家安德森也指出“自主是教师成为创造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我国很多学者对此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诸如叶澜的教师“自我更新”理论、朱小蔓的教师“自主成长”理论也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师个体自主性在其专业发展中的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可见教师个体自主性的发挥在其专业发展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职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当中重要的一支,其专业发展也必定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职校教师要实现高效的专业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个体自主性的积极作用,从职业教育的根本特性出发,结合当前职教发展对职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反思自我现状,发掘自身不足之处,找到完善、提升自我的突破口,探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途径,专业发展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而应是不拘一格的。要实现个体自主性在专业发展上的充分发挥,就应当从“知、情、意”等内部心理过程中实现统一,即明确的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与认知、充沛的专业发展情感与感悟、坚韧的专业发展意志与韧性的内部统一,三者的协调合一才能牵引出成效卓著的“行”即专业发展的高效行为。因此,教师个体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其专业的自主性是内部心理过程“知、情、意”与外部活动“行”的统一。所以,要充分调动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规划自我、提升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职业优化升级带来的挑战,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通过自我能动性的发挥,逐渐将自己打造为“专业自主发展型”教师。从而成为自己专业发展上的规划者、决策者、执行者、评价者,使自己获得不竭的专业发展内在动力支持。

二、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与促进之维:组织赋权与内部合作

(一)组织赋权与支持是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保障

个体自主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但“自主终究要受到教师所处的外部关系的总体制约和限制,即教师工作必须接受教育规律和社会规范的制约。因此,教师的自主不是为所欲为的绝对自由,而是具体的、有限的、相对的自由。”即教师自主是相对的自主,其内部自主性外化为外显的行为势必受到所在组织权限的约束与限制,其专业发展自主性行为也只能在所在组织允许的空间内展开与实现,两者呈现相互博弈、相互妥协、和谐共处的存。

因此,要提升职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以此促进我国职教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就不再是教师个体或组织单方的任务与使命,而是双方相辅相成的共同使命。

首先,教师在通过自主能动性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空间内进行,必须在学校规章制度允可的范围内谋求发展,做到个体发展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学校微观发展需要相一致,只有做到个体发展与组织需要相统一,才可实现专业的实质性、科学性高效发展。

其次,宏观上,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统管职校师资队伍的政府职能部门,应站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化战略高度,从规章建制、权限赋予、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多从教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感情能动性的“人”的角度作出决策,充分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个性化选择与追求,多点宽容与许可,少点限制与禁止,只要不触犯法律法规、不逾越道德底线,只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都应当允许为之,而且还应鼓励、支持其多渠道而为之。

第三,微观上,职业院校领导管理层面要树立科学合理的师资建设理念,采用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消解科层管理在职校中的阴霾。使每位教师都认识到、并且真实地感受到他是学校的主人,其话语权在学校给予赋予,其建议能得到理解与采纳,其个性化要求能得到答复与满足,身在其中如在家园。这样的教学工作环境氛围,有利于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冲动感,有利于将讲师的个人利益追求与学校整体宏观利益准求相统一,从而促进整个的学校师资队伍的提升与整体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组织内部合作是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盖弗锐(ceoffrey)认为:“自主发展并不是排斥他人,也不否定人与人的相互依存性,自主意味着一个人的意志和意愿的行为是发自内在自我。”萨克斯(J.Sachs)提出,“积极行动型专业性”的概念,她认为“解决教师专业性每况愈下的局面,需要重新考虑教师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如政府、大学、雇主和家长等”。

由于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生产性、社会性等特性的存在,以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师知识、技能结构的多元性,人际网络的复杂性,“在合作中求发展”也就成了其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所谓组织内部合作可分为内部组织合作与外部组织合作。内部组织合作即与本学校内部人员,包括教师、管理者、工勤人员及学生等各阶层的合作,因为专业发展不是单一层面的发展,涉及很多内容与内部群体,故应与内部组织各个有关群体团结协作,为专业发展优化提升内部环境;外部组织合作主要是指与其他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合作。与其他院校的合作可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组建更大范围的科研教学团队,发挥群体优势促进专业发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和企业资深技术人员、项目研发人员进行合作,在合作期间职校教师既可以获得实践技能的提升,还可以了解企业运行的真实面貌,为进一步专业发展寻找到依据与参考。

三、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依据与现实之维:职业需求

(一)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立足职业需要的必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是为适应职业而进行的技术、职业的教育与培训,无论是职前进行的就业准备教育,还是职后进行的在职提高教育、转换职业教育,其目的都是为适应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性也就成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的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明确了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并具跟踪专业领域发展能力的职教师资”。这就要求职校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一线,以参观、实习、岗位实践等多种方式真实感受企业氛围,了解职业领域的真实情况,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技能、专业态度、职业伦理、人际交往等素质与特定职业实际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并能科学预见职业发展的趋势,以此提高职教人才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实现学生质量与规格与职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养更多、更合格的建设人才。

(二)植根职业、谋求专业发展的现实依据

职业院校是直面职业的教育类型,是为行业培养技能型、技术性专门人才的教育类型,其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最终要接受职业现实需求的检验,其真实状况与最新要求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依据,也是其提升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有用性的参照,其专业发展离不开职业的真实。所以,职校教师应当植根职业,定期深入企业,身临其境地观察、学习、掌握所在行业的真实面貌、最新信息、最新人才要求规格,并且能放下高校教师的身价,虚心向企业技术能手、专家请教,以一个企业人的角色身份要求自己,切实参与到企业项目的研发、执行与反思总结。这样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缺憾所在,为自己进一步的专业发展找到突破口,通过深入企业可以分析某一职业领域潜在的就业空间与机会,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据可依的有效指导,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最终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专业发展。

四、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缘起与归宿之维:学生的发展

“目的是实践主体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是主体以主观观念建立起来的关于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谓教育目的,通俗地讲,就是教育要得到的结果,它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我国职业教育目的而言,“一直有两种不同指向的教育目的仍处于矛盾交织之中,即职业教育是培养“人”还是加工“工具”之争。”实际上两种目的观分歧只是在于职业教育应是“社会本位”的还是“个人本位”的,以哪方需求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选择,之间并没有绝对性的矛盾与冲突,两者都是着眼于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前者强调满足职校生基本的生存需要,为其长远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与基本平台;后者则强调学生个性的解放,综合素质的提高,以个体需要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立足点,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笔者认为,应将两种目的观统一起来,共同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到社会经济发展与学生个体发展性统一,学生近期发展与长远终身发展相统一。

职业教育目的是整个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所在,是职教各相关部门、人员都必须遵循的工作指南,这自然也就成了教师开展教育学教学工作、谋求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与归宿。这就要求职校教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以学生发展需要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牵动力,既能满足学生就业生存的需要,使学生离校后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能应对科技进步、职业更替带来的挑战,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把培养既能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又能实现自身完满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目的与归宿。傅乐(Fuller,1969)教师关注阶段理论指出“个体成为教师的这一历程是经历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因此,没有学生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指向学生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发展,离开了学生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没有实际价值与生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强华.教师专业自主与学校教育革新专辑[M].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3]Bullough,R. V. Kauchak,D. F. Crow,Stockes. D. K.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Catalysts for teacher and School Change. Teachingand Teacher Education,1997,(2).

[4]Anderson,D. Creative Teachers Risk,Responsibility,and Love[J].Journal of Education, 2002,183,(1).

[5]吴小贻.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解读及实现[J].教育研究,2006,(7).

[6]Rodgers D.B.,Leslie A L.Tension,Struggle,Crowth,Change: Autonomy in Education[J].Childhood Education,2002,78, (5).

[7]陈惠哲,马爱群,任珉.对21世纪中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分析[J].成人教育,2007,(10).

[8]石兰月.对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在实践中异化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9]王全旺.理想与现实:对我国职业教育目的的理性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责任编辑:高海峰

文字校对:中伟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生活世界视域中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ZYB25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39-(2016)01-0043-03

猜你喜欢

职业需求学生发展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的留白艺术教学分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浅析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探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