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的教育更“精彩”
2016-03-02赛世静
■赛世静
生成的教育更“精彩”
■赛世静
课堂的教学不是循规蹈矩而来,恰当的“生成”更能引发教育的意义。带好准备的教案和本课相关的素材,走进教室,一眼就瞥见一条脏皱的红领巾蜷曲地扔在讲桌上。“天天强调戴红领巾,红领巾竟然“戴”到讲桌上来了!这还不如一条抹布干净!”想到这儿,一股怒火腾地冒上了头,我脸色一变,准备针对此事来个炮轰式的训斥教导。恰在此时,优美的上课音乐响了起来,孩子们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用求知的眼神望着我。是呀,他们还只是一群孩子,这也并不算什么大错。我小时候就没犯过类似的错误吗?这么一想,不由得脸上的肌肉放松了许多。再看那条红领巾,我灵机一动,放弃了准备上的课程,而改上由此事引出的课题“鲜艳的红领巾”。
上课伊始,我们一起唱起了雄壮的、富有活力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然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在一年级入队的情景。学生按捺不住那份激动的心情,告诉我,他们是在掌声、音乐声中由大哥哥、大姐姐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的。当时,他们的心中感到非常光荣与自豪。
接着,我拿起桌上那条红领巾,注视着他们说:“这是出现在讲桌上的一条红领巾,可能是哪位同学遗失的吧。看到它,你们有什么想法?”
教室里顿时沉寂下来。
第二天,我再次走进教室,发现每个同学的红领巾都悄然发生了些许变化,有的烫平了,有的洗净了……
“生成”改变了计划的课题,打断了我原有的教学思路,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在课后反思中,我不禁写道:
“无言”也是一种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通过这件事,我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所在。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如何处理才能让他们更乐于接受呢?试想,如果我调查出这条红领巾的主人,对这个同学当众训斥一番,他会真心地接受我的教育吗?借助“生成”进行课程教学,在“无言”中进行感情教育,代替指责,代替训斥,用“无言”的教育带给学生一种提醒与尊重。
“换位”让理解更为深刻。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表面上看,它对我们的教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去审视,换一种方式去处理,有时,它反而会为我们所利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别样的“精彩”。
“生活”本就是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蓝本,但狭隘的教材观会使教材成为禁锢教学的范本。我们如果一味地写好教案来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就失去活力。本节课,从生活中的一件事入手提炼活动主题,由于学生亲眼目睹,发表的看法自然就头头是道,个性得到张扬。同时,品德与行为的收获也就可想而知,所以道德教育的蓝本就存在学生的生活之中。
威海高区大岚寺小学,山东威海 264209)(责任编辑:甄鸿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