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中学情分析的价值与策略
2016-12-22■徐菲
■徐 菲
◎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中学情分析的价值与策略
■徐 菲
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必须“以学定教”,将学情分析贯穿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后教学反思的全过程中,以弥补静态的、预设性学情分析的不足,更充分地掌握学情,实现高效教学。
一、翻转课堂中的学情分析及其价值
在“以教定学”“先教后学”的传统课堂中,学情分析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个人兴趣与经验等方面,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分析,以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这种学情分析往往是一种静态的分析,只存在于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多依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只有极少数优秀教师会关注学生个性,依据课上学情对教学设计进行微调。
相对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开展适性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因为要实现“以学定教”,需要对学情进行全面、客观、持续的分析。在翻转课堂中,学情分析不是对学情的静态的、一次性的、经验的描述,而是一个伴随生成性课堂教学始终的动态过程,包含了对学情的动态描述和对学情分析的持续应用。
(一)学情分析是落实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模式的重要前提
翻转课堂中的学情分析为教学预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与重要指导。“翻转课堂”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先学后教,翻转了教学方式,推动了从“教”向“学”的转变。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明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没有掌握的知识有哪些,对这些信息准确、全面地了解,都离不开对学情的分析。
在翻转课堂中,学情分析为“以学定教”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课前任务单完成情况的科学分析,教师可以比较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已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其认知特点、认知风格、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以此确定课堂“三讲三不讲”的范围,选择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活动程序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展示内容和讨论主题。
(二)学情分析是实现课上知识内化的有力保证
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在学情分析上实现了对传统备课模式的革新。翻转课堂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小组合作与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等。
学生积极、广泛的参与是实现课上学生对知识内化的保证。翻转课堂中的动态化学情分析,能够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所以对课堂展示内容和讨论主题的设计更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水平,能够鼓励或者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展现的学习水平和困惑又能为学情分析提供更多的素材,有利于教师对学情更加客观、深入的分析,为课上巩固、提升、拓展环节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在课堂互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知识的内化。
(三)学情分析是实现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以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合作互动、内化知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贯穿于翻转课堂始终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需求分析,能够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关注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录制课前微视频。而且,微视频的学习节奏是由学习者自己掌控的,学习者自定学习步调、自由学习,以此实现了学习者的异步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动态性,教师在讲授和提供学习资源、提出学习要求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可选择空间,从而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最后,依据学情将学生分到不同的异质小组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学习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仅关注后进生,使他们的无助感、失败感和自卑感得到一定缓解,而且也使得优秀生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帮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在自己的发展区内体验到成就感。
二、翻转课堂学情分析的过程
翻转课堂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动态化学情分析的示范,对学情的分析贯穿于课前、课上、课后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图一展现的是翻转课堂中的学情分析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进程的紧密关系。
三、翻转课堂中学情分析的策略
(一)课前学情分析策略
课前学情分析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涉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能偏好和兴趣领域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考察,课前学情分析能够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确保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前可以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运用资料分析法对学情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之前学习的反思与分析以及文字记载材料,如档案袋、笔记本、作业和试卷等,间接了解、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确定微视频的内容和难度,并设计任务单。其次,鼓励学生在课前学习了微视频之后,将自己的问题通过学习平台提交反馈给老师,这是一笔很重要的学情资源。最后,教师可以以任务单为依据进行课前任务的检测,并分析任务单的反馈情况,获得学生课前知识内化的情况,知晓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知识的必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明确课堂上的展示内容与主题,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这是翻转课堂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课上学情分析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互动过程,这种过程意味着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以学生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教学行为。课上的学情分析聚焦于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对这一阶段的学情考察需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对“教”的反应数据。翻转课堂要实现课上知识的内化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的有效性。在这一环节,全面、深入的学情分析尤为关键。课堂上呈现的学情是最直接的,也是最真实的。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课堂生成,及时把握学生的生成问题,并根据生成问题适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思路,将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要有获取学情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通过课堂观察和师生、生生交流以及课上随堂练习的反馈情况,及时捕捉学生自身提供的学情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倾听,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调整教学方式、设计教学问题,适当地调控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形成学情分析的能力和习惯。
课上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师生交流法和课堂观察法。在小组讨论时,实时地跟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学习情况,说出自己在课前和课上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课堂反馈。在学生自由回答问题时,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顺势让学生自己把重点讲出来。因此,相较于传统课堂,这样的教学可以让教师更有时间去关注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作出学情分析。
随堂练习是在课前任务单练习的基础上展开的。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将随堂练习完成情况通过反馈平台再次反馈给老师,形成了课堂的一个良性循环。老师可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一起讨论课前做错的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随堂练习是在“学”的动态中探究学情,通过疑问的提出,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拓展,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在课上的反映和通过习题反馈的学习效果及时作出学情分析,调整教学进度、学习难度等,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三)课后学情分析策略
课后学情分析指向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旨在为判断“学生最终学到了什么”提供信息。课后学情分析为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提供了依据。通过分析“学生最终学到了什么”,教师进一步对教学设计的适切性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讨,最终在修正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教学决策。基于学情分析连续体的事实,课后学情分析同时是新一轮教学课前学情分析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两个阶段所采用的学情分析方法有共通之处。
课后学情分析同样可以使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经验分析法。教师应利用好课后的时间多调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通过档案袋记录学生的情况,或在学情记录本上记录典型个案。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洞察课堂的实际实施与学生内心的期望差距,了解学生的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在翻转课堂的课后,老师每节课都要写下备课反思与总结,反思的内容不仅要寻找课堂的亮点,而且要对教学设计的适切性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讨,要反思学情分析的偏差。在学情方面,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层次是有差别的,对于班里的一小部分学生,他们在课前微视频预习时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应付了事,再加上基础弱,课上对知识的拓展存在很大困难,更没有精力去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所以需要老师能在课外对他们进行辅导,给予更多的关照。最终在修正原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教学决策,为下一次课前学情分析奠定基础。
[1] 朱郁华.学情分析:教师新的教学基本功[J].教学与管理,2013,(8).
[2] 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
[3]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4] 许兴亮.“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
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责任编辑:孙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