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条件下的非正式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研究

2016-03-02徐寅波

新课程(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维基专业课程

徐 彬,徐寅波

(1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浙江省衢州市电化教育馆)

技术条件下的非正式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研究

徐彬1,徐寅波2

(1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浙江省衢州市电化教育馆)

从释疑类学习、碎片化学习、系统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四种不同需求和场景的学习类型,以现阶段代表性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为例,为教师通过个性化、非正式的学习达到素质提升提出了初步思路和实践参考。

非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专业发展

在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教师通过技术环境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以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正变得越来越可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获得自我提升,是本文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根据现阶段信息化资源的优势和特点,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信息化条件下的个性化学习大致有以下四类场景。

一、为释疑式学习提供工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知识的薄弱点、盲区以及疑难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通常是向该领域内更具优势的专家或者相关的书籍请教,但容易受到条件的制约,而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对这些知识进行释疑类的学习。

在这方面,网络百科全书在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管理和共享方面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优势,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它们目前各拥有2000万个(其中中文79万)和938万个词条,所覆盖的学科和领域对于一般教师已经相当丰富。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一般不建议将百度搜索的结果直接作为可靠信息源来利用,尽管有许多教师通常都这么做。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需要学习者有一个自我判断和采纳的过程,而百度百科作为有一定审核机制的知识管理系统,其提供的信息比直接检索更具科学性。相比而言,维基百科在知识间关系的梳理、知识库的容量、支持语言类型等方面拥有更明显的优势,它对于方便不同行业的人士寻找知识具有很明显的作用,手机端也有百科维基版可供下载。

当我们就一个知识问题利用上述工具进行检索时,可以通过知识点关联(链接)了解到更多未知的知识,比如以检索“长征”为例,维基百科呈现了其背景、历程、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相关图集等翔实的资料,依靠关键词链接的方式,学习者以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为切入点,可以基本了解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双方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脉络。这种从一点扩散到多点的学习,可以称之为“冲浪式学习”,也有专家称之为知识贯通式学习。

除了网络百科全书外,维基提供的维基物种、维基教科书、维基文库、维基学院等服务都可作为很好的学习工具。

二、使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被各种活动切割成碎片,连续的、长时间的学习越来越显得奢侈。信息技术让教师利用零碎的时间通过手机、Ipad等各种移动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把知识、技能或理念的提升变成现实。

移动终端已经能提供越来越多的应用(APP)供我们进行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扇贝单词”“英语流利说”“朗文在线词典”分别就英语单词、口语、语法等主题进行短时间的即时学习,也许仅仅是每次5~10分钟的空闲,你就可以收获到学习的成效和快乐。

手机中可供下载的大量通识类电子书(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百家讲坛合集等)也可以使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内体验“开卷有益”。

三、为系统性学习提供平台

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获得明显提升,离不开对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传统方式主要是脱产学习或短期培训,但要能获得高质量、系统课程的机会非常少。网络教育的发展催生了慕课(MOOC,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打开电脑就可以聆听所在领域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专家系统性授课,学习最前沿的知识,感悟他们的智慧,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

我们能比较方便获取的免费资源主要有网易公开课和coursera等。

网易公开课作为一个国内知名的在线教育平台,集中了国际和国内名校和教育机构的各类在线学习资源,以提供视频公开课为主要内容,特别是它还以字幕翻译的方式引进了大量国外名校的在线课程,为教师提升其专业素养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入口。除网易公开课外,其开设的中国大学MOOC联盟(www. icourse163.org)目前提供了26所国内知名高校的179门中文在线课程。

Coursera(www.coursera.org

除上述MOOC平台外,苹果的iTunesU也是内容丰富的课程平台。

MOOC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视频,还提供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档、随堂测验及课后作业、师生讨论以及互动,不少大学还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成学习的认证证书。

四、使研究性学习更具保障

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熟练教师的特点之一是教育与教学的研究能力不同,随着知识的积累、实践经验的丰富,教师会有就某个领域进行研究的自发需求。专业研究者和一般的经验型教师的区别就是,后者的研究往往是自我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有不少更是属于闭门造车,而专业的研究者更善于在了解、归纳他人(特别是领域内专家及成功者)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行动与理论,产出更好的成果,比如高质量的课题与论文。

百度等搜索引擎在这方面无法很好地满足研究型教师的需求,而像“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献资源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我们现在要研究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我们会搜索到数以百万计的网站以及纸媒上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信息,但要从这些信息中找到准确而有效的内容是难度非常大的,通过专业数据库,可以方便地找到需要的文献。以知网检索结果为例,自1980年以来,以“隔代教育”为主题发表的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共有近4000篇,如果进一步缩小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范围,我们可以很快获得在这个领域最具权威的文章。如再将其中的重要文章集中起来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快速地提升自己在这个知识领域的认知,从而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研究的深入进行。

上述四类情境在学习实践中通常是相互包含或交叉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与网络上可用资源相比,本文所提到的学习资源可谓沧海一粟。

教师想要成就卓越更需要拥有强烈的学习与提升意愿,同时传统的学习方式如阅读也不能放弃,学习的内容更不能仅止于单纯的知识。

[1]黄荣怀,陈庚,张进宝,等.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开放教育研究,2010(1):11-19.

[2]黄荣怀,陈庚,张进宝,等.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6):68-73.

[3]杨振涛,李玉顺,卿竹君,等.我国学习者对MOOC认同感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16-18.

[4]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5]顾小清,祝智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3):5-8.

徐寅波,1972年出生,男,浙江衢州人,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编辑薛直艳

徐彬,1980年出生,女,浙江衢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职成所2012级在职硕士研究生,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维基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爱的最后一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维基解密大争论:争论固有焦点和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争论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