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恩教育在行动

2016-03-02张剑

新课程(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冷漠德育工作德育

张剑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专)

感恩教育在行动

张剑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专)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起码的品德。就感恩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现状及实施方案作了一定阐述,希望以“有感恩心”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完善机制,扎实推进德育工作。

感恩教育;现状;途径方法

古训曰:“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孟子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儿女对父母的恩惠报答不尽的感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恩被表述为仁、义、孝等,是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是社会文明发展、人与人和谐融洽的重要因素。

一、现状分析

当今的中职生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且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使思想本就不成熟的他们深受影响。笔者通过长期跟踪班级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发现个别学生因急功近利而忽视感情;因不善沟通而待人冷漠;因我行我素而无视、无礼父母、教师;因不懂感恩而变得冷酷自私,甚至打架斗殴、扰乱校园秩序;因不懂感恩而憎恨社会,甚至仇恨一切。

1.青春叛逆,冷漠自私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容易产生心理叛逆、心理冲突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喜欢用夸张的服饰、发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用逆言逆行顶撞老师,用孤高冷漠的姿态对待同学,以此强调自我的存在,引起其他人的关注,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他们因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要求别人关心自己却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别人;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尊重自己的感受,却在遇见老师时视而不见;在集体劳动中,斤斤计较、拈轻怕重等现象时有发生。

2.家庭宠爱,重技轻德

我校有一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是整个家庭的掌上明珠。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在情感上被动地获取,渐渐形成心中无他人、冷漠自私、不懂感恩、不知回报的性格特征。在这种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中职生不占少数,他们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极少反思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对生活缺乏反省,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据我们做过的一次随机调查显示,有一个班23位同学中竟只有4位同学能准确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但这4位同学都表示从未在父母生日那天亲手送上一份礼物甚至一句祝福。

3.环境影响,急功近利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视事情的结果和自身的利益所得,有时甚至可以忽略友情、爱情和亲情。这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偏差,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越来越少,人类之间的相处变得更为冷漠、无情。

以上在班级德育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个别学生的心理现状,着实让人感到心寒。所以在“三有三讲”德育工作开展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感恩的心、争当德育美少年显得尤为重要。

二、方法实施

1.开展主题活动,营造感恩氛围

以“感恩”为主要内容,开展主题黑板报评比、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征文等活动,在全校师生中宣传“感恩德育”以及我为他人、集体、社会的行动故事,或者是受到感恩教育熏陶后的感悟。从而更好地营造感恩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发放国家助学金,感恩国家和社会

我校认真贯彻上级的政策,由班主任了解调查班级家庭困难的学生,最后是由学生提供证明,最终确定受助学生的名单。

助学金发放虽然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些学生的家庭困难,但是却能让学生无助的心感受到来自国家、社会以及爱心人士给予的温暖关怀,也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很多学生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3.利用传统节日,增添民族感恩情

利用五月的母亲节,开展“我为母亲点个赞”主题教育活动,旨在了解母亲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期望,懂得感恩母亲、关爱亲人、关爱社会。另外还可结合“五一节”“感恩节”等节日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结合“清明节”“学雷锋日”节日开展文明礼貌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的独特时机,对孩子进行“孝”的教育,使孩子能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长辈的辛勤劳作,结合“国庆节”“中秋节”“清明节”“春节”等,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民族感恩情感。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应秉持“德育在行动”的理念,以“生活化德育、体验式教育”为重要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深刻领悟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和对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激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向上的精神。力求学生人人知感恩、懂感恩、会感恩,构筑良好的校园氛围。

王滢.高校感恩教育探析[D].复旦大学,2009.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冷漠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突然之间
东霞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长大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温暖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