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

2016-03-02田凤

新课程(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品德课思想品德

田凤

(四川省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

浅谈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

田凤

(四川省米易县得石镇中心校)

从以身立教,严守师德;立德树人,抓好管理;学科渗德,促进发展;以教促德,打好主阵地;家校配合,巩固成效五方面探讨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

师德;管理;渗透;主阵地;配合

教育的本质是树人,促进人的成才与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成才必先成人,教书必先育人。思想品德是学校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校风是衡量学校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教学要努力探索和实施德育创新,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要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下面就谈谈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种形式:

一、以身立教,严守师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去感化、去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提升道德观念,培养道德情感,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爱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温馨的校园就是我们的家,讲台就是我们的舞台;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课上、课间,老师的一言一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优秀的道德环境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观。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忠于职守,严守师德,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二、立德树人,抓好管理

1.学校要构建科学的管理体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队伍,校长要高度重视思想品德工作,经常监督和开展德育工作。学校应该以德育处为核心,首先要制订好本学年的工作计划,特别是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感恩的教育,加大每周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监察力度;班主任、思想品德教师、少先队、团支部以及学生会是德育处的主力,要各司其职,履行自己的责任。学校思想品德工作要坚持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与评比,实行量化评分,把环境保护、勤俭节约等当作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考核内容,调动班主任、少先队、团支部以及学生会的积极性,德育各部间密切配合,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2.思想品德应该是生活中的德育

真正有效的思想品德应该是生活中的德育,也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组织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以爱国主义、感恩、环保、理想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文艺会演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恩之心、环保意识以及树立崇高理想,从而增强德育的效果。每学期进行一两次法制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

三、学科渗德,促进发展

1.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思想品德教育

部分教师重授业,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忽略德育责任感和育人目的,对思想品德工作的认识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实施了学科渗透的德育方案,要求各老师充分挖掘学科思想品德因素,结合本学科特点,找准结合点,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中接受思想教育。各学科教师要与学校德育处加强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美化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师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义务。

2.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陶冶情操,又能学到课本知识,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让思想品德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生机勃勃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做一个有心的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更要树好苗;要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发扬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四、以教促德,打好主阵地

1.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优势,精心上好每一节课,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课,要实现新课改目标,就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环境保护、感恩等;具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的人才。

2.在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摆在教育的首位

新课改思想品德课教学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牢固的法制观念;新课程的内容编排已经把知识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找到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幽默的语言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而且会使思想品德课堂具有诱人的魅力。教师要尽力去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师生感情融洽,让学生带着激动的积极情绪去学习和思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对学生要充满关爱之情,用爱去感染学生,我们的每一个关爱的言行,都会给学生带去莫大的鼓励;学生尊重老师,自然也会用爱回报老师,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五、家校配合,巩固成效

1.家长要注意家庭教育的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家庭教育的方式也不同。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不应该推卸家长的责任,无论学生在学校,还是在家,家长都有权利和义务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唠唠叨叨;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不要粗暴处罚,学生的成长的确需要欣赏,成功的路上离不开鼓励,家长要尽量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努力创造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氛围。

2.家长要与学校常常保持联系

家长与学校常常保持联系,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家长要主动与学校和老师联系,不要怕麻烦,了解学校的制度和班上的班规;学校和班级要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制定家访制度,和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并利用《素质报告手册》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当然,家长也要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多读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和报刊,多看电视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提高家长的育人水平,促进学校、老师与家长三方的相互了解、沟通,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郑航.学校德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1.

·编辑薄跃华

田凤(1969—),女,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本科。在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中,严守师德,乐教敬业,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成绩显著,是一名优秀的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品德课思想品德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选择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