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国之少年构筑“中国梦”
——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016-03-02彭辉

新课程(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斑羚中国梦爱国主义

彭辉

(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为国之少年构筑“中国梦”
——浅议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彭辉

(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对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丰富的爱国情感意义重大。

中国梦;中学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自豪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盛则国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自由则中国自由”。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的文字至今读来依然滚烫,时代在变,但是它所表现的精神未变,中国人的强国梦未变。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名篇有着丰富的德育、美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就使语文教学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具体而言,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文化润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如《论语》《孟子》《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过零丁洋》等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传达着儒家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不论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欧阳修的“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思想;不论是闻一多先生的“拍案而起”,还是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实际上都是儒家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思想的传承与体现。我想,当我们引领学生领悟了这种精神时,学生的心中自会有一种民族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德育无痕——培育学生悲天悯人、上善若水的道德情怀

国防大学刘明福教授2010年出版了一本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高度关注的书,就叫《中国梦》,他认为中国在和强国的竞争中,中国必胜。而今,变革中的中国面临着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种种危机,如何在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品德,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信仰显得尤为重要。

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文本中既有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他们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风骨……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材中亦有《斑羚飞渡》《大雁归来》这样的科普文章,在教学《斑羚飞渡》时,我抓住老斑羚甘愿作垫脚石让小斑羚飞渡成功的场面重点分析,通过让学生赏读、质疑、探讨去挖掘课文中的深刻内涵,学习并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以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在教学《大雁归来》时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思想,并且结合兰州市“平沙落雁”的相关资料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雁离开的原因,借此唤醒学生强烈的环境意识、平等意识,唤醒学生对于环境的责任意识。

这种在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本身,它有利于学生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

三、美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强化学生的爱国情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写道:“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至于说到中国天然风景的美丽,我可以说,不但是雄巍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其实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从城市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美丽的文字,美丽的中国,自然会引发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情。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绘祖国如画风景的篇章。有描绘山水美的,如《黄河颂》《三峡》《与朱元思书》等,以《黄河颂》为例,它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颂黄河,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颂黄河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我想,当学生被这样的文字感染过,他就会为母亲河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也会从母亲河中汲取到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力量。文本中也有描绘生态美的,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还有再现建筑美的,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等。这些作品,或是祖国自然美的呈现,或是蕴含着民族文化特色的景观,它们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启发学生采撷智慧的花朵,在祖国大自然的美景面前,升起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富饶的土地、优美的山川,正如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我们爱着脚下的这方土地时,我们对祖国的爱也会变得更加厚重。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历史昭示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百折千回中迎来复兴的曙光,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奋斗和埋头苦干的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围绕语文教学的特点,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为祖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国之少年。

刘明福.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编辑李建军

猜你喜欢

斑羚中国梦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斑羚飞渡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生命的飞渡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