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实践
——山东七市教育内涵发展述评

2016-03-02作者单位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潍坊市奎文区宝通街小学山东潍坊261000

现代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为中心差异

(作者单位: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2;潍坊市奎文区宝通街小学,山东潍坊 261000)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实践
——山东七市教育内涵发展述评

■陈培瑞孙云霄

2016年伊始,以崭新面貌呈现于广大读者面前的《现代教育》(教育与教学)杂志,开辟“教育专页”大型栏目,陆续推出了青岛、济南、烟台、济宁、临沂、淄博、东营七市在教育家办学、教育均衡发展、课程综合改革、教育信息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差异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并在“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治校方略”等栏目刊载了诸多颇有“温度”和深度的鲜活文字。我们这些与一线实践者、探索者息息相通、心心相印的办刊者,饱览“草根改革家”“在水一方”的风采和上下求索的丰硕成果。在与他们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们不由得思索:七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改革中所彰显的最重要的共同点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实践。

一、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教育决策者和实践者的新觉醒

(一)教育决策者的新觉醒:从倡导“双基”教学到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宏观教育的价值取向走向以人为中心

我国教育之所以经常失却本真,重要原因之一是为教育追加了过多的附加值,并在教育功能的取舍上一度偏向了教育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而时常弱化甚至忽视“育人”的本体功能,致使教育被囿于各种教育价值取向之间,陷入多难境地。值得庆幸的是,随着国家治国方略的人性复归,教育决策也逐步回归以人为中心的轨道。

有导向性的教育教学目标经历了从“无人”到“有人”、再到以人为中心的曲折历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由政治工具转向以“双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主的知识中心,显然是一种进步。但这种进步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种教育目标,远非育人目标。它忽略了教学中的智力开发、思维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课改之初,国家提出的“三维目标”较“双基”目标是一次飞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价值取向开始向“人”靠拢了。

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正式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育人的根本要求。教育价值取向由“无人”到“有人”,再到以人为中心,经历了几十年回归理性、回归本真的漫长过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既是教育之幸,也是教育之悲。

(二)教育实践者的新觉醒:从“双基”教学到凸显核心素养的课程和教学,教育实践的方向走向以人为中心

眼前的学子明明是鲜活的生命,许多人却无视生命的存在,硬是把他们当作知识容器和应试工具。鲜活的生命群体明明由一个个迥异的生命个体组成,许多人却把他们视为“一片模糊的森林”,施以趋同化、程式化的教育。满堂学子明明是“一片风景”,许多人却无视“风景”的存在,有意无意地摧残他们。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教育实践中却是司空见惯的。可喜的是,这种实践的悖论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迅速消减,并以政治敏感和快速行动开始了核心素养区域化、校本化的大胆尝试。济南市纬二路小学立足本校实际,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校本化解读,即“人格健全、爱家爱国、习惯良好、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他们解读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领域是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未必完美的解读彰显出了一线实践者正在探寻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密码。

(三)区域教育探索者的新觉醒:由机械执行“大一统公共教育”到推进区域教育特色化,教育路径通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同是自然景观,胶东人酷爱大海,济南人钟情于泉水,泰安人痴迷于泰山;同是文化娱乐,娇小细腻的南方人沉醉于越剧的优雅、婉转,朴实粗犷的西北汉子痴迷于安塞腰鼓的奔放和狂野;同是中华大地,齐鲁出忠孝礼义之士,燕赵出慷慨悲歌之人,江南水乡出窈窕淑女。原因若何?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教育应是一方水土中最具有特殊养分的水土,浸润于特殊水土中的学子应当更具有一方人的特色。这是区域教育特色的真谛所在。济宁市推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准确把握了“进”的神韵和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多少儒家经典,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仁义、诚信、谦和、尚礼、忠孝、厚德、自强、公正的优秀品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中彰显特色。

二、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内涵探析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是教育内涵发展进入深水区应运而生的一种回归教育本源的教育理念和范式。正确地理解它、运用它,可以有效地引领课程改革走出深水区,跃上新境界。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必须首先厘清三个关键词。

首先,“人”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学校中的人具有多样性。就工作性质和学习任务而言,不外乎领导团队、管理团队、教师群体、学生群体。从履行职责和义务看,四大群体都是各自领域中的主体。从实际情况看,领导团队、管理团队、教师群体早就是人了,甚至是“超人”,导致领导至上、管理刚性、教师中心等倾向;唯独被弱化、被挤压、被扭曲的是庞大的学生群体。这是学校教育的弊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中的“人”,无论从学理上还是从行动上都应当向学生倾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中心”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具有多重含义,其指向性分别是:1.必须把学生置于学校一切生命群体中的中心地位,他们是至高无上的服务对象,而不是被教育的对象;2.必须把学生置于决策和管理的中心地位,决策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应当是满足学生的各种正当需求,而不是单纯地规范和约束;3.必须把学生置于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学生的情感、人格、志趣、追求、个性、隐私必须得到尊重,教育教学的真谛在于教师通过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思维发展、价值认同等手段促进生命成长。

再次,“教育”的概念到底是什么?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有方向、有目标、有路线的可操作的自觉实践。不可行走的教育理念是空想,不可操作的顶层设计是主客臆断,不系统的实践是残缺的行动。只有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才是科学的实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当把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定义为:以学生——学校各种生命群体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生命群体为中心,以促进生命成长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系统可操作的教育范式。

三、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路径与策略

(一)从育人目标和课程标准中提取核心素养,以此引领聚焦一切教育活动

目标具有标志性、方向性、前瞻性。一项成功的改革无不是目标精准、目标至上、一切基于目标、一切为了目标、一切为了达标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种教育目标蜂拥而出、参差不齐。许多教育目标均有“高、大、上、全”的通病,基层的教育者望而生畏,难以使其落地。获得一致好评的是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其下位的核心素养的权威解读,即“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之后的专家解读又陷入了“高、大、上、全”的窠臼。经过课改洗礼、回归理性的基层教育者,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进行了核心素养校本化解读的大胆尝试。临沂市沂州实验学校从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四个方面解读了核心素养。济南市外国语学校把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归纳为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四个指标。济南市槐荫区多所中小学把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概括为“基础扎实、习惯良好、身心健康、思维活跃”。这些关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解读,其共同特点是以人为中心,简约化,易操作,充分显示出基层教育者目标意识的增强和教育“自救”精神与智慧,值得肯定和赞扬。

(二)有效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炎黄根”“中华魂”嵌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嵌入人们的脑海里。”

肩负立德树人使命的教育者,面对文化底蕴尚不丰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在形成、背负沉重学习压力、遭受网络文化巨大冲击的受教育群体,如何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如何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如何培养他们爱家爱国、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和情怀?如何把民族根、中华魂嵌入他们的灵魂深处?对这些问题,七市均有探讨和比较成功的做法及经验,尤其是济宁市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为系统,更有深度。

在内容选取上,注重价值导向和学段特点。为此,济宁市组织全市在传统文化研究上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对中华优秀经典进行了精心遴选和恰当的注释导读,并辅以通俗化的相关小故事,编写了多卷本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在课程建设上,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在教育方式上,采取“经典诵读”、“实地考察”、“现场感受”、“博客写作”、“征文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入眼、入耳、入心。

(三)有效实施差异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就是面向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教育。每一个教育者只要承认学生是人,就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尊重人的情感、人格和尊严。要想承认学生是不同的人,就必须尊重差异,实施差异教育,促进差异发展。这种并不深奥的道理和实践,在我们这个国度推行起来却一波三折。究其原因,是在过去的一段很长的岁月里,是非混沌、应试横行、急功近利、以假乱真。许多地方和学校以差异教育为名,行淘汰教育之实,抹黑了差异教育,引发了家庭和社会的“信任危机”。

烟台市的差异教育之所以二十年长盛不衰,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

首先,这里的教育赤子有真情、做真事。烟台市实施差异教育之初,家庭和社会并不认可,阻力重重。是一大批教改勇士的满腔热情、良苦用心和“以案说法”,感动了“上帝”,以差异教育的正本清源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其次,为改革实验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理论的作用在于为实践探索揭示学理、内涵、本质与灵魂。缺乏学理的实践必定会盲目行动、浅尝辄止甚至自生自灭。烟台市的实验者也是研究者,他们始终把差异教育的理论研究置于行动之前和行动之中。他们聚集自身科研优势,借助专家指导,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概括出较为系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差异教学理论框架,概括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差异教学的基本内涵和理论核心,即基于差异、关照差异、发展差异。基于差异,是实施差异教学的起点;关照差异,是差异教学活动的过程特点;发展差异,是差异教学的目标指向。“四个基本点”是指:差异教学首先必须严格遵循课堂逻辑顺序、学生心理顺序和教师方法顺序的有机统一;差异教学的前提是基于对学生差异的多维度的动态关注;差异教学的实施必须依靠丰富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策略等元素的有效支撑;差异教学的评价必须基于“学”与“教”的有效连接来进行,从而促进教与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合一。这个理论框架成为他们实践探索的指南。

第三,为差异教学构建了坚实的操作体系。操作就是“抓手”,包括目标、任务、要求、路径、着力点、方法、步骤等要素。只有让行走者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方向与目标),我们怎样才能到达那里(路径与策略),我们怎样知道已经到达哪里(检测与评价),才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烟台市花大气力、提炼概括的操作体系,大体分为两个维度:一是组织形式,二是行走路线。组织形式,包括分层走班、分类复式、互助合作、点式互动。行走路线,包括学情调研、目标确立、内容调适、形式顺适、细节关注、课堂评价六个环节。这一操作体系为广大教师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得以将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助推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跃上新境界

网络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现在的问题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到底为了什么?其根本价值取向到底在哪里?是着眼于教育设施的更新换代,还是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淄博市作出了发人深省的回答。

教育信息化千头万绪,概括地说,不外乎建设和应用这两个大的方面。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淄博市可谓大手笔。他们不惜斥巨资,高标准建设了“三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两平台(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了教育信息化入口问题,继而推动家庭为学生配备了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等设备,解决了学生进入“互联网+教育”的自用终端问题。目前,全市自带设备学习已推广到70多所学校、500多个班,覆盖2.6万多名学生。其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在全国并不多见。

教育信息化是一把多刃剑,功能何在?剑指何方?考验着教育决策者的智慧和水平。淄博市的教育信息化直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谓慧眼独具、意境高远。

一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学校开发的学生综合学习平台的程序,将学生常用的学习资源集成到统一的学习空间里,学生点击图标即进入学习,省时省力,高效快捷;学校“人人通”为每个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建立创客空间,学生将自己的各种学习成果进行储存,与教师和同伴交流,放飞心灵,自由表达。互联网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二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着眼于创造一个从传统课堂延伸出来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数字化。教师可以利用云平台上的数字资源,在云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尤其是翻转课堂、一对一数字化空间、电子书包学习等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课前,教师上传教学课件、学案及微课视频到导学本,供学生选择、下载、学习。课上,传统教学组织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发挥屏幕广播、涂鸦和拍照上传、即时统计的便捷优势,以前置性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流程得以翻转,电子化思维导图让知识多维关联。课后,教师推出个性化作业,组织在线测试,实施矫正教学。学生在“翻转”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

四、以人为中心教育的核心力量:教育家办学和名师执教

在呈现七市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教改实验的字里行间,我们明显触摸到两种引领和助推改革的核心力量,这就是教育家办学和名师执教。

我们做了一个小统计,七市教育专页发表的50篇文章中,有28篇出自校长和教师之手。这些文章跳荡着时代的音符,散发着浓浓的生命气息。

一提起教育家办学,人们的思维习惯总是同孔子、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联系在一起,而很少与自身联系在一起,甚至自轻自贱。这其实是一种认识的误区。是的,上述人物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这一点:他们都是各自所处的时代的佼佼者,有些生前并不出名甚至不被认可,耀眼头衔是后人追加的。新的时代背景和教改实践需要新的偶像、权威,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何为教育家?衡量教育家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概念近年来被诠释得十分混乱。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主观臆断出许多不着边际的所谓标准,其实是无稽之谈。我们非常认同青岛市关于教育家的认识:“只要能立足一线,以充满智慧的教育理想把自己的一方水土耕耘好,办学办出特色,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发展,他就可算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教育家的天职是育人,谁最有效地解放了生命个体,促进了生命个体的个性发展,谁就是教育家。

青岛市湖岛小学校长马晖带领她的团队把大爱写在教育弱势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坎上,用“爱心文化”唤醒学生的自信和尊严,用“融合课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把一方教育水土耕耘得有声有色。这不是教育家的情怀和独特的变革精神吗?

莱州市朱桥镇中心小学校长杨振亭透过课堂教学中教师埋怨“学生思维跟不上”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敏锐地觉察到教与学中突出存在“思维颠倒”现象,提出课堂教学“教师跟着学生思维走”的理想和要求,引导教师加强课中的学情调研。他概括的学情调研五原则“基于情境、准确到位,全面了解、重点把握,点面结合、全程关注,适时适式、灵活切实,师生协同、综合有效”,明确了调研的要领和路线。经过扎实的学情调研,他摸准了学生的认知现状、认知能力和思维差异,从而使基于学情而实施的课堂教学更加适合于学,更加趋于高效。这难道不是教育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思维定力吗?

名校长、名教师乃至教育家如何培养?靠听专家作学术报告吗?靠外出参观考察吗?靠官方统一组织的“国培”吗?靠专家主持的下位课题实验吗?实践证明,这些形式只能是辅助手段,并非根本之道。根本之道是像青岛市、东营市那样,扎扎实实地实施助力教育家、名校长、名教师成长的系统工程。其基本策略和路径是制订规划、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实施梯级培养战略、项目带动、名师引领、营造良好环境。其中的根本点是引导校长和教师在系统的改革实践中历练、提高。

五、实施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处理好“三个关系”

实施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整体谋划和决策方面亟待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均衡发展与以人为中心教育的关系

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仍然存在明显的质量差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真正内涵缺乏准确的把握,致使教育均衡发展停留在浅层次上。真正的教育均衡发展不应当就事论事,而应当“谋事及人”、“人在中央”。“中央的人”就是学生群体。应当把改善办学条件、充实师资队伍形成的优势转移到促进以人为中心教育的轨道上来,其着力点是优化课堂管理、课程结构和课堂教学,促进每个生命个体的自主发展。

(二)正确处理特色发展与以人为中心教育的关系

迄今为止,许多地方和学校对特色发展的真正意义不甚了了。只是在象棋、围棋、剪纸、舞蹈、武术、器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创特色。严格说来,这只是一种技艺特色,并非育人特色。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技艺的学习养成独特的气质、情操和审美。尤其应当在实施国家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上创造与他校不一样的育人特色。

(三)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学生的共性主要是指接受学段教育的共同性和教育教学中对他们的共同要求。学生的个性主要是指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运用脑科学理论,深入研究生命的机理和特征,弄清楚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分析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遗忘规律,力求实施面向个体的教育。烟台差异教育的核心主张是“因学定教”。“因学定教”之“学”,不仅指学生,更指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六、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实践:初见成效

七市以人为中心教育的大面积、多样化实验,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一次全方位的突围,促进了区域教育整体水平的阶段性提升,多项改革具有清晰“探底”、揭示本源、险峻处行走的特点,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坐标中烙印上熠熠生辉的一片亮点。其主要亮点有三。

(一)教育观念在深层变革中发生裂变

七市的变革无不伴随着“头脑风暴”。“头脑风暴”中始终贯穿着对教育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许多疑难问题的反复追问以及对教育梦想的孜孜追求。由此,引发了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在教育者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方式中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七市的多项改革无不是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衍生的变革行动。

变革意味着大动干戈、伤筋动骨,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考量着每一位管理者的掌控能力。

(二)学生的生存状态和学习力有了明显改观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尊重,生命成长和个性张扬的宽松环境得以营造,以人为本的课程体系得以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新秩序得以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成为新型命运共同体,大家一起“过日子”,幸福感油然而生。各种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差异发展、各美其美的改革尝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动手能力等学习力明显提高。

(三)教育变革促进了教育质量提升

纵观七市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教育改革,可谓群芳竞秀、各领风骚。改革犹如大熔炉,不仅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学校、校长和教师。以青岛、烟台为例。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中,青岛市教育公平指数排在第二名,教育质量要素指数排在第五名。其中,市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数、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指数等9个指标居第一位,居前5名的指标达26项之多。同时,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成长起一大批名校长、名师。目前,全市有37人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14人被评为齐鲁名师,13人被评为齐鲁职教名师,49人被评为市拔尖人才,12人被评为齐鲁名校长、7人被评为职业教育齐鲁名校长。

烟台差异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53项相关性研究在省、市教育科学规划部门获准立项,70余项核心成果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科学》等主流报刊上公开发表,连续3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其差异教育研究团队的骨干成员成为全市课堂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的主导力量。有7所实验学校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品牌学校,4人被授予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和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齐鲁名校长等称号。

改革永无止境。特别是深水区的改革,任务加重、制约因素增多、难度加大,亟待逆水行舟者以更大的胆识和气魄、更多的智慧和勇气、更好的方略和路径,去“探底”、去“淘金”、去搏击。我们坚信,已经拉开大幕、奏响序曲、渐入佳境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只要再接再厉,定能进入高潮,创出更多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02;潍坊市奎文区宝通街小学,山东潍坊261000)

(责任编辑:高原赵燕朋)

猜你喜欢

人为中心差异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相似与差异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找句子差异
山高人为峰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源正泉自清 山高人为峰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