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定位说
2016-03-02赵建丽
赵建丽
主持人定位说
赵建丽
摘 要:随着电视媒体的收视率的提高,一级栏目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主持人的知名度也在随之不断提高。主持人作为新闻工作者和传播者在昼夜之间家喻户晓,逐渐成为老百姓和观众心目中的明星。。主持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作为一个节目的主题,被赋予的形式越来越多,主持人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是明星?是代言人?还是仅仅是一个传播者,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关键词:定位;党的宣传员;新闻工作者
提到“定位”,笔者首先联想到运动场上的球类运动员,他们各自的位置十分明确和稳定,如“前锋”“中锋”“后卫”“一传”“二传”“主攻”等,既要到位,但又不能越位。为了一个总的目标,他们都游刃于自己的规定范围之内,积极主动,奔跑拼搏,做到各就其位,各尽所能,分工合作,默契配合,以争取比赛的胜利。社会上各在岗人员,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定位,就是一种规范,一种职责,也可以说就是一种限制。有了这样的定位,一个社会,一个系统,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才可能方向明确,运作有序,运动和谐,效率高,合力达。否则就无章可循,无法可约,各行其是,动作混乱。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行当,由于它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其定位问题便显得更加重要。
主持人者定位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持人定位的研究,也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日渐热烈。笔者认为主持人定位,是中国节目主持人定位,所以任何定位研究,都应该立足“中国”这样一个基本点上。西方一些国家节目主持人出现较早,经验也较多,我国节目主持人作为借鉴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若置中国政治、人文、历史的现实而不顾,一味地把西方的经验当作典范和楷模,照抄照搬,“食洋不化”,甚至以其作为评判,检验和印证中国节目主持人的标准和依据,显然是错误的。
1 主持人是“党的宣传员”
1.1 国情和广播电视的性质决定了主持人是“党的宣传员”
中国节目主持人植根于中国自己的土壤中,因此不会“水土不服”。外国的经验是在外国的大地上生长起来的,倘若向中国引进,就必须有一个遴选的过程,而不能硬性嫁接,否则就可能出现排他性,难以亲和,甚至会开出毒花,结出苦果。外国对中国经验的吸引方式也应如此。所以,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如果广播电视是党的“喉舌”和“工具”,那么节目主持人就是“喉舌”的喉舌,“工具”的工具。因此,“党的宣传员”应当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第一个基本定位。
节目主持人种类很多,任何主持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任何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都不能违背“党的宣传员”的要求,都不能有损于“党的宣传员”的形象。“党的宣传员”是节目主持人必须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准则,它是节目主持人思想和行动的依据。我国第一座人民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从诞生那天起,就十分明确地规定了“播音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现在播音出现了新的岗位——节目主持人,但其性质、特征和任务与播音员并无什么区别。因此,“党的宣传员”不是节目主持人“想不想”和“愿不愿意”做的问题,而是这个岗位决定的,是由国家性质和广播电视的性质所决定的。它是节目主持人的责任和任务。只要你在节目主持人这个岗位上工作,你就必须履行你的职责、充当“党的宣传员”的角色。
1.2 丰富多彩的形式使主持人膨胀,自我,明星化
近些年来,由于某些理论上的诱导和其他原因,使“党的宣传员”的形象,在一些节目主持人心目中开始淡化,这种淡化使主持人迷失了方向。比如“中心论”“核心论”“大众情人论”“意见领袖论”以及“编采播合一”等。由于对定位认识的不准确,造成了一些节目主持人实践上的差异。他们不切实际地追求“权利”,急剧地膨胀“自我”和“个性”,盲目片面地实行“采编播合一”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领域在扩大,人们的认识水平在提高,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学科、新的技术等在不断地涌现,社会分工也就自然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缜密,这当是一种进步。但是,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人的认识、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而利用有限的认识、精力和能力从事越来越庞杂的工作,势必力不从心,造成不精、不专、不深,甚至不能的后果。在广播电视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张三采写能力很强,李四是编辑能手,王五有精湛的主持艺术,倘若三者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积极配合,最后与受众见面的节目一定是精品。如果“合三为一”,便失去了最佳整合,节目就可能出现“疵点”,甚至是劣质品。
“人无完人”。目不明者,可能耳聪,耳不聪者,可能触敏,“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为用人之善道。当然,人世间所谓“全能”还是有的,但毕竟属极少数,极少者能为者,使其所有人而为之,肯定会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节目主持人中即使有这样的“全能”,其每天需支撑一、两个小时的固定栏目,恐怕这种“合一”也是难以企及的。笔者以为节目主持人了解节目全过程,参与节目全过程,具备一定的采编播能力是完全必要的,有益的。但如果以牺牲节目主持人的“专”为代价,采取一刀切的方法,使所有主持人都必须一股脑地进行“采编播合一”的做法是值得商榷和忧虑的。
2 主持人是有声语言的传播者
中国古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一舌百万之师”之谓。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历史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语言是社会人都必备的技能,面对亿万受众的节目主持人显得更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表达技能。对于受众来说,节目主持人永远是个有声语言工作者。这应该是节目主持人的第二个基本定位。
第一,有声语言是节目主持人进行工作的基本工具,也是主持人赖以沟通媒介与受众的主要手段,对于电台节目主持人则是唯一的手段。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节目主持人的工作范围可能扩大、延伸和变化,但其有声语言工作者的地位没有、也不可能发生变化。尤其是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同种感觉、认识和判断的依据,只能是通过有声语言实现的。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除了有声语言之外,虽然还有副语言的存在,但终究有声语言是最根本、最主要的手段。不可否认,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思维方式、科学文化知识及一定的写作能力等对节目主持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成熟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但是,直接起作用并影响广大受众的并非这些素质条件本身。“素质”和“条件”只有通过有声语言这个强大的载体和渠道,才能得以表露,才能到达电视广播的另一个端体——广大受众。例如,这个“载体”和“渠道”不宽敞、不通畅,甚至出现阻塞,“素质”和“条件”再优秀,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全无意义。犹如一位知识渊博的教师,如果他传播知识的有声语言受阻,那么“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就难以完成。这样的教师也许会成为优秀的文字工作者或研究人员,但教师这个职业对他来说并不合适。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是十分巧妙的,它既包括嗓音的清晰明亮,优美动听、经久耐用,也包括语音的规范纯正,更包括表达技巧的娴熟和精当。没有精妙的有声语言,就不会有精妙的节目主持。任何语言的不准确,都会造成语意的差误。节目主持人只有巧妙地驾驭有声语言,才可能在单位时间内传播更多的信息,才可能有更高的清晰度和更强的感染力及鼓动性。因此,宽敞“载体”、疏通“渠道”,应成为节目主持人终生追求,但却远达不到极点的目标。
第二,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传播者应该在“稳定”和“发展”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加强语言规范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社会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看,语言是相对稳定的。而从整个语言发展考察,语言又是发展的,变化的。“稳定”是基础,没有这样一个基础,社会人就会无所适从,语言大发展也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海市蜃楼一样,可望而不可及。“发展”是方向,走失方向,基础就会逐渐萎缩和老化,变成僵死的,无生气的东西。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使用的语言,应是“稳定”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应代表着当代中国最规范、最纯正、最标准的语言。只有这样,节目主持人才可能准确、鲜明、生动和巧妙地表现和传播时代的风貌,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但是,广播电视的大发展,带来了节目主持人队伍的大发展。因为种种原因,使节目主持人素质良莠不齐。加上语言上的“乱开口子”和社会大语言环境的影响,节目主持人的播音语言出现大“滑坡”和混乱现象。这与主持人认识的模糊和偏颇也不无关系。把读音不准、矫揉造作、方言俚语当作“亲切”和“自然”;把模仿台腔港调尊为时尚;把“洋词”“洋话”视为“潇洒”和“博学”;把啰嗦低俗、言不达意意诩为“生活化”和“贴近受众”等,这些已不属于个别现象。这种不正常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广播电视宣传的质量,越来越激起了广大受众的不满。
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问题是个政治问题,它关系“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进步”,语言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的理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一个民族没有规范的语言,就难以做到纵向的衔接和横向的交流。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是语言的使用者,更应该是语言的示范者。他们肩负着标准语言普通话推广的社会责任。他们得天独厚的条件、广泛的影响、权威的“讲台”,是任何语言工作者都不能比拟的。节目主持人理应成为使用语言的典范,理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理应义不容辞、准确无误地站在全社会推广、使用标准语言的最前列。那种失度的遣词造句,那种混乱的读音,那种尊为时尚的模仿,那种“洋话”的“潇洒”,那种低俗的“生活化”,都是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格格不入的,都是与有声语言工作者的定位背道而驰的。
3 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
首先,从广义上说,在广播电视系统各个网络上工作的人员都可以说是新闻工作者。节目主持人当然应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一员。但现在对节目主持人的概念认识尚不能完全统一,所以节目主持人划分的方法和种类也不尽相同。但不论以什么样的方法,划分成什么样的种类,主持人之间都不可能有十分严格的界限,或多或少存在内容上的交叉和重复,他们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自不必说,就是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进行新闻性质的采访和报道,也是屡见不鲜的。而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准则之一。这是和演艺工作者最基本的区别之一。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中,从内容、形式和语言样式给人一种真实感,很少夸张、渲染、虚构等(尤其文艺节目之外的主持人),这与演员划清了界限。
其次,主持人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新闻素养。新闻素养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础。在岗的节目主持人,都要有新闻工作者的党性、政治敏感性和相应的职业道德。具有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拥有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条件和技能。作为一名主持人,光有对“什么是新闻”的感性认识还不够,还应当
具备相当的新闻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总的来说,新闻是社会的晴雨表、现实的温度计、时代脉搏的记录仪。“求真”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主持人对世界真、善、美进行反映的基础和源头。所以,对每一名主持人来说,求实、求准、求新、求快、求变应当是必备的意识、素质和工作作风,而刻板、保守、因循守旧、反应迟缓则是大忌。
节目主持人是在前台工作的,它体现着群体的劳动和智慧。节目主持人宣传内容和依据是党的方针、政策;节目主持人面向的是广大的受众。所以,节目主持人展现的不可能完全是自己的才能,节目主持人的“自我”和“个性”,也并非个人习俗、爱好、兴趣、好恶的客观自然的表露,更不能把自己视为电台、电视台的化身,当作表演的舞台。须知,节目主持人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承担着“党的宣传员”的任务。有的节目主持人做出了成绩,甚至做了“明星”,这是个体加集体共同的成果,是广播电视这块肥沃的土壤养育了他。应该记住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党把你放在节目主持人岗位上,离开这个岗位,就将失去你上面得到的一切,“明星”将要陨落,璀璨将变成暗淡。
4 结语
现在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定位,尚存不少分歧,但不管怎样定位,都应该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做到清晰、稳定、易于操作和把握,这才有利于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有利于节目主持人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广播电视宗旨的实现。笔者认为,主持人可以成为行业内的明星,但绝不能成为像歌手、演员一样受追捧的明星。因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身,还代表整个节目以及整个新闻媒介的声誉。所以,我们不应该给主持人套上更多明星化的光环。我们应该明确主持人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他是“党的宣传员”“有声语言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是传播节目内容、深刻社会思想甚至是给观众人文关怀的一种高尚的职业。
参考文献:
[1]祖英姿.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7(8).
[2]吴庆捷.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今传媒(学术版),2006(8).
作者单位:(天津市武清区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