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素养
2016-03-02王珍洁
王珍洁
浅析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素养
王珍洁
摘 要:作为现场报道的灵魂,出镜记者是一手信息的传播者与把关者。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是现场报道的保障,对新闻直播质量有着显著影响。近几年,我国新闻业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由于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的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也有了明显进步。但是,出镜记者的素养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从职业心理素质、知识素养、新闻判断力、表达能力及体态语言等方面,为提高现场报道出境记者的素质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出镜记者;素养;现场报道;电视新闻
在电视节目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出镜记者采访报道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当电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时,就等于向观众说:“我目睹了新闻发生的整个过程!”出镜记者和观众之间形成了相对直接的人际化交流,拉近了传播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毫不夸张地说,出镜记者的文化素养、提问方式及现场形式,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对电视新闻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当前出镜记者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概念
近年来,新闻现场的出镜记者大多以“与演播室主持人进行视频连线”“对个体人物进行采访”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向主持人或者观众报道新闻发生的事实。并且,站在观众的角度向新闻当事人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找出答案。此外,出镜记者所报道的新闻要真实、准确,在报道的过程中,语调准确,评价公正客观。本文所提及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指的就是各大电视台新闻直播节目中进行现场报道的出镜记者。
2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存在的问题
2.1 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在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而应变能力的提升,则需要长期报道经验的积累。和之前相比,我国出镜记者的应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通过最近几年的新闻直播节目,还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就出镜记者群体来说,职业素养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极少一部分记者可以灵活应对新闻直播中的突发情况。但由于工作经验的缺失,新人显示出较弱的应变能力。
不可否认,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不仅要顾及镜头的取景,还必须具有对新闻事实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这无疑增加了出境记者的心理压力。对新闻背景真实性的把握,以及对新闻信息的捕捉能力,是出镜记者应变能力的保证。
2.2 提问能力不足
一是提问形式过于模式化。通过观看新闻直播我们可以发现,在新闻提问环节充斥了大量的模式化提问,例如,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的感想?此类问题使被采访者有了更好的发挥空间,出现这种模式化提问无可厚非。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对新闻现场相关特性缺乏了解。而且,回答者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很难让记者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就失去了新闻采访的价值。
二是提问角色处理不当。有些记者完全没有摆正自己与被访者之间的关系,因为被访者是官员或名人,就如临大敌、讨好谄媚,把其捧得高高的,自己却畏首畏尾进行出镜采访;因为被访者是平民百姓,就自以为是、居高临下,不顾及被访者的情绪和反应,这会使被访者认为自己不被重视,无法进行心灵沟通;因为被访者是罪犯、犯罪嫌疑人,就满腔愤慨、一腔正义,在采访中轻视被访者,俨然法庭法官,使被访者紧张不已。出镜记者诸如此类表现,采访效果自然不好。
2.3 镜前状态有待调整完善
一是姿势单一。我们在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所看到的出镜记者,几乎都是僵硬站立在新闻现场,正对着镜头进行现场报道,无论现场气氛如何,几乎都是同一风格和同一腔调。不少观众对出镜记者毫无新意的镜前形象产生了倦腻感。二是表情及声音呆板。新闻直播中的出镜记者要在短时间内要牢牢把握报道叙述的基调。例如,对无辜者的怜悯、对邪恶的斥责、对喜庆的欢乐、对灾难的哀悼等。记者的表情和声音,要随着自然情感的流露有所变化。就这点来说,我国记者存在很大问题,其个人情感的流露及表情变化过于克制。这种不合适的语气,无法体现出新闻的本质,有时甚至会使观众误读信息。
2.4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有声语言是出镜记者进行现场报道的过程中,最有力的信息载体,因为只有有声语言才能对新闻发生的经过做出完整论述。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出镜记者必备技能,但是,就我国出镜记者现场的表现而言,却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重事实,轻描述。在我国,每一个新闻专业出身的记者都知道,新闻必须坚持客观性,注重对事实的叙述,少用形容词等加以主观描述,以致于我们在电视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我现在是在某某地方,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语言极为枯燥无味,容易使观众产生听觉疲劳及厌倦感,大大降低了报道质量。
3 提高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的素养措施
3.1 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是自信。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它不能停留在想象上,不能被人“表演”出来。出镜记者的自信,由内而外渗透在神态、语言及形体语言中。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只要稍微留意,就会感觉到有些出镜记者一站出来就给人以信服感。对于新人来说,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对自信心的树立有着绝对的影响。记者只有充分掌握了事件的背景,才能使自己充满信心,因此,记者要把有利局面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官员面前不要有任何畏惧,用流利的语言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是冷静。即使在今天,我们仍旧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出镜率很高的记者,被现场的情绪所感染。通过记者的语言、说话表情、说话语调,就能了解新闻现场的氛围,有的记者太过“入戏”,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出镜记者必须保持头脑的冷静。冷静与激情并不矛盾,但绝不等于状态的低迷。出镜记者要学会在新闻现场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在交通意外、自然灾害、比赛现场这些特殊场合,应该跳出混乱的现场气氛,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寻找最佳出镜点,理顺语言逻辑,设想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以防不备。
3.2 培养良好的知识素养
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即时报道与即时评论结合起来,做到边播边评、夹叙夹议,还可以与不同的采访对象对话,挖掘出具有价值的信息。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新闻记者是“杂家”,因为记者工作要接触和反映的是整个社会,这个社会包括了经济、政治、法律等各种专业领域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记者都必须认真学习并予以掌握。记者只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地工作,也更容易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出镜记者在镜头前的优秀表现,往往是其平常知识累积的大爆发,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就很难面对观众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只有博学谦逊的出镜记者,才能在电视镜头前挥洒自如,才能报道出新闻精品。
3.3 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
出镜记者要有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依据新闻现场的情况,把重点问题提出来。对于新闻事实的报道,出镜记者要反复推敲句子组织是否合理,检查自己的语言是否与新闻主题思想相吻合,避免出现突兀的情况,也避免“标题党”情况的出现,这样也能方便观众理解文章。对于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新闻,出镜记者要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当新闻发生时,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一旦出现突发新闻,记者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即兴”采访能力。所以,这要求记者必须具有口头作文、打腹稿的能力。
此外,记者要具备一定的普通话水平。虽然不能用播音员的普通话标准衡量出境记者,但是,记者的每个字都必须经过标准的正音训练。同时,出境记者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学会通过语调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新闻内容。
3.4 注意体态语言
一是身姿。“夸张”是电视媒体的显著特点。即便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太明显的行为,电视媒体也可以把它无限放大,在观众面前呈现出很多细节。比如,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一些记者会不由自主通过手势等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演示实物的过程中,记者往往需要依靠肢体语言传达消息,即便是一个简单的转身,都会反映出出镜记者的动作力度、速度和幅度,记者对这三个“度”的把握,一定要考虑观众对影像画面的接受习惯。
二是服饰。出镜记者的服饰和发型也会影响新闻报道的效果。例如,在报道时政新闻时,记者多以体面的正装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安全事件类新闻中,记者大多会佩戴安全帽;晚礼服是报道娱乐庆典新闻时的最佳选择,但风格不能太过前卫;在一些主题活动报道中,为了增加可看性,记者可以穿着唐装、旗袍或是活动统一的服装。总之,记者的服装必须与新闻报道的内容相符合,此外,记者的发型及化妆不能太过突兀,不然会影响报道的可信度。
4.结语
就总体情况而言,与之前相比,我国出镜记者的素养有了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新闻直播的顺利进行。在专业素养上,我国出镜记者虽然和世界顶级记者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是在不断缩小的。此外,为了帮助出镜记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观众应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包容与肯定。参考文献:
[1]徐威.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与播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陈巍.如何做好出镜记者[J].记者摇篮,2008(1).
[4]徐鷃.浅析电视直播出镜记者素养[J].新闻窗,2008(6).
[5]翟延峰.我国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出镜记者素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6]戴丽岩.出镜记者应该具备的新闻职业素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
[7]王小蓓.出镜记者,电视新闻的“眼”[J].现代传播,2008(6).
作者单位:(梅州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