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串讲化难为易吟唱代学授之以渔

2016-03-02程晓霞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期
关键词:词牌名忆江南学唱

程晓霞

《忆江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首词。白居易的《忆江南》共有三首。如何在短时间内,以科学的手段,在课堂上有效地引领学生拓展阅读其余两首《忆江南》呢?

教学片断:

(离下课还有十分钟,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已经理解、品读、感悟并熟背了第一首《忆江南》。)

师(话锋一转):同学们,白居易的《忆江南》共有三首,这是其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其二与其三。请注意:老师讲小故事,你们读词。

师:在洛阳香山脚下,年迈的诗人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到灵隐寺寻觅传说中嫦娥抛洒下的香甜的桂花,到郡亭卧看钱塘江大潮。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吟诵道——

生: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师:在洛阳香山脚下,年迈的诗人深情地遥望江南,他多想再回苏州,品一杯充满春意的竹叶美酒,看一回像西施般的歌女翩翩起舞的迷人风姿。于是,他满怀向往地吟诵道——

生: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师:同学们,像这种句式长短不一的就是词。同一个词牌名,可以填好几首词。

师:词牌名就是吟唱的曲调。现在,老师就来教大家吟唱这首《忆江南》。

(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

师:同学们,同一词牌名可以填不同内容的词,白居易的《忆江南》总共有三首,吟唱的旋律都是一样的。现在,我再教大家唱其余两首。看看谁最能干,记忆力最好。不但记住了旋律,而且懂得了这两首词的意思,甚至可以背下来了!

(老师教唱其余两首《忆江南》。当教到第三首时,学生基本掌握了《忆江南》的旋律,不用老师教就能自己吟唱了。)

师: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调子来吟唱这三首《忆江南》,也可以拍手用不同的节奏来诵读。

(学生兴致盎然地拍手诵读、吟唱。不知不觉中,其余两首《忆江南》就这样嘤嘤有韵地走进了他们的内心。)

……

1.授之以渔巧引领。古诗词作为汉语文本中最具有“歌”性的文体,合辙押韵,旋律优美,配乐歌唱别有一番滋味。教师根据词牌名的旋律,教学生吟唱同一词牌名的不同内容的词,既加深了学生对词牌名的理解,又由此及彼,拓展与此相关的诗词,丰厚学生的积累,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通过学唱、打节拍、自由配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古诗词的再学习的过程中。吟唱配调的过程,也就是加深理解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以学代教促成长。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形成品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丰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体认与传承,是实现不需要教的基础。该教学片断,采用“故事串讲,吟唱代学”的策略,扎扎实实地落实了课内古诗词拓展性阅读:既有故事导读,又有诗词学唱,还有学生自发自创的各种形式的吟唱诵读。学生在感兴趣、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亲身经历了一个回环往复、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词牌名忆江南学唱
忆江南
二十八,把面发
忆江南
藏在词牌名里的故事
忆江南(其一)
新闻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剑气寒,能不忆江南
宋词词牌名的英译方法浅探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