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学需勤勤能补拙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裴长洪

2016-03-01柳光强阮静

财政监督 2016年1期
关键词:治学学术经济

●本刊记者 柳光强 阮静

治学需勤勤能补拙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裴长洪

●本刊记者 柳光强 阮静

做客厦门大学“党史名家讲坛”

王国维曾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困苦忧患出词家,学者又何尝不是如此!新年第一期“大家”我们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在他看来,有所成就的关键在于勤奋和不怕吃苦,这位曾经当过知青、做过工人又一路甘坐冷板凳治学研究的经济学家,即便在有着“学术重镇”和“政府智库”之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职所长多年后的今天,仍会为撰写一篇学术论文不分昼夜地钻研思考——“学者从来都不是‘风光’的代言人,唯有甘于这份枯燥和辛苦才是真学者。”

裴长洪,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金融与服务经济领域的研究,学术成果屡次获奖,撰写论文百余篇。本期大家走近学者裴长洪,既探研其学术成绩的字里行间,更关注他治学背后的精神力量。

转折在1978

1978年,是裴长洪从福建老家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的年份,被他视作人生的关键转折点。此前的他,从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已在福建省龙岩龙江化工厂任政治处干事,进一步进修学术的愿望促使他考取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系,自此开启其治学研究的一生。从福建到北京,不仅是人生轨迹的转变,更是发展空间的拓展。直到今天,裴长洪都记得自己当年“进京赶考”的准考证号,那一串改变人生际遇的数字时刻激励着裴长洪不断进取,步步为营。

研究生毕业后,裴长洪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北京市牧工商总公司、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部门任职,并获高级经济师的职称,这些不同部门的历练为其积累宝贵工作经验的同时也让他获得了第一手理论研究素材。1994年,工作多年后的裴长洪又一次选择走进大学课堂,用三年时间拿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再攀学术高峰。此后裴长洪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后又担任社科院外事局局长五年、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六年。2010年9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至今。

受聘为搜狐企业家论坛学术理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的代表,是无数治学研究者的学术向往之地,而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这一贴近我国经济发展现实、为国家财经大政方针决策制定发挥着重要智囊作用的所在,更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高水平经济研究重镇;凭借扎实科研成果和严谨工作作风在此任职所长多年的裴长洪其学术地位自不必多说。然人生经历丰富如斯,起承转合也不知经历过多少次,1978年仍是裴长洪心中最关键的年头。回望1978,那既是一个看似遥远的年代,又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昨天,恢复高考、恢复研究生招考为几代读书人敞开学术殿堂的大门,改革开放这一国家航向转变的同时也造就着个人命运的改写。裴长洪乘势而为,在不断地努力拼搏之下终写就属于个人的鸿篇。

勤奋是有成的唯一“捷径”

每当有学生问及论文应如何写、治学有何捷径时,裴长洪都会讲起自己读书时的故事。本科在学科综合实力雄厚的厦门大学经济系就读,不仅培养了自己对经济学的认知和兴趣,更是对写作撰文富有热情。这种热情化作读书治学的动力,让大学时代的裴长洪练就了扎实的笔杆功夫。他常常以每月三篇文章、每篇7000字的写作节奏和密度向报纸杂志投稿,即使每年有着一定数量被拒的稿件,他仍坚持不懈地思考钻研练笔撰文。“当时每天中午都不睡觉,精力旺盛且很有发表欲”,每每向学生讲起自己的大学经历裴长洪都像回到青年时代,希望将自己当年的治学激情和意志力感染学生,“你们应当看到论文写作没有捷径可走,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铁杵磨成针的苦功。”

做客浙江大学EMBA 管理前沿(杭州)高峰论坛

在“2015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作主题演讲

实际上,这种勤奋来自于人生早期的磨练。1954年生人的裴长洪在青年时期先是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的热潮,体验了最基层农民的疾苦,1972年又到福建省龙岩龙江化工厂当锅炉工,流下了普通工人的汗水,这些最基层的生活经验让裴长洪感受到人生的艰辛与不易,唯有付出努力才能迈过一个个沟坎。也正是经历过这种艰辛的人,才能真正将勤奋与刻苦磨砺成生活习惯。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金融与服务经济领域研究的裴长洪在这种习惯下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独撰或合著的经济学专著就包括《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发展中经济的外资利用》、《FDI与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等多部,仅2003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求是》、《人民日报》、《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国际贸易》等重要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博士论文《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在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百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称号,相关研究成果曾获原外经贸部颁发的研究奖项、2008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著作奖,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优秀干部”、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等等荣誉加身,而与此同时,仍肩负着教学任务和科研院所繁重的管理工作,在治学时间被严重压缩的情况下依然笔耕不辍、成果频出的裴长洪看来,勤奋是治学有成的唯一“捷径”。

基层实践和国际对话不断丰富治学成果

在裴长洪的履历上,总能找到一些特别的地方——他曾于2003年2月至2004年9月挂职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副市长,研以致用,服务一方民生。尽管挂职锻炼仅一年有余,裴长洪却分管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法制、外事以及政府金融等多方面工作,不仅近距离观察着地方政权的运作、积累相关经验,也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反思,促进理论研究。不论是“非典时期”从事特殊且重要的外事工作还是为土地指标审批等具体问题东奔西走上传下达,裴长洪都在实践中尽职尽责,并且发挥学者专长,从技术、认识、体制等不同层面作相关政策研究分析,经济发展与依法行政、沿海民营企业出口情况、中心城市金融服务功能的发挥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等现实问题也日渐进入裴长洪个人的研究视野,不断拓展其经济研究领域边界。

在上海财经大学作专题报告

在企业调研

挂职期间有这样一个细节,在“2003杭州·福井友好交流纪念文库”的开启仪式上,裴长洪跨越语言障碍、用简单的日语与福井市长哲夫先生沟通。的确,这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裴长洪的外语能力是同辈学者中运用游刃有余的典范。他能够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讲台上用流利的英文就中国经济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作主题演讲,也能够在任职社科院外事局局长一职时应对自如地与外商或外籍友人沟通交流;2002年12月率中国社科院代表团赴维也纳参加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50周年大会时,他不仅在相关专题讨论会上担任主席,并在会后当选为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外,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密苏里大学等世界名校都曾邀请裴长洪或演讲或授课,出色的语言和专业功底都让他在中外学术交流中如鱼得水,也助其形成更为丰硕的治学成果——一方面借力语言优势阅读西方文献、密切学术交流,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国情开展本土化研究,在国内外英文期刊发表《在国际分工中提升中国的竞争力》、《欧盟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外商投资结构变化分析》等十几篇英文论文,成绩斐然。

在“第三届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首发式上致辞

受聘为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

与此同时,裴长洪还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名誉博士,在授予仪式上,时任俄中友协主席、远东所所长米哈依尔·季塔连科评价他“在发展俄中两国科学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中做出了贡献,在研究俄中经济合作与对外贸易领域做出了杰出成就”,与此同时,裴长洪还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美国肯塔基州州长帕顿授予其“肯塔基上校”荣誉称号……

基层实践拓展了裴长洪经济理论研究的视野和维度,国际对话不断深化其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研究的纵深,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互动中,裴长洪的治学之路也越走越宽。

经济学家的影响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近日,裴长洪在参加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博览会暨高峰论坛时表示,以往中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上更注重需求侧,今后的着力点将逐步变为供给需求同时发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014年会上发言

此前,在2015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裴长洪的主题演讲也颇受瞩目,他以经济增长速度变化、就业和居民收入、银行不良率三条标准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可称之为“软着陆”以回应某些外籍学者的疑问,在演讲中裴长洪表明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认知,在他看来,中国的经济减速是正常的,也是可持续的需要,中国现在经济发展的思路不仅仅是关注速度,而应以“中高速”和“中高端”为发展“双目标”,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要达到更高的水平,注重提升效率和质量,眼睛不能光盯在速度上。

在公共领域建言发声既是学者之责,也反映了学者本身的影响力。实际上,裴长洪不仅在国内外高端论坛上发表个人的学术观点,也多次参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经济决策咨询会,为社会经济发展献策建言。2005年5月31日,裴长洪曾为第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讲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2006年2月6日应邀参加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主持的专家座谈会,讨论修改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参加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领导主持的专家座谈会,参与讨论相关领域政策问题,并为湖南、江苏、吉林、浙江、广州等省市地方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讲解有关经济问题的专题。行走于全国的裴长洪总是充分发挥研究专长,为一方经济决策提供智力服务。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经济学)

受聘为“云山讲座教授”

然而在裴长洪看来,学者在实践中发声再多也无所谓个人的影响力,“因为真正对经济社会决策产生影响的都是集体智慧的贡献,个人的作用其实是很渺小的”,采访中裴长洪说道。他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供给侧结构改革等人们业已熟知的经济学热点为例,“这些都是经济学界讨论多年逐步形成的共识,既非一朝一夕的新鲜提法,亦非某个个体的绝对贡献;它们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认识工具和政策语言、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反映出经济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才是其影响力所在。”

而今的裴长洪依然保持着学术的高产和高强度研究思考的工作状态,学术成果和研究主题紧扣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角度把脉中国经济发展机会到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扩大开放的绩效评价、从对自贸区改革进展的关注评估到“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支持的分析研究,裴长洪的治学世界是蓬勃的、是时刻呼之欲出的。新年伊始,我们当然希望越来越多的经济学人能够拿出越来越多的学术成果更准确地为国家经济发展把脉建言,我们更希望越来越多的经济学人从裴长洪的治学历程中体悟出那份勤奋的力量,踏实向前。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

猜你喜欢

治学学术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分期付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