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数学教学情景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2016-03-01扈艳华

关键词:自主能力操作数学教学

扈艳华

(河北省永清县后奕中学 河北永清 065600)



创设数学教学情景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扈艳华

(河北省永清县后奕中学 河北永清 065600)

摘 要: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不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境 兴趣 操作 创新 自主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间创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是通过“设疑”引起认知矛盾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要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要有启发性。

如:在七年级概率教学时首先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拿起一块硬币抛起来,硬币又落下,问学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为什么?引起学生冲突,激发求知的好奇心。从而引出了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在为新课的铺垫中教师选择有趣新奇的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我们在讲授新课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用简单的方式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如:讲勾股定理时,因为勾股定理不是由其他定理经过推理论证得到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因此,课前我要每个学生各自画一个三角形,测得两直角边与斜边的长度,然后分别计算一下它们的平方,观察两直角边的平方与斜边平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上课时,一经提问,同学们踊跃发言。虽然同学们画的三角形大小不一样,但最终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从而总结出了直角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定理,即勾股定理。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了结论,便于记忆和灵活应用。这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引课,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用学生急需和感兴趣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动起手来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与实践。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创设情景,使新知识成为他们自己探索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新知识染上探索者成功的喜悦情感色彩印在脑海中,这充实了学生的表象储存,开拓了学生进行思维以及再创造的动因,时间和空间,学生获益良多,其乐无穷。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情,适当增补一些实例或操作的内容,充实学生记忆空间的表象储存,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对所感知的素材进行思维加工,逐步形成理解认识。

如:在八年级数怎么又不够用了时就根据教材设计了这样的做一做过程:有两个边长为一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试一试有几种拼法?在此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交流,再通过电脑演示可能的拼法,让学生切身体验这样的正方形是可以拼出来的,确实存在。然后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3)a可能是以2为分母的分数吗?可能是以3为分母的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4)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通过这样的动手活动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现时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四、重视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堂应该向自然、生活拓展,书本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发现、猜想、验证、总结、实践的方法,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

如:6位同学在2005年新年钟声敲响相互问候,共通电话次数。小明过生日,切生日蛋糕10次最多的块数,让利销售问题、收电话费、存款利息问题等等,生活中的数学简直就是无处不在,可在课上学习这些有兴趣问题,并要求他们进行实践练习,向老师汇报结果,多给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使他们能学会数学,会用数学,培养他们自觉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五、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探索能力

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教师要切实做好辅助工作,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敢于否定,才能真正培养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如:在一节数学练习课上,有一道判断题,“两个正无理数之和仍是一个正无理数”,让学生研究讨论后回答,班里的王晓雄同学站起来:“老师,0.01001000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一个0)和0.323323332……(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3)都是无理数,但它们的和是0.3……(无限循环小数)却是一个有理数,因此那个判断是错误的”。当时我就蒙住了,我以前教的,包括练习册给出的答案都是错误的,不过我又迅速反应过来,“你说得对,老师错了,你这种敢于否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创新精神。”在数学实际教学中,逐步改变唯我独尊的教风,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在良好的师生情感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迸发创造性的火花,使学生能逐步养成自我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敬华.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初探[J].才智,2009(14).

[2]沈巧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问题和权力,让他们自己去创造。[1]

猜你喜欢

自主能力操作数学教学
浅析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工作
刍议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能力的提升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游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操作能力
包埋在病理制片中的应用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