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2016-03-01黄菊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黄菊花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凤田小学 广西贺州 542808)



谈小学生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黄菊花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凤田小学 广西贺州 542808)

摘 要:小学的语文学习,伴随着丰富的想象阅读,可深入课文内容,扩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想象,教师应做到“利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美读佳句、续编故事、抓住空白、借助图画、开拓创新”等几方面激发学生想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激发想象力 培养想象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力和思维能力 推动社会进步

一、美读佳句,激发想象。

别林斯基在论及读与思的关系是指出:“阅读时,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但却看不到他本人,你读到他的声音,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弥补这个缺点。”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 的想象。而只有多读、美读,学生的想象才有可能丰富。在指导朗读时,应有选择地进行指导,特别是佳句的指导。如教学《荷花》一课中“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这句话,句子展开了宽广的意境,那千姿百态的荷花,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使读者由人的各种身姿联想到荷花种种美丽的身姿。教学时,可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表演种种优美姿势,让学生边读边想,让荷花的姿势附予人的动作,学生会想象:“有的荷花伸伸腰,好像刚睡醒的样子”“有的荷花仰起头,好像对太阳公公微笑,”有的荷花拉拉钩,似乎准备做有趣的游戏。”通过想象和体态的表演,学生会深切感受荷花的形态美,对文本进行生动的补充,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表达力。再如”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自己变成一朵荷花,小动物们怎样告诉我哪些有趣的事情,由于有多层次的朗读,学生对例句深入理解,自然会入情入境地进行合理想象。[1]

二、续编故事,激发想象。

一些故事性的文章,故事的结局给人留下许多遐想的空间,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一段文字材料或一篇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加以延伸和补充。如《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让学生想象,乌鸦看到自己口中的肉被狐狸叼走后,心里怎么想,第二次找到肉后怎么做。再如在教学《三袋麦子》后,让学生思考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三袋麦子,谁的处理方法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第二年,土地爷爷又给小猪、小牛、小猴一袋麦子,他们三个又是怎样做的?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续编故事。一些学生想象小猪可后悔啦,于是把麦子收藏起来慢慢享用;小牛变勤劳了,把麦种撒到田里,收获了吃不完的麦子;而小猴变得更精明了,他把麦子分成三份,一一份留给自己吃,一份留给爸妈,再留一份种到地里,收获了足够吃的麦子。这样的教学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花瓣飘香》一课,我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收到作者送给母亲的一束花,她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母亲收到花,是怎么想的?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而且让学生续编故事,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抓住空白,激发想象。

苏教版小学语文的课文有许多空白,留下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抓住教材所提供的空白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通过推理、想象填补、充实这些空白。。如《金子》一文中“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养花苗,不久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文中的“全部精力”和“美丽娇艳的鲜花”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教师可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彼得是如何不怕辛苦平整土地,如何精心选择花苗,如何日夜照顾鲜花。彼得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长满了哪些鲜花。激发想象,教师应做到“利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言简意丰是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许多古诗语言凝炼,它不像现代文那样,用过多的笔墨去渲染气氛,有的内容已加以高度的概括和省略,学习时 就必须发挥想象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而且这种填补也是一种创作。如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为切入点,让学生大胆想象登高时节那秋高气爽的景象以及兄弟们头插茱萸时的欢乐场面,从而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怀。[2]

四、借助插图,激发想象。

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应的是某个瞬间的情景。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具有直观性。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局限性,插图恰好使学生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其所描绘的景象甚至色彩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而文字内容难以达到这种效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要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的形象和情节。根据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熔诗、画、情、景、色、声于一炉,让学生的想象欲得以充分发挥。如教学《庐山的云雾》,课文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一自然段。“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就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让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还有可能由什么变成什么,加上一些表示变化快的词语,表达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一些学生说:“眼前的云雾,原本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鱼,一眨眼变成了凶猛威武的狮子;刚才还是憨厚可爱的小猪,转眼间又变成高大挺拔的大树。”学生根据课文和插图,想象自然丰富许多。[3]

参考文献

[1]黄亢美主编《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国振主编《当代教育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3]王文良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 新华出版社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离开了积极丰富的想象,就难以理解课文内容,更难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的语文学习,伴随着丰富的想象阅读,可深入课文内容,扩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中视觉素养培育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
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优越性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