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提高能力
2016-03-01周淑娟
□周淑娟
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提高能力
□周淑娟
略读课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越来越重要,需要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略读课学习中有所收获,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阐述了当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由精读与略读构成,其中略读课文通常编排在精读课文之后,这样不仅反映了精读课文的重要性,还体现出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延伸作用。然而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不重视略读课文教学,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帮助他们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1.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小学语文教师对略读课文的认识不充分,将其与简单的阅读课文等同,认为只需要理解大致意思即可。其实这样的认识并不正确,这只是略读课文的一部分内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全面理解和分析精读课文的前提下,在略读课文中运用掌握到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方法,这是对阅读的一种延伸。教师对略读课文片面性的认识与略读课文教学编排目标相违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略读课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2.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让学生掌握生词、内容的分析及方法的理解上,重视体会文章的内涵主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但是却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阅读能力,不利于小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不符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不能提升小学生独立理解阅读课文的能力。
3.混淆小学语文课文类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课文的要求、功能及类型,导致实际教学中教师工作难度加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虽然一部分教师意识到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造成实际课堂教学中效果不佳。所以,需要定位好小学语文课文的类型,重视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自主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1.以练导学,提升交际能力
《乌塔》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少有人注意,更鲜有人上出特色课。特级教师盛新凤却别出心裁,将这篇貌似简单的略读课文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引导学生在 “读一读”“演一演”“写一写”“辩一辩”等系列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知了人物形象,掌握了口语交际的 “秘诀”,将阅读与口语交际巧妙结合起来。在设计中,她把课文教学梳理成三个板块:
板块一,感受 “讲得简约”。通过两个练习,提取重要信息,初步了解乌塔的故事,学习部分字词。出示:“马上反驳、不合逻辑、一时语塞”三个词语,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出示课文的1、2段让学生自己读懂“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乌塔游了哪些地方?”提取阅读的信息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两段话的信息结合起来,简单介绍乌塔:“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
板块二:领悟 “对得自然”。再读故事,聚焦乌塔的语言,品味课文对话,听学生默读全文,把乌塔说的话划出来,自己揣摩语气,说上几遍。同桌或小组对话练习,师生合作表演,以课文的第5自然段为例,来演一演当时的对话情境,最后同桌演一演。
板块三:体会 “驳得有理”。老师聚焦一组对话,反复品读,体会 “驳得有理”,然后创设情境,练习反驳,“你喜欢这样的乌塔吗?向往乌塔怎样的生活?如果你把愿望告诉你的父母,会怎样说?”最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进行现场辩论。盛老师的课简约清新,充分利用文本反复创设交际情境,将文本的间接语言转化为直接对话,有效训练了口语交际的语言形式,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2.聚焦语用,提高表达能力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 “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根据学段的要求并结合本课的文本特点,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童话的意境用 “复述形式再现故事,在读故事中关注对话提示语,并在写故事中运用这一语言形式”这样简约的过程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篇文章最明显的特点是对话描写,全文由小木偶与老木匠、小红狐、小兔子、老婆婆、女巫之间的对话组成。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小木偶的什么故事后,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接着教师聚焦 “小红狐抢走背包”片段,因为小木偶与小红狐的对话最值得关注。教学时,老师删繁就简,直指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语言表达的特点,体会对话提示语的作用,让学生领悟童话语言表达的特点。“有一天,小木偶回家了,它会怎样向老木匠叙说自己的经历呢?”在学生复述了故事后,老师让学生续编故事:“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但是它成长的故事还在继续,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学会使用对话提示语,编写小木偶的故事。”该教师在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指向了有创意的语用练习,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又让学生内化、活用了课文语言,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对比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 “走进毛泽东”为主题安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在精读了 《七律长征》和 《开国大典》后,学生在对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两篇略读课文 《青山处处埋忠骨》和 《毛泽东在花山》融合在一起,进行对比、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的伟人情怀和人民对领袖的深深爱戴。阅读步骤为:第一,认真读课文,想想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文中,关于 “毛泽东”的哪些事例最让你感动,请选择一个事例,用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第三,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例的 “相同”和 “不同”之处。第四,你对毛泽东还有哪些了解?是关于哪方面的?和同学进行交流。
根据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凭借单元阅读的经验和方法,从课文内容、结构,人物的事例、语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人物、对语言进行比较,要求明确,步骤清晰,学以致用,把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打通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4.自主读书,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大部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都包括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两个部分,学生的合作交流是以自主读书探究为基础的,反之合作交流又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读书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读书,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经常利用略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去锻炼,去实践,那么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如教学 《山雨》,老师让学生在品读赏析课文时,自己勾画喜欢的句子,自己品读好词、妙句,并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和语言表达的特点,再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在小组中进行展示。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略而学 “丰”,提高想象能力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做到 “教”略而学 “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完善,要从一幅古画中感受到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积淀比较困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感受,体验情感。
课文学习的开始,老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张扬祖国灿烂文化的氛围,要求学生边欣赏古画边听课文朗读,并配上优美的古筝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里,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然后,老师以 “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到底画了些什么呢?”这一个大问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文二、三、四节。以朗读的形式反馈自学情况,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了:①画上的人物特别多,街市可热闹了。②每一个自然段在写法上都按先总后分来写。因为学生已经在前面的精读课文 《赵州桥》中学习到了这种段式,略读课文的学习就是将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加以巩固运用。接着老师引读,在引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孩子们,张择端的画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你们能想象还会有怎样的人?他们还会干些什么活动呢?”学生在进行适当地拓展练习同时,能根据生活的积累、阅读的积累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当然,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段式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朗读的基础上,仔细观察 《清明上河图》中人们的表情动作,模仿第四自然段写一个小场景。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一课一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通过略读课文教学,让学生有了自我阅读与探究的平台,帮助学生形成自身个性,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为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要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读更多的课文,并畅谈自己在每篇课文中的收获,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积累更多学习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略读兴趣,并在略读课文学习中提高能力。
[1]李丽萍.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4,(9):158.
[2]陆炯炯.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教学例谈[J].教学与管理,2014,(23):30-32.
[3]高展琼.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J].科技视界,2014,(31):266.
[4]刘安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5,(31):171.
(编辑:杨迪)
G623.2
A
1671-0568(2016)09-0078-03
周淑娟,浙江省文成县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