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6-03-01张梅
□张梅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张梅
语文教学是展现中华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们认识历史、陶冶情操、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主要阵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期,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等方面转变教学方法,打造高效学习天地,重构小学语文教学生态。唯有如此,语文教学课堂方能让短短的45分钟绽放出更具魅力的花朵,方能让学生们足不出户而行千里,人不迈步而知古今。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兴趣教学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重视课堂导入的趣味性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发现,别出心裁的导语设计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讲 《美丽的西沙群岛》时,笔者就先向学生描绘:“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那里的海底鱼成群结队的在各种各样的珊瑚中间穿梭,那里的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想知道是哪里吗?它就是美丽的西沙群岛。”学生在笔者描绘的图画中一片惊叹,都急于到文中寻找更生动、更具体的描述。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把学习变成了一次神奇的旅行,主动地探索。于是,学习的过程就变得兴趣盎然,轻松自如。导语的设计,除了 “描绘美景”外,还可以 “谜语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等。文章的导语往往是帮助学生阅读文章的切入点,只要选好了切入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2.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常常是按固定的模式,几乎每篇课文都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介绍、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老师们常感叹:教来教去总是老一套,实在无趣。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他们更不喜欢老生常谈、一成不变。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花心思让教学变些花样,让知识充满趣味,让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尽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每单元的五篇课文都会交替进行老师讲述、小组讨论、学生自读。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笔者还会根据其特点进行大胆尝试,比如,讲戏剧就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讲诗歌就举行班级朗诵会,讲小说就干脆让学生看同名电影。总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认识到语文就是生活,学习语文是趣味无穷的。
3.结合身处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生活实际激趣,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比如,一次正在上语文课时,教室外忽然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在暮色中轻飞曼舞,如梦似幻,学生都往外看。这时再讲课已是徒劳,但怎样既应眼前之景,又能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呢?笔者思索片刻,就干脆请学生都到窗边看雪,并说:“同学们,大家都这么喜欢雪,谁能一边看雪景,一边说出描写雪景的好词好句?”学生们听后立刻兴奋起来,由你一言我一句到抢答而后词穷:皑皑白雪、白雪纷飞、粉妆玉砌、凌霜傲雪、瑞雪丰年、纷纷扬扬、玉树琼枝、银装素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学生词穷之际,笔者又适时补充了写雪的名句,大家边赏雪边吟诗,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成功的素材积累任务。这样,既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使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调查发现,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上课时就会精力集中、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还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向老师、同学勤于请教,并自觉、主动地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这样的课堂如何会不高效呢?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习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要多用、巧用。学习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许多问题和困难随时都会使学生失去自信,打退堂鼓,而肯定和鼓励则能适时唤起学生的自信,促使学生努力向前,让他们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
其次,在竞争中学习。竞争带来的适度焦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采取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也可以暗中选取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式,组成班与班、组与组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学生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因此,教师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学困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
最后,要充分利用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活动中学习,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生只有动起来了,课堂效果才会最大化,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开放的课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教学中,笔者运用过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辩论、竞赛等,达成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活动,尝试错误和成功,进而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活动、创新活动、各种内容的实践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注重课堂学习形式多样化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形式却是十分单一的,主要是听。在这种单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所以,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鼓励学生多问。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即是告诫我们不要迷信书本,对于书中所言,不但不要轻信,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进行一番仔细地甄别和思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凡是善于提问题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则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因为他们对知识总是囫囵吞枣,往往似懂非懂。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快速提升的过程。
其次,提倡合作学习。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找老师讲解应当是首选的方式,但事实是老师和家长虽然千方百计鼓励学生们问问题,而真正能做到的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很多,没时间、没胆量、没恒心,等等。实践证明,就近找小组成员合作解决问题,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方法。“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积极发言,要善于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也更加突出。
总之,无论如何改革、变迁,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思考的课题。相信每个教师都会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形成一套实用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编辑:朱泽玲)
G623.2
A
11671-0568(2016)09-0065-02
张梅,山东省邹城市太平镇东拐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