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在心理学教学及课程考核方式中的应用
——以 “儿童心理矫正及行为治疗”课程为例
2016-03-01张佳
□张佳
角色扮演在心理学教学及课程考核方式中的应用
——以 “儿童心理矫正及行为治疗”课程为例
□张佳
角色扮演法就是在真实的模拟情境下给予学生们角色实践的机会,使其体验某种行为的具体实践,帮助他们了解所学内容,对知识的应用有所改进并提高。通过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程考核中的应用,通过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进,并慎重考虑不同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年级对此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的影响,最终可提高学生在心理应用中的实际水平。
角色扮演;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方式
角色扮演是在与他人交往和实际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定行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所扮演的角色必然是不同的。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在人际互动中实现的,刚开始时,角色扮演是演员塑造、演绎戏剧角色的一种方式,后来在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艺术院校面试遴选学员、职场选聘人才等内容中均开始采用。
角色扮演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组织学生对出现的各种矛盾进行分析,并让他们扮演成其中的人物角色,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渐渐学会解决各种冲突,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的一种教学过程。通俗地说,角色扮演法就是在真实的模拟情境下给予学生们角色实践的机会,使其体验某种行为的具体实践,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并达成提高能力的目的。
长期以来,对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考核模式主要检测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存在着不少问题:这种以评定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突出地表现为重课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既不利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也不利于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还直接影响到心理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本研究希望通过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程考核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在心理应用中的实际水平,在将来心理学行业的实际操作中成为真正的人才。
一、课程考核方法
在 “儿童心理矫正及行为治疗”课程上,本研究将学生的课堂实践与考核分数相结合,平时成绩即是考试成绩,这样有助于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并由于 “角色扮演”本身的兴趣性和专业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1.考核项目的组成与评分
在 “儿童心理矫正及行为治疗”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往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考核成绩就是平时考查的成绩,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小组理论知识讲解部分30分,包括讲解理论,回答老师、同学的提问;②小组角色扮演部分30分,包括学生的合作水平、扮演角色是否到位、通过角色扮演而展现的儿童心理矫正及行为治疗是否成功、编写的故事是否合理等;③课堂讨论30分,在小组理论知识及角色扮演后,组织相关内容的讨论,并现场讨论发言。④平时到课率10分。
2.通过角色扮演项目进行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的优点
(1)促进全员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学生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带有娱乐性功能。
(2)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角色扮演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学生的表现也是灵活的,因此,教师不能把受试者限制在有限的时间里,否则不利于受试者真正水平的发挥。扮演者可根据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需要配合。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角色之间的配合、交流与沟通,因此,可以增加角色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自我表达、相互认知等社会交往能力。尤其是学生之间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时,能够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
(4)提供锻炼机会。角色扮演培训为学生们提供了广泛的获取多种生活经验、锻炼能力的机会。在课堂中,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可以模拟现实的工作生活,从而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明白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思考与总结
1.角色扮演课程的班级选择
“儿童心理矫正及行为治疗”是心理学专业大四学生的专业课程,之所以选本课程作为研究内容,主要原因是大四学生对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掌握是最完整的,学生不会因为对概念的全然不了解而离题。此外,学生还能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使其理论与知识相结合,做到对应用心理学的更好学习。可见,想要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质量,就必须事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2.教师本身对角色扮演课堂的影响
(1)教师的鼓励与宽容。由于在儿童心理矫正及行为治疗课程中,无论是正常儿童遭遇的事件内容,还是对问题儿童行为进行的矫正过程,其中的人物选取以及最终的发展结果均是由学生自己寻找或创作。因此,在寻找或创作案例之前,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很重要,需要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并积极寻找各种案例及矫正或治疗方法,这对调动学生课堂外的学习积极性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当学生将准备好的案例表演出来后,教师对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表现出的价值观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以后课堂上的小组有更大胆的创意及思考,这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教师的协调能力。在讨论问题时,学生们会有各自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比如,角色扮演是否到位,讲解者回答的问题是否合理,对于某一个概念应该如何理解,等等,由于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最终会得出一个大家都较为认可的观点。在这样的讨论环节中,教师是协调者,而不是领导者,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大家说出各自的观点,而不是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观点才是正确的。这样做有两个优点:第一,锻炼学生的独自思考能力;第二,学生在讨论问题的同时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自己的架子,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完全平等的地位上与他们进行交流。
(3)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在小组讲解、小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以及全班的讨论过程中,对时间、节奏的把握很重要,需要在一堂课中既能较为顺利地完成,又要对重要内容实现深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让学生们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讨论,而对其它的内容了解即可,所以教师何时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3.学生对角色扮演课堂的影响
(1)兴趣与性格。兴趣是课堂教学好坏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遇到感兴趣的课程,学生的学习水平会比其它课程提高很多,之所以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也正是因为角色扮演本身的娱乐性。学生们对其他同学表演时的关注度通常要超出对老师平常讲课时的关注度,因此,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必定增强。但同时,学生中也会有个体差异:性格开朗的学生和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对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课程会更为认可,而较为内向、兴趣单一的学生在角色扮演及讨论中仍然表现平平,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除了需要鼓励、宽容外,有时还需要稍显强势,要求学生必须回答或讨论一些问题,以促进其行动力的增强。
(2)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通常分配小组成员是由学生自己决定,成绩考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换句话说,一个小组的分数高低是由其组员共同支撑的。通常是小组分数高则各成员分数高,小组分数低则各成员分数低,而学生在组成小组时通常有两个标准:第一,平常学习较好的同学;第二,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这些从小组成员的划分及平时上课时就可看出。所以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对小组划分以及之后的课堂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在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恰当使用角色扮演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深入到活动过程中,使之掌握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1]张向峰,王小侠.基于远程指导和角色扮演理论视野下的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以创新教学课程实操考核为例[J].唐教学刊,2010,26(2):125-127.
[2]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法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20(6):28-31.
(编辑:朱泽玲)
本文系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角色扮演在心理学教学及课程考核方式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540)的研究成果。
G633.25
A
1671-0568(2016)09-0009-02
张佳,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教师,研究方向:人格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