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制播模式

2016-03-01王彦斐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制播真人秀文化

王彦斐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探析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制播模式

王彦斐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030000)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我国迅速发展,各大卫视纷纷推出真人秀节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受到热捧,收视率一路飙升。目前,电视节目的播放模式有很多种,而制播分离为主要趋势。然而,真人秀节目的类型也是不尽相同。

真人秀;制播模式;媒体;运作

一、我国制播模式的主要简介

纵观全球80多年的电视剧发展史,“制播分离”作为传播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必然趋势被广泛重视。在我国“制播分离”从最初的受到热议到现在各大机构的采用和实践,已经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一)从“制播一体”到“制播分离”

电视传播从最初就呈现出国营和民办的区别,但是在40前“制播一体”确实是两者共同采用的模式。从制播一体的发展经历来看,节目制作到播出,整个过程都由统一的团队和组织进行,都在同一个媒体体系中运作,共担输赢。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国营还是民办,“制播一体”这种模式都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由此,推动了人们寻找更好的制播模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制播分离”的模式首先在西方国家的民营企业中得到实践和运用,慢慢地大家对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好处都有了共识,因此,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制播分离”的运作培养的是一种合作关系,也培养出了一种规范的节目市场和良性竞争机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设备的不断精进,逐渐演化出“社会制作”和“媒体传播”,两者相互合作,便形成了目前的商业运作模式。

(二)制播分离式社会需要

作为一种运营体制,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节目均可以采用这种模式。当然,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模式的时间不同,不同类型的节目应用的时间也不同,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天气预报”。真人秀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节目类型,所以应用制播分离模式的时间相对较晚。既然制播分离能适应其他节目类型,必然也能适应真人秀节目。当然,制播分离是目前节目制播模式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在这种大环境下只有顺应潮流的发展,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效益。1999年曾提出非新闻类节目采用非制播分离的模式,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制播分离仍然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大发展环境下的事实证明:电视并非简单的新闻媒体,而是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现代社会基础上的新兴媒体,是一种新型的综合传播媒体。

作者简介:王彦斐(1993—),女,山西忻州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二、我国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新时代加快了和网络的融合步伐。“真人秀”节目革新了我国综艺节目,综艺节目在我国经历了从最初的模仿到今天的本土化之作。最早拉开电视真人秀序幕的是由广东电视台推出的《生存大挑战》。而由北京维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作的《走进香格里拉》,虽然节目的收视率并不如人所愿,但是这期节目的播出在很大程度上为电视节目和其他媒介的融合作了一定的探索。以上两个节目属于室外真人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室内真人秀节目是由湖南经济电视台和北京维汉文化传播公司合作的《完美假期》。这个节目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但也有不少的观众对于该节目表示反感。不究其他从总体上来说,这个节目是成功的。

(二)文化类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的热播,文化类真人秀成为一大热门节目类型。央视前主持人、学者阿忆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直言,国外的文化竞技类节目得以吸引成年选手,主要还是靠巨奖诱惑,“国内外节目形式设计大体相同,但巨奖诱惑相差很大,这主要是受到政策限制”。同时,对那些有较高应试和学科知识要求的节目而言,成人选手也并非“好苗子”。选手之外,导师如何把握文化和娱乐之间的度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在导师阵容上,文化名人和娱乐明星混搭是这类节目的首选。其实,太过文化范儿会导致节目的枯燥乏味,可看性大打折扣;而偏重娱乐化无疑又会让这类型节目不伦不类。在《我知道》首集中,郭敬明、崔永元两位文化名人之间“火星撞地球”般的知识对垒并未出现,相反,有的只是三位导师彼此调侃的画面,显得娱乐有余、信息量不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常江博士早前曾撰文提醒,这类节目颇为脆弱,导师等娱乐性元素引进要非常慎重,“尤其是演艺明星、话题炒作等手段,一定要慎用”。

三、结语

(一)文化传承

坚持文化传承,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真人秀节目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用传统文化提升节目的格调品位和文化内涵,用中华美学精神增强节目的中国韵味和民族特色。要把握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既要如实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发掘其与现代文明的内在精神关联和对当代生活的重要指导价值,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要注意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在引入诗词、礼仪等有形文化符号的同时,注重阐发无形的文化精神和内涵,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源。真人秀节目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

(二)加强节目的产业化运作

国内早期的真人秀节目不太重视系列化和规模化,而过于注重个体节目的生存空间。国外的真人秀节目走的都是系列化、规模化路线,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使节目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在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方面,国内和国外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国内真人秀节目制作难度较大,设备投入也需要大量资金。电视节目的制作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支撑,需要技术把握但是,电视节目的制作又是带有艺术性的精神活动,它同样也需要艺术把握。

[1] 谢耘耕,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J].新闻界,2006(2):8+2.

[2] 陈艳,胡辉.浅析我国电视选秀节目兴起的积极意义[J].东南传播,2007(6):78.

G222.3

A

1674-8883(2016)12-0150-01

猜你喜欢

制播真人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谁远谁近?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借鉴意义
浅析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营销现状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广播电台应急广播制播业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