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六城”同创 致力破解停车难题
——解决恩施市城区“停车难”的情况调查

2016-03-01

学习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干道车位公共交通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加之山区城市道路资源的先天局限,恩施市“停车难”问题已明显成为优化宜旅宜业宜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此,最近我们对恩施城区“停车难”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门调查。

一、现状描述

(一)中心区停车“转圈圈”。城区中心区因“一位难求”,特别是舞阳坝,作为恩施州城政治中心区、商业中心区,因车流量大,主干道两侧单位、商家停车场少,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尽管商家实行收费管理,仍然难以满足停车需求,且因进入口狭窄,进入车辆极易造成道路拥堵。如美美百货等商场。有的只能转几圈,等别的车辆挪开后才能“有位可停”,或者只能“转一圈”,停到民族广场附近。

(二)主干道停车“躲猫猫”。主干道两侧临时停车没有车位,有车位的地方又影响畅通,只能选择较远的有停车位的院落。有部分驾驶员为图方便,或周围实在难以找到开放的停车场,就将车辆停在长主干道两侧,遇到交警就走,或在车上等候,看到警察就跑。

(三)小区内停车“钻缝缝”。2008年以前,恩施市的居民小区建设,对车位配比没有采取强制措施,基本没有建设专门停车场,有的小区因车位配比不足,有的规划建设的停车场改为商场、超市、仓库,将居民的车挤到路上,将停车矛盾交给了社会,如盛世家园、明珠花园等老旧小区,均因没有较大面积的停车场,大量私家车只能停放在路边。先回家的车主迅速抢占有利位置,后回来的就只能“见缝插针”,晚回来的就没有地方停,堵在路边。即便是后来建设的“福星城”小区、锦绣名城小区,因车位配比低,经常爆发业主与物业的“战争”,小区周边被迫成了停车场,有的小区内的人行道、通道全部被车塞满,对消防、应急、救护等带来极大隐患。

(四)小巷内停车“上坎坎”。为方便车辆通行,取消了城市主干道两侧停车泊位,需要到周边办事的车辆只能将车藏到背街小巷,使得背街小巷、次干道上“乱象丛生”。有的车一半跨上人行道,有的挤占绿化区,让背街小巷不宽的道路承担了停车的职责,变为阻塞的“单行道”。如航空大道、施州大道等主干道两侧的小巷,基本都是“车满为患”。摩托车、人力三轮车、小轿车等无序停靠在路边。

二、原因分析

(一)机动车飞速增长导致停车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多,机动车保有量也迅速增长。截至2015年10月30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79320台,同比增长19.8%,其中汽车为87320台,比上年增19000台。城区高峰车流量每小时达6000台,平峰车流量达4000台。

(二)泊位不足导致停车难。公共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市区内共有停车场193个、12725个车位。按照公安部、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7年版)》的要求,百辆汽车泊车位数需要达到35-45个的标准,按照35个的标准,恩施市区泊车位的缺口达16837个。按照住建部等发布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至1.3倍之间。按照这一标准,恩施市城区停车位缺口达8至10万个。泊车位的缺少是造成停车难的重要原因。

(三)城区规划先天不足,且执行不严导致停车难。一是规划先天不足。停车场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在以前城市规划时,未纳入政府投资建设计划,停车场配建指标偏低,满足不了停车需要。二是市政设施规划滞后。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缺乏配套的停车场建设规划。同时新规划的停车场建设又普遍设计在城郊,如设计在七里坪、许家坪、谭家坝等地的停车场,只能对发展预期起到作用,对缓解当前城区停车难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三是规划执行不严。现有配套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利用率低,被挪作他用、改建现象严重。如硒都广场地下停车场、东风大道金泰广场、金风苑小区地下停车场、市府路皇庭国际地下停车场等,有的建超市、有的外租用于仓库、有的开办洗车场。

(四)管理不到位导致停车难。停车难问题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市区一些停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规划建设的停车场被人为挪用或改作他用;对一些圈地收费的现象由谁管责任不清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无序停车,老百姓意见很大。同时,州城主干道州市直单位,特别是州直单位和部分国有企业关闭院落,对社会车辆停放予以放开不够,没有担负社会责任。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政府协调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二是执法力量不足。公安交警、城管执法力量不够,日常管理任务重,致使管理难以达到规范化要求。三是交警、城管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形成管理合力不够,震慑力不大。四是停车场的交通安全设施与指示系统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导致停车难问题日益严峻。

(五)市民素质问题导致停车难。一是交通法律意识淡薄。部分驾驶员有位不停,从方便自我的角度参与交通,图省事、怕跑路,习惯于乱停乱放,不按规定将车辆停放在停车场或停车泊位内。二是停车消费观念缺乏。福星城、凤凰上居、中大御城、黔龙一号等商住小区配建有地下车库车位,开发商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出租或出售,但部分有车业主不愿花钱租用或购买,导致地下车位长期闲置,并由此引发矛盾纠纷。三是停车资源共享意识不强。部分沿街商家将许多路面临时停车泊位当作自己的私家停车场所,长期占用临时停车位。同时,有不少驾驶人逢出门就开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交通拥挤,加剧停车难。

三、抉择实施

(一)加强停车发展规划。将停车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综合考虑,根据各个区域的停车现状,以满足发展需求为目标,严格按照停车泊位配建标准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是城市总体规划要预留公共停车场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一些规模适宜、分散的停车场。二是改建、新建住宅小区、商务楼、营业场所等建筑物要提高停车位配建标准,且不得挪作他用。对配件停车场没有正常使用的要限期整改。三是利用政府收购的部分土地或市政公用地建设机械立体车库、多层地下停车场或地面生态停车场。

(二)努力扩大泊位供应。一是州城主干道两侧州市直机关院落对社会车辆停放予以开放。除学校、部队、银行、车站外,州市直机关单位对本院落均设置门禁系统,预留20%的停车泊位供社会车辆停放,按规定申报许可收费。医院、酒店等服务处所改进门禁系统,提高进入速度,采取进门无阻电子抓拍,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二是开展城区可停车空地普查,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空地修建临时停车场。同时,开展闲置厂房、街头空地、建筑周边边角余地排查,鼓励业主将适宜停车的地方作为停车场地。三是开展配建停车场(位)规划落实情况联合执法大检查。对未经批准尚自改变停车场用途的硒都广场停车场、金泰广场地下停车场、金凤苑小区地下停车场、文化摩尔城地下停车场等,责令限期恢复其规划用途。加强对新开发楼盘和在建楼盘的停车规划审查 对不按规划修建停车位或将停车位挪作他用的,一律不予验收。四是积极发展停车产业。围绕停车产业化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逐步培育和维护停车市场的形成和运转。

(三)强化停车管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必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一是尽快出台《恩施市城区停车管理办法》。建立停车管理的高效工作机制,使城区停车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确规划、住建、财政、物价、国资、城管、交警、社区等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做到统一管理,分工协作。二是严管车辆乱停滥放。交警和城管要进一步加强联动执法,坚持长效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对违停车辆“严管重罚”。三是加强停车场所(位)的周转管理。如将居民小区内的停车场(库)和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停车场(库)进行交叉使用,白天居民上班,小区内停车场(库)空闲可以提供给学校、机关单位上班的车辆停放,晚上,学校、机关单位内停车场(库)空闲可以提供给附近居民的车辆停放。四是实行停车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逐步建立多功能、科学化、智能化的高科技停车管理系统,利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建立健全停车诱导系统,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四)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交通运量大,价格低廉的优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停车难和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制定和实施加快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公交覆盖率,提高公交车舒适度,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五)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一是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公共传播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驾驶员文明行车、规范停车。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动,对严重违法停车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促进停车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三是提倡公交出行、低碳出行,缓解城市道路压力。倡导人们近距离出行不开车或乘坐交通车,鼓励干部职工上下班“拼车”,树立安全、文明出行的新风尚。

猜你喜欢

主干道车位公共交通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我自己找到一个
河南大学生用勤工俭学的钱修村中主干道:村民感动,村委反思
基于NB-IOT技术的公共交通显示牌设计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长沙望城区部分主干道树种结构分析评价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贵阳市小河经济开发区主干道绿化景观综合分析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