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济对策”教学考量政治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兼谈对两则课例的思考

2016-03-01海南省洋浦中学

新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课例对策

□海南省洋浦中学 谢 伟



从“经济对策”教学考量政治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兼谈对两则课例的思考

□海南省洋浦中学谢伟

本文所称的经济对策,系一定的主体应对特定经济形势的策略。这些主体,既包括政府,也包括企业等经济组织与个人。笔者查阅了《辞海》,没有查到“经济对策”这一词条,上述含义系笔者为了论述的方便而做出的基本界定。

在高中《经济生活》模块的教学中,教师经常需要模拟一定的经济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应的经济对策,然后教师通过对这些经济对策进行分析评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某些经济概念和经济规律的理解。

但是,笔者在观摩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教师在分析评价经济对策时,处理得过于简单。笔者撷取了两个典型案例,深入思考,找出了原因与对策,现将个人所思呈诸各位同仁,以为引玉之砖。

一、对课例的观摩与思考

课例1.该课例的内容是学习《经济生活》第五课《企业的经营》。教师在组织学生学完课本中的知识后,提出了如下问题——

近年来,某企业所在的行业由于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一路下跌,企业的亏损日益严重。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面对这一经济形势,该企业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回答十分踊跃,提出了多种对策——

某生甲答:该企业应当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走出困境;某生乙答:该企业应当积极开拓新产品,并以某些较畅销的新产品为契机,实现转产;某生丙答:该企业应当向本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寻求兼并。学生丁答:实在不行,就干脆申请破产,以减少后续损失……

教师对上述答案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赞赏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经营者向劳动者角色转变,以劳动者的视角考虑就业与维权的问题,实现向下一部分内容学习的过渡,至此,课堂完美收官。

从课本的内容来看,这样的回答基本囊括了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答案的正确与全面几乎无可挑剔。但是,现实中处理起来是否这么容易呢?

在笔者所接触到的实际经济生活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有相当数量的“老板”是苦苦地支撑着。在和他们的交谈中,也试图使用这些粗浅的“常识”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遗憾的是,在实践中,这些知识所起的作用几近于零。

技术创新吗?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并蕴藏着巨大风险。新产品的问世或新技术的应用稍有滞后,所有的先期投入就可能付诸东流。创新的成果更有可能被廉价的“山寨”分割市场,上述风险是任何企业都不可回避的切肤之痛,同时更是对企业管理的严酷考验。那么,管理创新还有没有空间呢?降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益永远是企业根本所在。为此,企业所有者需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参与到企业的具体事务中。但是,就目前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互信关系的建立与巩固、经营理念的磨合与协调,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至于兼并,破产,这跟宣告一个人的死亡毫无二致。因此,在实践中,上述对策的可行性并不太大。

可见,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企业试图通过实施任何一项已被普遍确认正确的措施来走出困境,是极为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中给出的答案,更需要老师运用客观、专业、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予以拓展和引导,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能在考试中得到高分的“纸上谈兵”!

课例2.该课例的内容是学习第九课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完课本中的内容后,也设置了一道思考题——

服装出口是我国某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疲软,当地该产业极不景气,导致该地就业困难、税收减少。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面对这一经济形势,该地政府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学生略作思考后作答,答案基本一致,所言对策涵盖了宏观调控的各类手段。从经济手段来看,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大经济杠杆:政府应该对该行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或者为企业的技术改造提供财政补贴;增加对该行业的信贷支持等。从法律手段来看,主要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其持续性与可靠性。从行政手段来看,减少行政性收费与干预等。对这些答案,教师均给予了肯定评价。

但在对这则课例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与授课教师就经济对策进行商榷:

首先,就财政政策而言,一方面,根据“依法治国”的要求,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税收减免及财政补贴行为都必须在我国既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否则便构成行政违法;另一方面,根据WTO的“公平竞争”原则,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政府对任何行业或者企业的减免税优惠与财政补贴都应该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且必须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使信息能为国际社会所知悉。否则就可能为自己本国企业制造贸易壁垒,本国企业很有可能在该领域失去国际市场,最终得不偿失。所以,课堂中的政府在对服装业的出口困境采取财政补贴政策时,必须坚持审慎而为,依照市场规律和经济活动规则通过良性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难题,而不是揠苗助长,随心所欲。

其次,就货币政策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杠杆的操控权力均在央行,即使是央行在操控金融杠杆时也必须全面分析市场、金融、货币、国内国际整体环境。就国家、社会的整体经济对策而言,绝非像学生作答这般简单。

简言之,从《经济生活》知识的角度而言,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是单纯的权力干预,此时就需要任课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支撑来引导学生,引领课堂,而非简单的评价。

二、问题在哪里

通过对上述课例的分析,本人认为两则课例的共同的问题在于任课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经济对策”做出了“过于”简单化的处理。

教育活动作为浓缩人类认识的过程,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较多的知识,适当化繁为简并无不妥,但是,“过于”简单化的处理需要及时更正。尽管这种处理并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的),但是显然并不符合党的教育方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对于教育改革的任务规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我们在分析评价某些经济对策的时候,如果与实践的距离过于遥远,那么“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便极有可能落空,我们培养出来的很多孩子,虽然在纸笔考试中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时能力平平甚至束手无策,这显然背离了我们的根本教育目标。

从经济工作的实际情况来说,面对一定形势下经济对策的制定与实施,常常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企业层面的微观决策尚且纠结难解,国家层面的宏观决策则还要加上各方力量的复杂博弈,是一个更加艰难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教师对经济对策做出过于简单化的处理呢?如果不是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便只能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上寻找原因:从以上的第一则课例来看,教师对企业的经营对策做一个简短的说明并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而第二则课例则进一步证明了教师的评价与教学时间没有关系,而更多的是教师自身的理解有误所致。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完善,存在的“短板”,才是对经济对策做出过于简单化处理的根本原因。

三、路在何方

既然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无疑就是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所呈现出来的教师的知识结构的“短板”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短板”?怎样才能补齐这些“短板”?

从以上的两则课例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知识结构至少有以下两块“短板”——

一是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解不够深刻。从以上两则课例来看,教师对宏观层面的经济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刻。但是,根据一般规律,这些教师对政策理解的肤浅并不会仅仅限于经济领域,政治、文化等领域也会基本相似。

二是对微观层面实践活动的了解不够充分。从以上两则课例来看,教师对微观层面的经济实践活动了解不够充分。同样,根据一般规律,这些教师对实践活动了解得不够充分的问题也不会仅限于经济领域,政治、文化等领域也会基本相似。

为什么教师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解不够深刻呢?因为教师在任职前所受的师范教育中,学习的只是当时形势下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各项具体的政策不可能列入学习内容,一是因为这些内容极多,二是因为这些政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教师要想对当前实际执行的各项政策方针有深刻的把握,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为什么教师对微观层面的实践活动都了解得不够充分呢?这与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职业具有单纯性。一名合格的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教育岗位的基本历程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社会阅历要单纯得多。这种单纯,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不及其他职业深入具体,教师缺乏对具体实践的切身体验。

那么,怎样才能补齐这两块“短板”呢?

第一,是要加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的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性。教师必须意识到,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仅是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要求。“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自己对这些方针政策理解的深刻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要理解政策的内容,而且还要理解决策的背景、依据与程序。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学习资源还是非常充足的,只要有学习意愿,掌握这些东西并无多大困难。

第二,是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的了解。教师职业的单纯性,制约了教师的视野,致使教师们的眼界普遍不够宽阔,教学中的例证材料也不够生动。这些问题既使教学活动了无生趣,也间接限制了学生眼界的开拓。所以,教师加强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种社会实践知识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总而言之,持续学习是一名教师,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一辈子都不可间断的“功课”。通过学习,补齐自身知识结构的“短板”,教师自身素养便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也会日益合理,教学水平就会“水涨船高”,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作者简介:(谢伟,任教于海南省洋浦中学,省级骨干教师,海南省高中政治中心教研组成员)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课例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课例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