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的制度机制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必然路径

2016-03-01

学习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作风常态党员干部

作风建设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科学命题,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作风建设做出的重要部署。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要使制度建设延伸到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努力形成包含学习培训机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从严治吏的干部管理机制、严格规范的党内生活机制、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完备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在内的制度体系。

一、健全的学习培训机制是改进作风常态化的前提和基础

新时期,党中央针对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要求,其中摆在首位的是理想信念坚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健全的学习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培训,让党员干部真正形成思想认识自觉,为坚定理想信念,转变作风奠定思想基础。

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首先要有载体。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重大现实意义,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养成教育,着重围绕如何强化政治素质、精神信仰和纪律观念等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成为新时期培训党员干部的重要载体。其次是要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党员干部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固根守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所有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作为一条红线,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教育的必修课,加强自身政治纪律、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教育,加强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真正敬畏法纪、遵守规矩,保证不逾政治底线、不触道德底线、不踩法律底线。最后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与理论研讨、专题调研、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法,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只有通过完备的学习机制,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才能让党员干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是转变作风的前提和基础。

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是改进作风常态化的首要任务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全党的任务,是各级领导机关、党员干部担负的首要职责。要真正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严重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必须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

首先,联系群众机制是前提。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为主题,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制度、完善精准扶贫和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制度、建立民生工程公开承诺制度等等。通过严密的制度,让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急、所思、所盼,切实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其次,服务保障机制是基础。努力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烈、服务作风优良、服务能力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建立便捷高效的党员服务站点,拓宽服务群众的工作载体,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将服务群众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无钱办事”的难题,以此保障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第三,利益协调机制是核心。各级党组织要强化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群众根本利益、整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利益,使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融洽沟通、协调协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四,考核评价机制是关键。着力探索建立“为谁服务、对谁负责”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增加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并将其作为考核奖惩、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使群众真正成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和服务群众能力的考评主体。最后,群众监督机制是保证。践行群众路线,确保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还必须探索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增强群众监督意识、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强化群众监督效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三、从严治吏的干部管理机制是改进作风常态化的重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首先是从严治吏;党要管党,首先是要管好干部。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和改革规划纲要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在干部工作方面要形成包括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和干部激励保障在内的干部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选拔任用机制,能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制度,全流程实录与干部选任有关的会议纪要、民意调查等所有信息;建立倒查机制,强化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以制度防范“边腐边升”、“带病提拔”等违规用人现象,并对违规使用干部“零容忍”,一查到底,严厉惩处。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能让干部真抓实干。必须重视对干部的德和科学发展实绩的考察,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分类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了解、识别、考核干部,并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提拔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重要依据。严格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能让干部健康成长。重点健全完善领导职务任期制,坚持干部交流制度,改革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干部的管理监督要贯穿全过程,以预防、教育为主,做到惩防并举,把严格监管与关心爱护相结合,让党员干部在管理监督中不断成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良好的激励保障机制,能激发党员干部谋事创业。制定引进优秀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强化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通过建立激励保障制度,让更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受到重用,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严格规范的党内生活机制是改进作风常态化的有效途径

党性不是天生的,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历练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而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党内严格的政治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

以党员的视角而言,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既是党章对每名党员规定的基本义务,又是党员干部自觉进行党性锤炼、转变作风的有效途径。从各级党组织的角度来讲,则要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警示教育、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日活动等制度,不断提高党性锻炼的实效。以“三会一课” 制度为例,必须结合党员干部的实际业务工作,努力开创新的学习载体,探索新的学习方法,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读书征文、互动交流等形式和方法,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体系、根本性质与宗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与规矩意识。同时,必须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档案,以科学细化的考评标准,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公开检查成果。通过学习档案的建立,全面、系统、动态、客观地掌握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成果,并将此作为评价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状况、工作状况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从而让严格规范的党内生活机制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转变作风的“熔炉”。

五、完备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是改进作风常态化的有力保障

完备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是纠风治乱的直接而有效的力量,是改进作风常态化的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体系。只有强化监督制约,才能让坏的作风无所遁形。首先,拓宽监督途径,形成监督合力。把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形成监督制约的合力。其次,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切实做到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最后,形成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监督的新局面。改革信访制度、健全网监督平台,出台监督制约奖励办法,鼓励和引导新闻媒体与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增强社会监督实效。

猜你喜欢

作风常态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党员干部要姓“党”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