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6-03-0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朱国松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朱国松
初中数学阅读现状及改进策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朱国松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我们掌握各种阅读能力,当然也包括数学阅读。目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堪忧,原因甚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现状改进策略
提起阅读能力,人们想到的不是语文就是英语,往往忽略了数学。对于数学,只重视数与式的演绎和变换,而忽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发展。“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只有提高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才能巩固学生的数学思维基础,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1.数学课本——被遗忘的学习材料。在平时数学课堂中,老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地讲解,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讲,对数学题的阅读时间却很少,仅仅将课本当成习题集,甚至整堂课结束了学生连课本都没打开过。教师减少了对课本的关注度,降低了学生与数学课本接触的机会,数学课本成了数学学习的附庸品。这样,学生不知道知识的出处,无法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对我校16位数学教师的60多节课调查与统计结果显示,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只有近15%,而其中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方法进行指导的仅有8%。数学课本,成了被课堂遗忘的学习材料。
2.阅读能力——不得不说的痛。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到底怎样呢?笔者对本校初一数学期中测试中的一道数学阅读题解答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
例:一般地,若an=b,(a>0且a)则n叫作以a为底的b的对数,记为logab=n,如34=81,则4叫作以3为底的81的对数,记为log381=4.
问题:
(1)计算下列各对数的值:log24=____;log216=____;log264=____。
(2)观察4,16,64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log24,log216,log264之间又满足怎样的关系式:_______。
(3)logaM +logaN=____。(a>0且a≠1,M>0, N>0)
在答题的200个学生中,正确率仅有40%,大部分学生表示对于此题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弱,34%的学生表示不明白此题中的数学表达,25%的学生表示无法运用阅读到的数学意义进行再应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可见一斑。
3.阅读指导——隔靴搔痒。数学语言逻辑严密、思维严谨、语言抽象、内涵丰富等特点使数学阅读区别于其他学科,它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无比认真仔细、读写完美结合、积极主动领会内涵,更需要教师的指引。在现有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只是简单地“看”和“划”,由此带来的是学生浅尝辄止式的阅读,读不出要领,读不出疑问,得不出自己的体会,何谈见解与创新?隔靴搔痒式的数学阅读反而影响了数学教学。
二、初中数学阅读的意义认识
1.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只靠课堂教学是行不通的,还要与学生的个别学习相结合,而保证个别学习的有效进行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研究表明,大部分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因素就是他们的阅读能力较差。因此,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必须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2.有助于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数学教材是集结了无数数学专家的经验,同时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生理特征、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阅读价值极高。教材应是教师教学的根源,更应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据统计,在一堂数学课中,85%左右的学生能够听明白教师讲授的内容,不到50%的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分类、归纳、理解并可以运用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10%的学生在遇到复杂题目能思路清晰、准确无误地解决。“听懂——会做——会学”是三个天壤之别的境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阅读环节。因此对数学教材阅读的重视,和对数学教材教育价值的充分利用,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3.有助于提高数学理解能力。无论是学习数学还是应用数学,数学交流都是极为重要的。而数学语言正是数学交流的媒介,所以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基础。然而,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是很难使自身的数学语言系统得到充实和完善的。只有以数学教材为蓝本不断积累数学阅读,方能使学生自身的数学语言规范起来,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交流能力。
三、初中数学阅读指导策略
1.数学阅读材料的选定。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1)教材重要句段。概念、定义、公式都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对于这些重要句段的阅读需采取初读、精读两个步骤,对一些句段的精读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一课中,对“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这一性质的理解,通过阅读先抓住“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这个关键词,再通过对“0除外”的理解,就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了。又如在教圆锥的体积公式V=_时,通过阅读“圆锥的体积πr2h等于和它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让学生知道在计算圆锥体积时,只要先算和它同底同高的圆柱体积后再乘三分之一,这样数学对圆锥体积的公式记忆就更加深刻,解题时大大降低了错误率。
(2)教材课后材料。在数学教学时,由于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内容,教材会设计不一样的课后阅读材料。新苏教版数学教材一般设计“想一想”、读一读”、“你知道吗”等课后阅读材料。其中“想一想”一般以云图提问或学生讨论的形式出现在公式或例题旁,对其阅读即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能提醒学生所学知识的重难点与易错点。“读一读”、“你知道吗”则一般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也和所需掌握的知识息息相关。因其内容生动有趣,且有一定的提前性和拓展性,对其阅读即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课外阅读材料。近年来中考阅读理解题已成中考中的重点,意味着数学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数学读物,让学生了解数学故事、数学史、某些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其他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去关心生活中的数学,了解身边的数学信息,体验数学的实际价值,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数学阅读的指导方法。
(1)搭建平台,让学生能读。给学生阅读创造机会,形成学生阅读的大氛围。教师要提供足够多的数学阅读材料,实行多种多样的阅读,深入挖掘学生有限的数学阅读资源。可以每星期利用一节课给学生数学阅读,或每天空出15分钟专门用于数学阅读的教学,可以要求学生收集数学普及读物,也可以要求学生合作创作数学手抄报等,给学生创造一切阅读机会,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开展数学阅读。
(2)巧妙引导,让学生会读。
①读到理解。数学阅读必须是不理解不罢休,理解就是学习数学的通行证。对于一些重点的字、词、句要进行圈划,甚至是咬文嚼字。数学语言的理解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前提,如“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对平行线的概念的理解必须抓住关键的词语,“同一平面内”这是前提,“互相平行”告诉我们平行是互相的不是单开看的。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多读才会顺利理解题目,才能让学生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②读到比较。比较能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新旧知识得以联系,达到学习的正迁移,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如:“橘子有56个,橙子的个数是橘子的4倍,两种水果共多少?”与“橘子有56个,是橙子的4倍,两种水果共多少?”学生通过阅读会发现:虽然都是求水果共有多少总数,但橙子的个数却不同,一个是求几倍数、一个则是求一倍数。边读边比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重难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③读到疑问。“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养成从不同角度积极主动地去质疑和好问、会问的习惯。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商场里运来一批鞋子,其中女鞋占这批服装的30%,男鞋占25%,已知女鞋比男鞋多600双,这批鞋子共多少双?让学生边读边质疑:谁是谁的30%?谁是谁的25%?单位“1”又是谁?多次阅读让学生理清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长此以往,学生在读题时就会抓重点,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数学思维也就随之得到发展和培养。
3.及时反馈,让学生乐读。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通过学生数学阅读学习,及时反馈他们的成果,指引学生纵深发展数学思维。当学生发现独特见解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出现不准确认识时,要适时纠正和完善;当学生思维阻塞时,要适时引发新的认知碰撞。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环境、成功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将数学当作信息交流的工具,并反馈数学阅读信息,加强信息之间的交流,检验阅读成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而阅读是会学习的前提。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的数学,对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必须拥有的重要品质之一。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意义,彻底改变教学观,给学生多一点阅读空间,多一些阅读时间,多一些阅读指导,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无限空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牢固根基,让学生因阅读而成功。
【参考文献】
[1]黄伟.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阅读理解指导[J/OL].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3).
[2]吕冬梅.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南方论刊,2010 (A0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