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方式
2016-03-01黄坚敏
黄坚敏
(广东省佛冈县城北中学,佛冈 511600)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方式
黄坚敏
(广东省佛冈县城北中学,佛冈 511600)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导入方式和教学效果紧密相关.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设计、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思想品德课 课堂导入 高效
思想品德课程在形成学生的理论观点、政治态度、道德观念等方面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课堂导入犹如一台戏的序幕,虽简短,却是一个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新奇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下面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导入的方式.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是思想品德学科中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教师直接在黑板上板书标题,并引导学生从标题中找出关键词,然后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分析课题,进而导出新课.比如,在教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新课时,我直接板书课题“权利义务”四字,并在字下加点,让学生对本课的关键知识点一目了然.初问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让学生浏览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后回答,然后进一步追问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应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递进的轨迹逐步破题.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主题,给学生整体入微之感,既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延伸,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温故知新法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在复习、重新理解旧知识的同时,通过联系和过渡,达到知新的目的.温故知新法能够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有效衔接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知识.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尊重他人》时所设计的导入语为:“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诚实能使我们心怀坦荡,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也懂得了信任是人们感情的重要纽带,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做人不仅需要诚实、信任的良好品德,更要懂得相互尊重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尊重他人的意义和如何尊重他人.”一个问题就引起了学生对前面第二单元所学的有关诚实、信任等旧知识的温习、巩固,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这种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式可以在唤醒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学习新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乐词启迪法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动听的音乐旋律,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歌词内容,以此来启迪学生学习新知识是一种非常好的导入方法.因为它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而且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可谓一举两得.以七年级上册《共同建设集体》一课为例,上课前我先让全班同学欣赏歌曲《 众人划桨开大船》,让他们在雄壮有力、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讲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说说身边为集体贡献的感人事迹.接着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要主动为班集体的建设出谋划策.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四、运用隐喻法
隐喻也称为暗喻,其实它是一种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暗喻另外一种事物.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恰当地运用隐喻,可以把书本上一些深奥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进行简单化、形象化,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既听得明白又容易接受.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共享花季友情》一课时,上课前我先让几个同学谈谈生活中十字路口的交通灯规则,让学生简单地知道“绿灯行,红灯停,黄灯亮了等一等”的交通规则.然后把话题转到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上,告诉学生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男女生交往又要把握适当的尺度,就好比十字路口的交通灯,在什么时候该亮起红灯,什么时候该等一等,同学心中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界限.然后清脆地高喊“亮灯仪式开始!”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兴致勃勃地跟随我一同进入新课学习,课堂气氛顿然活跃起来,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五、故事触动法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适时地引用一些故事情节,对于学生而言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故事触动法比较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礼貌待人》时,我就利用了故事情节性的特点,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典故,使学生对学习新课产生兴趣.两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考当地政府的公务员,经过笔试和面试之后留下来符合条件的只有他们两个,但当地政府部门只招一个人,怎么办呢?当时的考官说让他们先回家,如果谁录取了自然会打电话通知.这时候,一个大学生不声不响就离开了考场,而另一个大学生在临走前向当时的几个考官鞠了一个躬,然后说:“你们辛苦了,为了面试我们,耽误了你们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此时的几个考官脸上带着微笑对这个大学生说:“明天你去单位报到,你被录取了.”这时候我趁机提问学生:“考官们为什么不录取第一个离开考场的大学生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他走的时候没有礼貌待人.”接着趁势我过渡到新课的学习:“没错,这就是礼貌待人对我们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礼貌待人的重要性.”总之,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故事,把一些枯燥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故事情节当中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渐入佳境.
六、视频导入法
为了提高课堂效果以及学生听课的兴趣,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入中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视频,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视频导入法是新课导入的一种方法,它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磨砺坚强意志》的教学时,我播放了“17岁女孩一只手‘撑’起一个舞台”视频短片,视频主人公王君如凭借坚强的意志,用一只手“撑”起了一个舞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七年级下册《乐观向上》教学时,我播放了“无指少女郑桂桂展现惊人钢琴天赋”的视频短片,郑桂桂天生右手没有手指.然而手部残疾的她却凭借乐观向上的精神,练得一手好钢琴.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精彩的片段吸引住了,视频播放完毕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看了视频,你在她身上看到了什么品格?”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乐观、坚强.”这样的视频导入法,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视频的欣赏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确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理解品质的重要性.
七、情景表演法.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如果课堂导入纯粹是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听,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课堂效果也微乎其微.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从表演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情景表演法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场景,让学生从场景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抵御不良诱惑》时,我事先安排八个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情景表演,情景一:两个学生表演《考试一刻》,一个靠自己真才实学认真作答,另一个则想通过作弊获取高分数;情景二:两个学生扮演《网吧门前》中的角色,一个是在网吧门前徘徊的学生(旁白:我是该回家还是先进去玩玩?),一个是高举“包吃包住包好玩”广告牌的网吧老板在门口招揽生意;情景三:《愉快周末》中两个同学碰面,A递给B一根烟,旁白A:难得周末,下馆子喝喝酒去.B犹豫了:我们还是学生,喝酒不好吧?A:我们偶尔喝喝酒问题不大;情景四:《放学路上》,一个学生扮作小贩,鬼鬼祟祟地向经过的学生兜售暴力、色情光盘,还大言不惭说便宜又刺激.让其他同学结合四个情景表演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设置情景表演法,极大地展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让课堂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做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新问题、学习新内容.
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无论选择哪种课堂导入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以及课堂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多加研究和思考,充分考虑课本知识、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当今社会现有资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责任编辑:邓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