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几点认识

2016-03-01唐兰

西藏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同学

◆唐兰

对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几点认识

◆唐兰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以及对这门课程的喜爱,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兴趣学习,为将来能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以及成为这个行业的接班人打下基础。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经过不断地观摩、思考与探索,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成果应用于生活,教学方法也可以取之于生活,我们可以将生活中许多轻松、幽默、诙谐的情境创设到我们的教学中。在信息课堂上,同学们喜欢上实践操作课,不喜欢理论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学习理论知识《计算机的发展》一课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将计算机的发展改编成“计算机家族”。给同学们讲述一个高科技“家族“几代人发展的小故事,引入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对计算机爷爷、爸爸、儿子、孙子等的性能、特点、功能的介绍,让学生们进行分析、比较,谁更好、谁更强,并让大家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第五代计算机的特征。在学习《防治计算机病毒》一课中,我们也可以编制一个剧情,设置“杀毒程序”和“病毒”两个正反面角色,为他们编排精彩的对话,将各自的“特征”、“功能”、“作用”、“危害”、“预防措施”等编写其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背台词,记得又好又快的同学先表演,每位同学都想要争取到优先的机会,于是都在竭尽全力地背诵。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不仅增强了课堂的活力和趣味性,同学们也乐于接受,老师教起来也轻松,教学任务也能够完成得很好。

二、注重任务驱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适当地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完成任务,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任务驱动对教师选择的“任务”也有很高的要求,它必须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得到学生的好感,否则学生就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又要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太难,也容易打击小学生的兴趣。

安排任务时可以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任务难度为初级。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自由创作。比如,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了《制作卡片》、《录制与处理声音》、《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等多种实践操作课,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创作,题目自定。对于这个任务,学生的发挥空间很大,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兴趣高,劲头足,易于完成,并且能够增强他们创作的自信心。

第二阶段,任务难度为中级。可以让同学们给自己的作品添加背景音乐或者添加一个GIF小动画(音乐文件和GIF动画文件放在桌面上)。虽然这个任务有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丝毫不影响同学们的热情,反而对他们有了一定的挑战性。因为我们已经学过《查找信息》一课,在网上找资料,大家已经手到擒来,只要在网上找到“插入”的方法,按照操作方法去做就可以了。

第三个阶段,任务难度为高级。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作品的特点在网上下载资料,比如“音乐”、“图片”或者“文字”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在这个阶段,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适当地提示,以帮助同学们完成任务,增加信心。

通过层层“任务驱动”,不仅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锻炼大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功、自信和经验,为他们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注重集体力量,激发学生团队学习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掌握知识的速度也不一样。关键时刻如果能够发挥团队的作用,采用传、帮、带的形式,让一个老师变成几个小老师,鼓励人人争当小老师。

在教学前给学生们分团队并设置荣誉称号,在教学中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多种小活动如“记忆接力比赛”、“实践操作比赛”、“回答问题比赛”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和小游戏,让各团队进行竞赛、评比,促使小组成员紧紧抱成一团。特别是在“实践操作比赛”中,在荣誉感的驱使下,会的同学主动帮助不会的,不会的会找小老师请教,营造一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人人都在请教,人人都在教别人,这样的学习情境使个体差异的学生能够放下害羞心理,勇于求助于同学,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增强团队成员的紧密性和互助性。使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重要。

四、注重课堂激励,激发学生兴趣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激励是兴趣产生的根本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运用激励教学法,多使用鼓励和肯定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要让学生多阐述和表达,并鼓励他们多说、多想,不管他们说得正确与否,都应鼓励他们,让他们信任老师,对老师无话不说。学生们在阐述自己作品的时候,可以请全班同学来当小老师进行点评。集体的参与不仅可以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动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对自己的重视。每个学生的点评,老师都可以对他们鼓励一番,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让学生获取学习的快乐,享受成功的体验。经过老师的鼓励,同学们的畅所欲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激烈的互动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让同学们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让学生们在这堂课中找到自信,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方法有很多,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断创新的意识,拥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敢于动手动脑的热情,相信大家总会找到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拉萨市城关区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吝建平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情境同学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