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3-01罗芳

西藏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牧区西藏汉语

◆罗芳

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罗芳

本文主要针对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在师资、语言环境、教学和语言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借鉴。

西藏农牧区;汉语教学;问题;对策

在西藏,汉语是一种重要的工具。使用汉语,可以让西藏人民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眼界,并且更好地建设西藏。学习汉语,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族团结的需要。对于农牧区人口占多数的西藏来讲,农牧区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西藏教育质量的高低。

一、当前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6年6月和7月,笔者分别对参加2016年“送教下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项目的30名小学语文教师和在西藏那曲索县小学随机抽取的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计70份,回收问卷70份,回收率100%。随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汉语教师队伍质弱,民族比例失衡

首先,当前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师数量仍显不足。调查显示小学汉语教师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27.74%。师生比方面,总体上乡村小学汉语师生比为61.38%,县镇为55.14%,城市为52.31%,可见小学汉语教师承担的教学人数均在一个班以上。从具体小学情况看,县镇小学平均每位教师承担的人数最高达到106人,最低不足35.4人。乡村小学,平均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人数,最高为71人,最低为15.1人。可见,各小学之间汉语师生比存在较大差异。应当在师生比较高的学校适当增加小学汉语教师,降低师生比。

其次,民族比例失衡。县镇教师中,藏族教师和汉族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76.47%和21.57%,乡村教师中藏族教师和汉族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92.92%和3.53%。民族学生尤其是乡村学生,由于学前汉语水平较低,低年级阶段汉语课堂宜采用双语进行教学,而能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汉族教师比较少,因此在低年级阶段,由藏族教师教学汉语比较适合。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汉语听说能力,应该采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由汉族教师教学汉语课比较适合。因此,在乡村小学,民族教师比例过大,应该适当增加汉族教师。

再次,在年龄、教龄、职称方面存在断层现象。年龄方面,当前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小学汉语教师比例为80%,年龄在30-39岁之间的教师占20%。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不足,缺乏老年教师。教龄方面,有45%的教师教龄在1-5年,有28%左右的教师在6-10年,有15%左右的教师在11-15年,极少有16-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职称方面,中级职称的教师占一半,其余为小学二级和未评级别,极少有小学高级教师。

最后,毕业来源上存在近亲繁殖。从毕业学校来看,只有15.93%的教师来自内地学校,其余教师均毕业于区内院校。区内学校教学资源、模式等相近,毕业生知识结构、教学理念与方式大致相同,不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成长。

(二)语言环境缺失,汉语实践机会较少

在西藏农牧区,影响学生汉语学习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均不容乐观。

家庭环境方面,父母的学历、汉语水平不利于学生汉语学习。县镇学生父亲和母亲文盲的比例分别为25.7%和42.2%,乡村学生父亲和母亲文盲的比例分别为53.2%和59.6%。学历为小学的县镇学生父母分别为46.8%和34.9%,乡村为40.4%和35.8%,学历为中学和大学的较少。学生父母的学历低,导致父母汉语水平不高,很难胜任辅导孩子汉语功课的重任。导致辅导或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的父母较少,仅占六分之一。

学校环境方面,课外用语不利于学生汉语学习。农牧区小学教师和学生课余大部分时间使用藏语,这样不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用汉语进行口语交际。

(三)重视知识记诵,忽视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记诵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汉语能力培养。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偏重于让学生记忆汉字的“音”和“形”,忽视对“义”的掌握,不利于让学生将汉字“音、形、义”进行捆绑记忆,导致学生能读却不理解意思,心里有想法却表达不出。在练习方面,教师偏重于设计识记类型的练习,较少设计运用类型的练习。例如较多地设计听写汉字、看拼音写汉字、给汉字注音等练习,而阅读分析、词语运用类的练习设计较少。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容易上成翻译课,忽视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的“讲”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项能力关照

当前农牧区汉语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书面考试,考核的主要是学生的读写能力,忽视了对听说能力的考核。汉语在农牧区,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工具,听说能力异常重要。由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导致在教学中,教师同样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践行者,在实际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良好的教师队伍对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都有很大作用。同时,教师的职业素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教学能力都是影响着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不断构建高素质、高质量的汉语教师队伍,不断促进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发展。[1]首先,要提高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定期组织汉语教师进行培训,包括汉字的标准发音、字词含义、语法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使汉语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其次,加大汉语教师的条件待遇。汉语教学是一项社会任务,因此,全社会要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汉语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最后,和各大高校进行合作,特别是师范院校,进行人才订单式培养。政府部门在政策上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对进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育工作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

(二)充分营造汉语环境,活跃汉语学习氛围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活跃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汉语学习中来,实现汉语教学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汉语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发挥教学课堂的重要作用。教学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汉语言教学场景,让学生感觉到汉语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利用图片、实物以及多媒体等方式创设汉语教学情境,将所要教学的汉语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性,在特定的环境中受到相应氛围的影响,从而潜移默化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汉语学习中来。其次,营造浓厚的校园汉语氛围。在校园的宣传栏,标语等都需要使用汉语,构建专门的汉语文化走廊,营造良好的汉语文化氛围。

(三)加大教材的编写力度,增强教材的适应性

教学是一项实效性和时代性较强的工作。对于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来说,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载体。教材的编写要具有针对性、地域性和实效性。即针对不同地域和不同阶段更新汉语教材。同时除了注重学生生活语言用语的教学,还应该立足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进行技能训练,从而提高汉语教学质量。此外,当前汉语教材中经典篇目较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如诗歌)的篇目安排较少,应该在修订中适当进行调整。

[1]吴涛,买买提吐尔逊·阿布都拉.少数民族高中双语班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4):70-73.

※项目资金:2015年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5BKJ001)

作者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张暇

猜你喜欢

农牧区西藏汉语
都是西藏的“错”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追剧宅女教汉语
神奇瑰丽的西藏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