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01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综治治安校园

黄 龙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 21002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安全稳定问题也变得更为复杂,传统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机制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全面抓好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已成为高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如何应对新时期治安管理出现的难题和变化,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是摆在当前高校管理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背景和内涵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也是预防和治理犯罪的有效途径。它是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各部门齐抓共管,各条战线通力合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稳定。[1]国家设立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五个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其中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强对教育领域治安工作的专门指导。

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其治安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校事业的发展,其政治稳定对社会的政治稳定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早在1996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另外,《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第10条规定:“高校应建立健全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落实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协调校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做好学校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渊源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个内部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概念可以理解为:在高校党委和校(院)长领导下,依靠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多种手段预防、减少和控制各种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和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创造和谐的校园安全环境,维护高校教科研的稳定秩序。[2]

二、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内部相继成立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等综治领导机构,在高校党政领导下,从政治稳定、治安管理、消防安全等多方面加强校园治安及周边环境治理,指导、协调、督促推动各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指导本单位各部门建立健全并组织实施治安责任制;督促各单位落实安全防范和治安管理等各项措施,开展国家安全、法制教育、治安防范、防火、纠纷调解、大型活动安保等工作。高校综治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多为保卫、宣传、后勤、学工等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学院(系)等教学机构,由于参与部门涉及面广,有利于协调各方力量开展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二)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1.高校发展迅猛,校园内外环境日益复杂: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阵地,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有些高校盲目扩招,多校区办学,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教育并存,生源繁杂,这些因素已成为高校治安管理的新难题,由此带来的校园安全风险不断增加,而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不到位,从而出现各种治安隐患。另外,一些高校后勤产业社会化,校内食堂、商业网点对外承包经营,校内基建项目施工,造成外来人员日益增多,社会闲散人员借机混入进入校区,影响校园治安秩序。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同样不容乐观,以高校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餐厅、酒吧、网吧、游戏机房、发廊等场所群聚于高校校园周边,其中有的“公共娱乐场所违法违规经营,无照摊贩摆摊设点,治安秩序混乱”。[3]这些活动场所极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对大学生的生活会造成恶劣影响。

2.学生安全和法律意识淡薄,防范能力较弱:当前,我国治安形势复杂,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单纯和缺乏辨别能力等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出自独生子女家庭,在相互攀比等心理的作用下,很容易误入歧途。有部分学生从小受父母娇生惯养,心理问题突出,经受不了学习、就业、情感等挫折,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产生厌世轻生念头。在保卫工作实践中,还有个别学生辨别真假是非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较弱,成为不法侵害的主要对象。当受到不法侵害时,没有寻求正当途径保护自己,从而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其前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综治机构运行不畅,考评机制不健全:一些高校并未有效发挥综治组织机构的协调职能作用,有人认为学校保卫部门是学校治安工作的主管部门,校园治安综治工作就是学校保卫部门的专职工作。校园治安综治工作涉及诸多问题,仅靠一个保卫部门来解决显然是行不通的,如开展一项大型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可能要涉及保卫、宣传、学工、团委、相关学院(系)、后勤等诸多部门,如没有学生主管部门参加,就不能有效开展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自然不高。再如危化物品、特种设备管理等问题由特定部门监管,单靠保卫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此外,由于治安综合治理主要集中在保卫部门,而涉及安全稳定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不少高校没有把综合治理摆在全校工作的议事日程来统筹研究和部署。有的对综合治理目标认识不清,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领导责任意识不强,使一些部门负责人产生了与自己关系不大、安全责任轻的思想,综治机构变得名存实亡。

4.安全教育活动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目前,还有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集中授课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课堂教学大多是灌输式的教学,偏重于灌输教育,教育方法简单,课程单一,枯燥乏味,教育效果差。因缺乏创新教育手段,轻视实践教育环节,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安全防范意识并未得到有效提升。

三、新形势下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当前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几年来综合治理的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综合治理体系。

1.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目标管理考评机制:责任制是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和制度保障,通过在高校内部逐级设立综治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建立职能部门和教学机构责任体系,由校党政领导与分管校领导签订责任书,分管校长再与相关二级单位签订责任书,各二级单位内部再签订三级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建立完善的综治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根据各单位的不同职能,制定不同的考评标准,建立评优奖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将考评与各单位评优挂钩,将考核结果与被考核单位教职工的评优和领导的评优聘任相结合,奖罚分明,从而督促各单位加强安全防范工作,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2.依靠群众,突出群防群治作用:建立群防群治工作网络,建立两级群防群治工作网络,即在各单位建立一级基层治保网络,各单位内部建立二级治安防范、动态信息和安全教育网络。同时建立群防群治队伍,如校园安全志愿者队伍、义务消防员队伍等组织,发动教工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协同治理能力,从而建立校园治安防控长效运行机制。

3.重在防范,实现校警联动机制:当今,规模上万人的高校已不在少数,内部保卫机构的力量就显得薄弱,需要借助社会警力加强防范。安全防范工作有观点认为,开放的校园就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对它的治安防控工作应当采取与社会面治安防控相一致的工作方法,即以警察勤务为主导,以校园安全保卫组织为辅助警务力量,全面实现与社会面治安防控接轨。[4]因受警力资源限制,公安机关不可能全天在校内巡查值守,在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通过设立校园110治安报警点,与辖区派出所建立报警联动机制,确保能在案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联系公安报警平台。另外,公安机关派巡逻车定期来校内巡查,增强威慑力量,快速处置应急突发事件。

4.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安全教育方式: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大学生是一个易对新生事物产生猎奇心理的群体,通过创新手段发动学生接受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必会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比如将书法、绘画等文化元素加入到安全教育活动中,开展安全教育小品、微电影作品征集等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微博、微信等)发布安全提醒等方式,将会产生显著的教育效果。

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既给高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实践证明,建立科学、完善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促进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安山,严励.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辞书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2]丘丽丹.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的内涵解读[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8-30.

[3]年鉴编写组.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鉴(2004)[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

[4]李伟清.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3):95-98.

猜你喜欢

综治治安校园
Me & Miss Bee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企业综治举措的创新
基于知识管理的建设企业治安管理模式
做好国有企业综治保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做好国有企业综治保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彭泽县审计局被评为“2014年度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