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浓浓语文味 深深人鸥情
——《老人与海鸥》教学与评析

2016-03-01执教王林波特级教师评析李斩棘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11期

执教/王林波(特级教师)评析/李斩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出老人与海鸥

师:同学们,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看大屏幕。

(课件播放一组人类与动物融洽相处的温馨图片)

师:看完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生:这些动物和人的关系特别亲密。

生:动物是人类最真、最忠诚的朋友。

生:人类和动物的相处是非常融洽的。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老人和一群海鸥,读一读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故事。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来,我们齐读课题。

【点评:课堂伊始,王老师用一组人与动物融洽相处的温馨图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看过图片,王老师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无需启发和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非常真诚,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展露无遗,整个单元的主题悄然渗透。】

二、分组学词,初识老人与海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读完的同学可以坐端正了。王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善于学习,有的同学读完了课文,发现其他人还没有读完,他就开始了第二遍的默读。王老师还特别欣赏这个男孩子,别人读完课文都坐端正了,他依然坚持按照自己的速度读完了整篇课文。同学们,加上课前的预习,你一共读了几遍课文?

生:我读了三遍。

生:我读了四遍。

师: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这一课的生字相信大家都一定会读了。我来考考大家。来,看看这两个词怎么读?

(出示词语“应声而来”“应声跃起”。指名读。)

师:这组词语中有一个多音字非常容易读错,不过这位同学读得很正确,值得表扬。

(出示词语“撮嘴呼唤”“抑扬顿挫”。指名读。)

师:读得非常好!大家发现了吗?这组词语中有一个偏旁多次出现,是——

生:提手旁。

师:对,其中,提手旁的“抑”和“挫”还是应该学会书写的生字呢!(出示“抑”的字源)高高昂起的头被一只大手用力地按了下来,这就是“抑”,左边是提手旁,右边就是“昂”的下半部分。这个字原本的意思就是往下压。仔细观察一下,“抑”的右半部分和“昂”的下半部分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抑”的右边高一些;“昂”的下边要矮一些,粗一些。

师:是啊,就像我们俩站在这里,你非常苗条,而我呢?有些胖。来,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字。

(师范写“抑”,生练习书写“抑”“挫”。)

师:刚才的这组词语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不过接下来的这组词语就难了,其中的多音字很容易读错。谁来试试?

(出示词语“盘旋翻飞”“白色旋涡”“扇动翅膀”“炸了营似的”,指名读。一生把“白色旋涡”的“旋”读成了四声。)

师:谁来帮帮她?

师:非常好!这里的“旋”要读二声。来,你再读一遍。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两组词语吧!一、二组同学读第一竖行的四个词语,三、四组同学读第二竖行的四个词语。

(生读)

师:同学们读了这两组词之后,眼前一定出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定也明白了课文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哪两件事。

生:一件事是老人在喂海鸥。

生:另一件事是老人去世了,海鸥参加老人的葬礼。

生:是海鸥在送别老人。

【点评:此环节王老师主要做了三件事:检查预习,学习字词,整体感知。特别是在字词方面真正落实了课标精神,不仅引导学生会读会认,还注重写字。在识字方面教师的教法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字音、字形、字义上分组学习,找共性,找不同,同时还渗透了多种识字方法。在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会发现王老师的字词教学原来一直在为主问题服务。因为他所选出来要学习的字词,正是从这两件事情当中选出来的“关键词”。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两件事也就不说自明了。】

三、关注表达,深化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之情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在写老人喂海鸥,画出相关的句子。

(生浏览课文,勾画相关的语句;师巡视指导,及时肯定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师:你画出了哪句话?谁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喂过鸽子?是怎样喂的?

生:我把玉米豆随便往地上一撒,让鸽子啄。

生:我把买来的鸽子食放在地上,鸽子就会飞过来吃。

师:可是,这位老人却与我们不同,他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亲情般的温暖,请同学们仔仔细细地读读这句话,把能够触动你的词语画出来。

生:我画的是“很小心地”。

师:大家看,在“放”这个动作前面加上了一个修饰词“很小心”,就让我们有了一种暖暖的感觉,感觉到老人对海鸥的关爱。我们能不能也用上这种表达方法,把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之情表达得更充分呢?

(出示句子,生补充。)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_____地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_____地呼唤。

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轻轻地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亲切地呼唤。

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赶快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亲昵地呼唤。

师:有了这些词语,这句话读起来就更感人了。来,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这位老人步行20多里路,才来到翠湖,看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海鸥,他会怎样呼唤海鸥呢?请同学们联系下文,想一想,和同桌互相说说。

(配乐播放海鸥飞翔的图片,生交流。)

生:孩子们,快来啊,我给你们准备了新鲜的食物,快来尝尝吧!

生:独角,公主,我给你们带了好吃的,赶快来吃啊!

师:老人来到翠湖,只为了跟海鸥相伴,他这样呼唤——

生:灰头、老沙,你们还都好吧?

生:独脚,你可要照顾好自己啊!

生:孩子们,我不在的时候,你们要相互照顾啊!

【点评:此环节的教学,是王老师浓浓语文味儿课堂的集中体现。从画词语谈感受,到给词语加修饰词,到尝试运用说话训练,学生在其中阅读着、思考着、圈点着、勾画着、分享着、表达着、积累着、内化着,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慢慢提高。】

四、品读补白,体会老人与海鸥间的深情

师:刚才,大家一定还画出了另外一个写老人喂海鸥的句子。

生:“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想想看,老人什么时候放食物会快一些,什么时候放得会慢一些?

生:海鸥多,吃得快的时候老人会放得快一些;海鸥吃饱了,这时候老人会放得慢一些。

师:这哪里是海鸥依着老人的节奏,分明是——

生:老人依着海鸥的节奏。

师:看,有一群海鸥飞来了,老人会怎么放——

生:(读得比较快)“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很多海鸥都吃饱了,悠闲地散着步,这时候老人会怎么放——

生:(读得比较慢)“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如此有节奏感的场景多像是一首诗啊!把文字变成诗行:“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指名读,齐读。)

师:反复读着这段话,你有没有看到什么样的画面或是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呢?

生:我听到了海鸥的鸣叫声。

生:我听到了鸥群扇动翅膀的声音。

师:在老人听来,海鸥叽叽的叫声就是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源于——

生:老人对海鸥的爱!

师:在如此爱海鸥的老人眼中,眼前的景象不仅仅是翻飞的白色,有声有色的乐谱,也是一幅画,一道风景。

(课件出示)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构成/一幅_____的画卷,/形成/一道_____的风景。

师: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生:构成一幅白色的画卷,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生: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卷,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生: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师:来,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前半部分齐读,到补充的部分学生读自己填写的内容。)

【点评:品读文本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当学生对文本内容能够正确、合理地把握时,学生会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皆出自自己的口,这个时候就已经达成习作指导的目的了。在“习作难”的声音里,看到这样满是浓浓语文味儿的阅读教学课堂,可以肯定地说,习作,不是非得拉开架式才要谈的话题,其实,习作指导完全可以在每节阅读教学课上落实。与此同步,在反复的阅读当中,在反复的品味当中,学生的语感很自然地就得到了培养。】

五、设置悬念,激发对老人与海鸥的深入阅读

师:老人喂海鸥是一天的事情吗?那是多久的事情啊?在文中找一找。

生:(读)“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十多年来,每天必来,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海鸥就是老人的亲人,老人就是海鸥的亲人。(出示图片,配乐。)大家看,这就是那位一直关爱着海鸥的老人——吴庆恒,他被称为海鸥老人。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随着时间的流逝,颜色会褪变,但是有一种情却永远不会变淡,那就是——

生: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之情。

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情。

师:来,让我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深情齐读)

师: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都会来看望这群海鸥。然而有一天,老人却没有来,第二天、第三天,老人依旧没有出现。我们却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配乐,出示图片:老人的遗像前海鸥翻飞)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海鸥又会怎样送别老人?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正确书写本课所学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大家还可以登录王老师小语工作室,阅读更多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文章,网址是:http://qidianyu wen.blog.163.com。

【评析】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语文味儿十足的语文课堂?王老师的这节课就给“语文味儿”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从整个教学流程看,王老师设计得非常简捷、自然、流畅,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这足以说明王老师研读教材的深度和阅读思考的广度。语文课,一定要用语文的方式思考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学语文,用语文的方式让学生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下面,仅就王老师第三个教学环节中蕴含的教学理念,谈一谈语文教学那浓浓的语文味儿。

快速浏览。这是一种为寻找问题答案而采取的阅读活动,老师们很少采用。因为学生之前读文时间已经足够长,为教给学生一种快速寻找相关内容的方法,王老师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组阅读训练活动。

画出相关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最淡的墨香胜过最强的记忆力。读书要留下印记,这样印象才会深刻。所以,在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同时,王老师也不忘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勾画出来,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培养。

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当阅读到读通、读顺的程度时,学生会有表达的冲动,他们乐于跟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对于学生的表达,王老师给予了帮助和鼓励。不管他们说得好与不好,都非常热心地肯定他们的阅读所得,因为每一份表达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创造,都来之不易。

关注表达的作用。“很小心地”作为一个修饰词语被王老师单独拎出来讨论,为的是让学生明白表达原来可以这样充满诗意。的确,如果阅读不出语言背后的情感,就很难体悟到文字的温度。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表达得如此朴实、真诚。

换词比较,让学生充分实践语言。当体验到语言的情感和温度的时候,学生会有又一轮的表达欲望,他们也想试着表达自己。所以这时候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让学生“呼唤”海鸥。这是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机会,从孩子们的呼唤当中,对海鸥浓浓的情感、对文本浓浓的情感就出来啦!

反观当前很多语文课堂,老师们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预设,为问完自己课前准备好的那些问题,课堂上很少给学生阅读品味的时间,很少给学生读读写写的时间,勾勾画画的机会。结果就形成了当前的学生阅读没有思考,阅读没有积累的现状。改变这种现状的方法唯有像王老师这样,跳出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课堂多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等语文学习的习惯,尽量通过课堂让学生学会积累字词的方法,积累语言的方法。课堂多设计语言交流活动,多给学生交流、表达、动笔的机会,我想,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正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