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汉字的奥秘
——《识字七》教学及点评
2016-04-16执教许璐点评曹刚
执教/许璐 点评/曹刚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巩固字音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记得我们去过哪些地方吗?
生:江南,海岛,塞北,高原。
师:没错,祖国各地美景各具特色,美得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回顾一遍吧!(生背诵“识字六”)
师:说到美景,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处美丽的庭院。(课件显示情境图)这处庭院的景色怎么样啊?
生:景色可真美,到处是碧绿的树,还有一个小亭子。
生:我发现亭子边走来一个人……
师:小朋友们真会观察!这幅图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一位诗人有一天起了个大早,于是便决定出门去散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处庭院边。这里的树木枝叶繁茂,茂密挺拔,他不禁来了兴致,往远处的小亭子走去。快到小亭子边了,忽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于是他停下脚步,侧着耳朵静静地听……同学们,你们猜猜是什么事呢?
生:他应该是听到什么有趣的声音。
师:别急,这位诗人还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去诗里找一找答案吧。(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小诗)
(生自由读诗)
师:找到答案了吗?他听到了什么?
生(齐声说):鸟叫声。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也找到了答案,但是要想读得更好,还要先和这些生字打打招呼。(课件出示加拼音生字)
【点评: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师以诗歌故事和情境图片的形式,引出诗歌,并出示要认识的生字,将学生带进美丽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进入学习情境,为后面的识字、写字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交流方法,识记字形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
生(齐声):认识。
师:老师没有教,你们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生:我在小区楼下停车的区域见过“停”这个字,所以我认识。
生:我有一次出去玩,在指路牌上见过小亭子的“亭”。
生:我见过“禁止鸣笛”的指示牌,中间有个“鸣”。
生:这个“深”我见过,有的游泳池里树立一个警示牌,告诉我们是“深水区”……
师: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啊!你们能从生活中认识这么多的字真了不起。那么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平时在课堂上我们是怎么学习生字的?
生:先让我们读,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认清字形;指导学法,学会运用。
师:对,学习一个生字就是了解它的音、形、义。现在就让我们喊喊它们的名字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字,不会的或者难读的多拼读几次,开始吧。(生自由读生字)
师:谁最先来挑战?(指生读词)
师:有没有你想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地方?
生 :“ 亭”“ 停”“鸣 ” 都 是 后鼻音。
师:火眼金睛,请你当小老师领读。(生领读)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耳”是特殊韵母,还有“深”是翘舌音。
师:找得真准确,我们一起再读一次。(生齐读)
师:(点击课件,去拼音)去了拼音你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来试试吧!
(生开火车接力读字)
【点评:儿童的特点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对生字的识记要采取多种方式,发现学生的无意注意,反复识记。在这里教师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齐读,开火车巩固读,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强化。】
三、掌握字理,理解字义
师:小火车一下子就开到了头,真棒!现在我们读准了字音,认清了字形,接下来要怎么学习呢?
生:我们要了解字义了。
师:没错,你已经了解方法了,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0页,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和生字,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生:这个“亭”字与图中的小亭子很像。上面的点横是亭顶,亭子中间的窗户就是“口”,秃宝盖就是亭檐,下面几根柱子就是“丁”。
生:这个字很像这座小亭子。是照着小亭子的样子造出来的吧!
师:小朋友真会学习。看着图上小亭子的样子就记住了“亭”字的字形。古人就是根据亭子的样子而创造了“亭”这个汉字。再读两遍,牢牢记住这个有趣的“亭”字吧。
师:再看看这幅图(课件出示“鸟”的图片和生字)谁来说一说?
生:这是一只小鸟。
师:(课件出示填空)能根据老师的填空说完整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生:这是一只美丽的鸟。
生:这是一只可爱的鸟。
师:多么漂亮的一只鸟啊,小朋友能借助图来识记这个字吗?
生:“鸟”的一撇就像鸟嘴,一点就像鸟的眼睛,竖折折钩就表示鸟的身体,长长的一横就像鸟的爪子。
师:对啊,“鸟”的字形多像只小鸟啊。我们一看到“鸟”这个字,就能联想到小鸟的样子。古人真是聪明!字形就是事物本来的样子,这样的字你还知道哪些?
生:山、日、月、火……
师:这些字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
生:象形字。
师:没错,同学们真聪明,一起去象形字大家族看看吧。(播放象形字视频)
师:好了,告别了象形字后,让我们回到书本中,继续说说你的发现吧!
生:“停”的单人旁就是图上的那位诗人,右边的“亭”字就表示图中的小亭子。
师:那么,结合字形,你明白“停”的意思吗?
生:人来到小亭子边不走了,不走就是停下了。
生:老师,我明白了,这就是人站在那儿不走了的“停”,是停住了。刚才那个是小亭子的“亭”。
师:真聪明!看着图意就明白了“停”字的意思。结合意思你能给它找个好朋友吗?
生:停止。
生:停车。
生:停留。
师:真好。小朋友们自己看图学会了生字。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这样的识字方法一起学习后面的生字吧!(课件出示“闻”的图片和生字)
生:外面是扇门,门里有个小孩子,门里的孩子竖着耳朵在听。
生:因为有个门,里面有孩子在听,所以这个字就是“门”加上“耳”,就是“闻”了。
师:真会学习,看到这里你明白这个字的意思了吗?
生:就是听的意思。
师:对,书中的小孩儿是用耳朵在“闻”鸟鸣呢。还有一个字谁来说说?(课件出示“鸣”)
生:这只鸟张着嘴在唱歌,所以比之前的“鸟”字多加了口字旁。
生:鸟儿叫得用嘴,所以“鸣”要加口字旁。
生:“鸣”就是指鸟儿在叫。
师:对,所以“鸣”就是叫的意思。想一下,鸟儿发出了什么声音?
生:叽叽、喳喳、啾啾……
师:(课件出示象声词)看看它们,有没有共同点?
生:都有口字旁,它们都需要用嘴巴发出声音。
师:你很会总结。看看这些字多有趣啊,像这样由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能表达新的意思的字你们知道它们共同的名字吗?
生:会意字。
师:交流一下吧,我们学过哪些会意字?(课件出示识字三内容)
生:看、尖、歪……
师:知道得真多啊。我们通过看图认识了四个有趣的生字宝宝,还借助图记准了字形,知道了字义,真会学习。
【点评:在指导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把字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学会生字,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在和学生交流课外识字方法的同时渗透课堂识字的要求,既能在不动声色中渗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由此让学生自己发现识字的规律,自主了解本课生字的字形字义。】
四、学以致用,初读小诗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字放回到小诗中,还让拼音宝宝回家了,大家还能读好吗?(显示隐去生字的小诗)请小朋友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练读诗文)
师: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好诗的节奏与停顿。先听老师范读。
(师范读,然后指名读,齐读。)
师:你们读得可真好,这首诗里的故事更加有趣,下节课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
【点评: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之一。在学生掌握了字音,了解了字形,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结合课始出现的诗歌,引导学生再读。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检测了学习效果,同时,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发现汉字的奥秘,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为基础的朗读,就可以出自心,发自情了。】
五、指导书写
师: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写字。(课件显示“亭”“停”“耳”“闻”)仔细观察这些字,说说怎样写好它们呢?
生:“亭”字“口”扁宝盖长,“丁”的竖钩立中央。
生:“停”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生:“耳”的最后三笔两短,一长。
生:“闻”的门字框要写得大一些,这样“耳”才能舒服地待在里面。
师:小朋友们已掌握了一些写字的小窍门。现在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吧。
(生先描红,再临写生字。)
师:写字的同时还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肩平、身直、足安。
(师表扬做得好的学生。生自我展示,互相评价。)
师:汉字蕴含着无穷的奥妙,一个字就是一幅多彩的图画,一个动人的故事。它们无处不在,不信下课就去找找它们吧,它们就在你的周围。
【点评:让学生先观察,教师再示范指导,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而学生描红,临写后再展示,以学生互评的方式自主掌握正确的书写习惯和格式,则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使其爱上写字,爱上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