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的批判——评《从富裕到实践——哲学与社会批判》

2016-03-01王目顺

学术交流 2016年2期
关键词:南斯拉夫异化马克思



社会的批判
——评《从富裕到实践——哲学与社会批判》

王目顺

1948年苏南事件之后,南斯拉夫共产党人为打破“斯大林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但贫富差距过大、剥削和官僚精英统治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具有批判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为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由此南斯拉夫实践派应运而生,马尔科维奇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进行了思考,意在建构一种现代批判的社会哲学,并进一步对南斯拉夫的社会实践进行批判考察,以消除前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影响,通过对“人”和“国家”的批判重新塑造新人,构建一种全新的、原创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代表作《从富裕到实践——哲学与社会批判》(以下简称《从富裕到实践》)一书很好地体现了马尔科维奇理论探讨的方法及其内容,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批判的武器,从对人和国家两方面进行批判,从而阐述了其社会批判思想。

马尔科维奇重新回到马克思文本,发现了关于人和人的历史的理论及“实践”的概念,并没有被马克思的后继者们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总体性,而是经历了一种长期的分化,变成了部分。而当时南斯拉夫的社会现实状况体现了马克思所理解“异化的社会”的特征,是一个需要批判和扬弃的社会。现实的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曲解迫使马尔科维奇重新找回社会批判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尔科维奇看来是最完整的,是人类历史上人的理性之最发达的表达,而这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辨证理论和方法之中,其辩证法是对动态、具体的总体性的一种综合、批判的考察和理解。因此,马尔科维奇力求用马克思批判的、实践的辩证理论去消除苏联教条主义的影响,对异化的个人和社会进行批判,以恢复人的真正本质,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马尔科维奇认为虽然现代工业文明为人提供了一种更加富裕、更加自由、更具有创造力的生活,但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无论在物质还是在精神上仍然是贫困的,并且还在被奴役。在物质方面,人们虽然获得了满足自己基本需求的物质需要,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与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人们仍然受到官僚资本的剥削;在精神方面,现代技术打破了原本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变成金钱关系,使人们感到孤独。这显然与马克思所描述的“人的本质”相背离,要想克服这种异化的关系,使人过上本真的生活,就必须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在实践上彻底地消除异化。马尔科维奇认为异化的所有当代形式几乎都植根于那些对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利垄断的社会群体的存在。要实现彻底的人道化,必须实现社会全体生产资料、技术资料共享,使社会全体永恒地控制社会运作。

马尔科维奇指出人的本质只不过是一个很复杂的、能动的整体,充满了各种对立的特性及利益之间的张力和冲突,而这种张力和冲突的基础就是国家的组织模式。在他看来,只有消灭国家层面上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消灭官僚统治,才能使人过上本真的生活,建立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对国家的批判实际上就是对官僚体制的批判。

马尔科维奇通过重新回到马克思文本,将马克思关于“人”和“国家”等思想与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模式的实践相结合,而《从富裕到实践》一书便是这一结合的理论结晶。这一理论成果不仅为南斯拉夫摆脱苏联模式进行社会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摆脱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东欧国家提供了理论借鉴,为正确解读马克思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杜娟〕

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

·著作评介·

猜你喜欢

南斯拉夫异化马克思
马克思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浅析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南斯拉夫农业发展经验的学习与借鉴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公民平等还是民族特权:南斯拉夫分裂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