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勒对未完成的历史哲学之伦理解读——评阿格妮丝·赫勒的《历史理论》
2016-03-01王海萍
赫勒对未完成的历史哲学之伦理解读
——评阿格妮丝·赫勒的《历史理论》
王海萍
赫勒的标志性著作《历史理论》写于1982年。大多数学者把《历史理论》看作赫勒与马克思在思想上断裂的标志,事实上,不仅如此,它恰恰是赫勒思想发展过程中内在逻辑的体现。在《历史理论》中,赫勒首先厘清了历史性、历史意识、历史编纂学和历史哲学四个基本历史概念:历史性指的是人所独有的历史意识,即对人存在的意识,而历史编纂学和历史哲学则是历史意识对象化的表现形式。正是在对这四个基本历史概念作出区分的基础上,赫勒明确了自己的历史观,即以历史理论范式来替代历史哲学范式的历史观,并以此为基础在历史理论视域下重新解读了社会主义。
一、对宏大叙事历史哲学的批判。 《历史理论》作为赫勒现代性理论三部曲的开山之作,标志着赫勒本人思想与立场上的一个重要转向,即从一个新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对马克思的左翼激进历史理论进行自觉反思的思想家。赫勒以后现代的后结构主义为视角来重新审视和评判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她认为,传统历史哲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有关历史的宏大叙事。赫勒指出了以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历史哲学的主要缺陷:历史哲学以大写的、整体的历史遮蔽了特殊的、具体民族的历史;对历史的进步与历史有目的、必然的发展规律的预设限制了人的自由选择和行动,进而造成了通向自由这一最高价值道路的堵塞。
二、历史理论的维度。 赫勒认为,是我们的时代和时代的现实需要历史理论。她认为,她所设计的历史理论是一种未完成的历史哲学。总的来看,赫勒并没有否定历史哲学的全部内容,这首先体现在她对大写历史的重新解读和说明上。不但如此,她还部分地接受了传统历史哲学关于历史进步观念的前提预设,悬置历史哲学中的目的论。纵观《历史理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它,但从赫勒本人从前期到后期的思想发展逻辑来看,最重要的是历史理论的伦理学维度。就历史理论而言,这一伦理维度内在于其他的维度之中并统摄其他内容。正是这一维度使得赫勒的历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三、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赫勒在明确历史理论的内涵后,其历史理论的真正用意在于她在历史理论框架内,以历史理论范式替代历史哲学范式对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我们看到,赫勒之所以批评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的过于强调,以政治包容伦理价值的方式,把社会主义的诉求完全交给历史哲学关于对必然的未来社会主义的许诺和警告。相比马克思,赫勒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和选择则更多地强调它的价值维度,即赫勒试图使社会主义摆脱对线性的历史发展与历史规律的依赖,进而呼唤人们立足于现在自觉地进行价值选择。
总之,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上,尽管赫勒批判了马克思强有力的政治路线,她却选择了一种折中,就这一点而言,她的理论实际上是摇摆于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之间的。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赫勒关于社会历史的深层解读确实为我们厘清历史问题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在实践上开辟了一种新的探索路径,同时,在理论上拓展了我们自觉反思的维度。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杜娟〕
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
·著作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