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2016-03-01白友民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训练

白友民

(蒙城县十一小学 安徽毫州 23350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白友民

(蒙城县十一小学 安徽毫州 233500)

摘 要: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有效的朗读训练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朗读 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练习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语文课的第一要务使让学生学习语言,其中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读背,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为顺利朗读课文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把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要以读为主,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文中描写小兴安岭春天的一段,像“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中,“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是春季景色的特征,是那么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抽出”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要以活泼、愉快的语气读小鹿的动作神态。“夏天”一段,朗读时要以欢快有力的语调,表现树木的旺盛长势和森林的茂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背诵,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又如教学《泉城》,通过朗读描写泉的特点的句子,泉城的泉多、水美便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也熟悉了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并体会到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语言准确而又形象描写奇异景观的写法。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学生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养成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九寨沟》等,都用美丽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熟悉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外形、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语言优美,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自由读、小组读、同桌读、范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从感官到内心体会到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第二自然段是对海水色彩的描写,朗读要带着欣赏、赞美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感受海面的瑰丽风光,可采用配画配乐朗读的方法,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又如《九寨沟》第三自然段写九寨沟的原始自然风光,展示了一幅清纯脱俗,色彩斑斓的画卷。结合看图,引导学生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读得雪峰“高起来”、银光“闪烁起来”,帮助感悟它的雄奇璀璨。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人间仙境”。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引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朗读、品味,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熟悉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通过朗读,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在《泉城》一文中,引导学生朗读品味写泉的四个分句,第一、二两个分句,作者用了“好像银花盛开”与“好像明珠散落”两个比喻来绘形;第三、四两个分句,作者又用“如虎啸狮吼”与“如秋雨潇潇”两个比喻来摹声。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朗读,想象泉水喷涌的种种形态和声音,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意思和情味,感受作者描绘的真切细致。在此基础上,再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读出情味。

又如《开国大典》,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想象上下功夫,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摩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在“他们清早到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一句中,可扣住“直奔”一词,“直奔”是什么情形?人们为什么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中感受到什么?在“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一句中,可扣住“两股红流”、“流去”,“两股洪流”指的是什么?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洪流”,并说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这样,想象场面情景和有感情朗读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

学生对奇丽泉水的赞美,对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体会,是学生的熟悉过程,也是思维想象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熟悉语言文字,同时也发展了思维想象。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读书体验,去辨别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熟悉语言文字的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段的朗读训练要求大不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有效的朗读训练指导,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训练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